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1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2节

 

很快,花圃中那道小身影又忙碌起来了。

刘皇帝与向训落座,有些感慨:“这儿子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一个个调皮捣蛋啊……”

话是这般说,刘皇帝嘴角始终洋溢着笑容。向训目光平和,轻声说道:“陛下,十三皇子平日里还是很乖巧的,进学修武,也很努力!”

刘皇帝微讷,稍作沉吟,目光逐渐柔和,说道:“看来,还是朕对幼子们关心太少了!管生不管教,朕之过失啊!”

听刘皇帝这么讲,向训说道:“陛下操持着军国大政,日理万机,何能事事兼顾,反倒是臣等,未能分忧……”

见向训又来这一套,刘皇帝挥手止住他,笑道:“不过,连这垂髫小儿,都知杀敌报国,何愁北伐将士不能振奋武功,痛击辽贼!”

“陛下说得是!”

……

枢密院内,还是在军机房,随着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地展开,枢密院的主要工作也投入了上边,军机房更是后方的指挥调度中心。刘皇帝的亲临,也给枢密院的僚属们带来一丝紧张。

“自燕山前往辽东,主要有三条路线!”刘皇帝与向训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石守信讲解:“其一,出榆关走辽西走廊,这是大道;其二,则是走燕山小径,不过道阻且难;其三,便是通过海路,输送兵力!”

“根据行营汇报,东路军的具体进兵计划,也是这三条。一路五万军,由永清侯王彦超率领,出檀州,攻辽兴化、神山等地,牵制其兵力,若得突破,可取道攻其奚部!

余部分前后军,前军三万精锐,由固安侯马仁瑀率领,先叩锦州。锦州处辽西走廊尾端,当进出要道,也是兵进辽东的第一关隘,辽国屯有重兵,根据武德、军情二司的报告,城关坚实,取之不易,当是一大难关!

至于海路,则由海安侯郭廷渭率领,先行消灭辽苏州水师,肃清辽海,保证海路畅通与安全,择地登陆,以为立足堡垒,其后由武清港输送大军!”

石守信一边说着,刘皇帝与向训一边点着头,显然对于行营这样的安排很是认可。

“星民,你当年可是统帅过水师的,你觉得如何?”刘皇帝问向训的意见。

向训颔首道:“辽东坚城堡寨不少,我军虽有器械之优,长于攻坚,但若一城一地打过去,难免糜时耗,多添损费。按照行营的安排,如若能贯彻意图,水陆一齐发力,抢占辽东之形胜,则可使辽军首尾难顾,腹背受敌,胜算大增。而以水军之利,海安侯统军之能,臣相信,定可功成!”

不是刘皇帝喜欢听好话,但是向训的分析,确实有理有据,听得很舒心悦耳,哪怕类似形式判断他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可有战况传回?”刘皇帝看向石守信。

石守信应道:“水军浮海进攻,暂无消息传回!而根据最新战报,马仁瑀兵进百里,遭遇辽军千骑冲阵,拒之,其后虽然不断遭受袭扰,但稳步推进。如无意外,而今大军已然兵临锦州了,辽西走廊毕竟只有三百里,辽军能迟滞,却无法影响我军浩荡之势!”

“主动出击,千骑冲阵,辽军不乏胆气啊,何人领军?”刘皇帝来了点兴趣。

“辽锦州防御使耶律休哥!”石守信说道:“不名一文之辈!”

听到这个名字,刘皇帝眉头轻轻褶皱了下,而后指示道:“辽军还是有能人啊!降诏行营,让他们不得大意轻敌!”

“是!”

大军在外之时,刘皇帝对前线的干涉,往往只有类似的提醒诏书了,将帅都习惯了……

“观辽军反应措施,对抗意志很坚决啊!不知半年的时间,能否打下辽阳?”良久,刘皇帝这么道。

半年之后,就入冬了,而冬季,则是行军作战最大的敌人,辽军则更习惯于冬季作战,倘若渤海再结冰的话,水师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这个问题,石守信并不能给一个完全肯定地答案,只能说,如果战略战术意图能够顺利进展,打下辽阳并不大。

而刘皇帝的,沉吟之后,也只是表态,全力支持北伐战争!

全线出击

“其他几路军呢?”刘皇帝的注意力从最关心的东路军转移开,看着石守信问道,面上已然收敛起了所有外露的情绪,十分平静。

中西路汉军,也就在开战初期取得了一些斩获,但都是些小收获,无关痛痒,更无足轻重。之后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更大的突破了。

因此,石守信的回答也带着一丝谨慎,说道:“辽国的应对布置,就如我们战前预料一般,集中力量,于辽东进行抵御,有死守辽东之态。

耶律斜轸回到辽阳后,于辽东京紧急调派兵力,储备粮械,这一个多月来,辽国内部也在积极备战,辽帝于全国范围内征召军队,有随时支援辽东之意。

于中西路,则采取保守收缩策略,其军队、部民、百姓皆向其国土深处退避,不与接战,不与争锋。

因而,时至如今,刘廷翰、杨业二军,仍旧未有新的战果上报!”

听完这番描述,刘皇帝脸色不变,只是神情仿佛紧促了些,道:“也就是说,自上个月那些小打小闹之后,两路军队都再无进展?”

无法看出刘皇帝情绪如何,但石守信也不敢有所隐瞒,老实地回应一个字:“是!”

“辽国的备战进展到什么状况了?”刘皇帝问。

石守信立刻回道:“根据军情司、武德司密报,辽国于辽东集结兵力在十万上下,于大漠聚兵二十余万众,分布于漠西、漠南以及上京地区,其中上京精英齐聚!”

“三十余万人马,以辽国如今的情况,武装集结起来,只怕也尽力了吧!”刘皇帝说道。

石守信:“辽国虽号称控弦百万,全民皆兵,然以臣等估计,凭辽国的国力,维持这三十万兵马,已然艰难,若长期保持攻防形势,鏖战日久,即便不能速战速决,迁徙下去,胜势仍旧在我,甚至可将辽国拖到崩溃……当然,这也是最保守的估计!”

在刘皇帝的影响下,大汉的文武大臣、公卿将帅,也都变得善谈国力大势了。听其言,刘皇帝悠悠道:“对辽国而言,是不是太过憋屈了?大汉也投入了如此多的军民财力,即便拖垮了辽国,大汉的国力损耗只怕也不少吧!”

话是这般说,刘皇帝语气变得轻松了少许,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就是明证。显然,打仗刘皇帝还是喜欢这种以势压人,稳步进展,碾压取胜。并且,也习惯这种打法,哪怕这样损费巨大,代价巨大。

“不过,王师整练完毕,已然猛扑辽东,然辽国尚未有向辽东增援的迹象!”石守信又道。

“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刘皇帝问。

石守信:“臣等猜测,不外乎两个原因,一者需兼顾大漠,防备我中、西路大军;二者,辽东大战未起,他们想要先看看交战情况,并于后方做更充足的准备,厉兵秣马,随机而动……”

“这样看来,我们给契丹人的压迫还不够啊,照此态势,他们仍有余力与想法啊!”刘皇帝冷冷道:“莫非觉得,辽东那十万军能够抵御得住我东路军?”

闻言,在旁思索了许久的向训主动说道:“陛下,倘若如此,辽军在辽东,只能完全采取守势了,我攻彼守,那我军也将彻底占据上风!”

“或者,辽军欲以辽东守军为诱饵,消耗疲惫我军,我军毕竟是异域远征,时日一久,兵疲力竭,士气回落,他们再以精兵援应,突然杀出……”石守信补充了一句。

听他这么说,刘皇帝腰杆都不由挺了起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