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1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3节

 

那如死亡一般的凝视,几乎寒到了喦脱心底,刘皇帝刀子般的目光收回后,也不由松了口气,喦脱心中则暗骂不已,直想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多这嘴干嘛,又犯官家忌讳了!

喦脱懊恼不已,刘皇帝心情仿佛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对这阉宦,自然生出了一些不满。终究还是有些飘了,恃宠生骄了。

作为宫中的大管家,皇帝身边最亲密的内侍,喦脱的品秩虽然不高,但地位权势是显赫的,里里外外没人敢不给面子,更不敢得罪,都得恭恭敬敬地逢迎着。

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皇帝的贴身内侍呢,对于一些事情,刘皇帝并不在意,自家家奴也该有其显赫,这也是皇权昌盛的体现。

再加上喦脱是从晋阳太原王府出来的老人了,根子扎得深,基础打得牢,再加刘皇帝的宠幸,难免多了几分骄气。

有这么宠幸以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想要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谦虚谨慎,何其不容易,再加上太监本就是不完整的人,身体上的缺陷影响性格,性格的变化则体现在行事作风上。

在刘皇帝面前有多谦卑恭敬,在旁人面前就有多倨傲猖狂。对此,刘皇帝有所耳闻,皇城使张德钧又不是没有在他面前给喦脱上过眼药。

只不过,刘皇帝并不在意罢了,毕竟,宦官之间也难免内卷,另外则是,喦脱始终有个度,或许骄狂,并没有触犯底线。

身边有个用得顺手,伺候得舒服的太监,并不容易。从张德钧之后,可倒霉了好几人,都是因为伺候得刘皇帝不满意。

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大,刘皇帝也开始念旧了……

不过,再是宠幸,终究是有个底线的,内廷待不住,有干涉外廷的意图,自然就触碰了刘皇帝那根敏感的神经了。

一句话是敲打,一个眼神是警告,之后就看他表现了。刘皇帝能容忍的事情有很多,然一旦越线,那过去的容忍将化为翻倍的报复。

同时,刘皇帝心头也泛起了嘀咕,他给内侍宦官的职责划了一条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一定程度,这些太监们似乎总有种越过这条线,去看看外边风景的冲动……

考虑着喦脱的事情,刘皇帝又忍不住联想到张德钧,这两个汉宫中权势最重的大太监,二者之间的龃龉是一点不少,互相邀宠、状告的事情也不少。

喦脱有其骄狂,张德钧又岂是独善其身?毕竟是皇城司这个秘密机构的一般手,发展了这么多年,皇城司下属的密探也可谓遍布两京,尤其加重了对公卿大臣们的监视。

虽然没有执法权,但就这个监视权,就足够威慑,足以令人畏惧。比起在刘皇帝身边的谨小慎微,谦恭侍奉,当长期浸淫在皇城司的权威之后,张德钧也没能稳住,他毕竟不是李崇距……

近来,关于张德钧的非议也开始增多了,当然,刘皇帝知道皇城司本就是非多,比起武德司更遭人嫉恨。除了那些猖獗的刺探,有些肆无忌惮的监视,更因为这是宦官主管的鹰犬司衙,这一点就先天令人厌恶。

因此,刘皇帝估且听之任之。但是,有的传闻,就令刘皇帝不满了,比如张德钧收了五名义子,都在皇城司下任职,风闻很差。

比如,张德钧吃穿用度铺张奢侈,往来进出极其张扬。

比如,张德钧曾酒后扬言,他伺候了刘皇帝二十多年,当牛做马,以他的功劳,该封个侯……

似此类的消息传闻进入刘皇帝的耳朵,他心里岂能舒服。

“宦官……”刘皇帝嘴里轻轻呢喃着,声音几近于无,只是眼神中闪烁着的光芒,令人心悸。

没有回垂拱殿,而是直接到符后那里,踏入坤明殿时,刘皇帝已然变幻了一张笑脸,洋溢着热情,他是打算同皇后娘娘交流一番,找找老夫老妻之间的激情。

不过,符惠妃也在,姐妹俩还在议论着什么。落座宫娥奉茶,参拜毕,刘皇帝看着大小符,感兴趣道:“你们在商量什么?”

随着年纪的增长,大符也开始衰老了,虽然仍旧那般雍容华贵,不过在刘皇帝心里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过。

闻问,大符轻笑道:“适才,我将长子公夫人召进宫叙话了!”

“和你们讨论之事有关?”刘皇帝疑惑地望着姐妹俩。

见状,姿容仍旧艳丽的小符解释道:“商量了一下儿女婚事!”

“婚事!”眉毛一耸,看了看小符,又望向大符,刘皇帝道:“刘葭看上的是李处耘的儿子?”

大符点点头。

“这小娘子!我此前问她,还不愿意说!”刘皇帝语气中滋味复杂,道:“不过李继隆,还是不错的……”

南北海军

在刘皇帝于西京关切忧心乃至患得患失之时,随着一道道饱含着肯定与支持的诏发往前线,北伐战争也正式进入新的一个阶段,一个更加激烈的阶段。

辽西走廊虽然狭长,得益于前军都将马仁瑀的开辟,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东路军主力二十三万大军已然顺利进抵锦州城下。

兵临城下,仍旧保持着此前的风格,休整准备,只是比起此前,气势更足,锋芒毕露,磨刀霍霍向城关,意图拔出挺进辽东的第一大阻碍。

锦州城虽然高峻而坚固,但却难以抵挡大汉雄狮进攻,而赵匡胤也有破之的绝对信心。

但在对锦州城正式发起进攻前,东面的辽海之上,早已是风云跌宕,怒风卷狂澜。人老心不老,在爵位上有追求,在职位上更求上进,因此在进兵的执行力上,郭廷渭也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风格。

在行营受令之后,郭廷渭便连夜返回武清港的水师大营,翌日一早,更没有丝毫耽搁,下令拔锚起航,扬帆破浪,直向辽东。

大汉的水军分为江河水师以及海军,常备军力超过七万人,这与那数十万内外马步军的规模自然不能相比,但是维持如此规模水师,已然不易了。

而随着长期以来对水军的建设,主要的精兵强将,也都放在了海军上,也由此产生了一批海军世家。

其中,势力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郭家了,自归顺大汉,并主掌水军建设,已然近十八年了。这十八年中,郭廷渭最大的成果,就是在原靖江军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密州、莱州这两支水军主力,常备军力就在三万人。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这两支大汉实力最为雄厚的海军,并没有太大的建树。最近的一次大动作,还是当初平南,但那也是走个过场,在当时的吴越王钱弘俶主动归附的情况下,带领水军南下去做了一趟军事旅行。

虽然有参与对江南的进攻,但李煜太过不中用,并没有太过有力的反抗就投降了,也使得平南的功绩并没有那么耀眼,再分在他们这种偏师上,就更加不瞩目了。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起码起到了练兵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郭廷渭心里很清楚,东海之上的水军,从建立伊始,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目标就北方的辽国,就是辽东。

这么多年下来,刘皇帝历次召郭廷渭谈话,都不加掩饰,反复强调此事,而在东海水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郭廷渭也是始终秉持此念。

第一次北伐之时,浮海击辽,虽然功败垂成,但那也只是小试牛刀,刘皇帝没有怪罪,郭廷渭则期待着下一次。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年逾五旬,紧迫感开始在郭廷渭心头滋生,他怕自己等不到期待的那一日。毕竟,十七八年的准备,要是最后因为年龄问题而被弃用,如何能甘心。

另一方面,在水军内部,郭廷渭也不是没有挑战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