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40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4节

 

闻问,二者对视了一眼,毋昭裔佝着他老迈的身体,轻声说:“陛下,自北汉兴兵以来,我朝连战连败,精锐尽丧,险要顿失,粮草兵甲,损失无算。成都之内,人心浮动,成都以外,乱象频发。都邑虽固,境内虽仍有数万兵马,但皆败其志,不堪其用……”

毋昭裔说了一大通话,显得甚是唠叨,将在座之人基本都通晓的情况给复述了一遍,毫无价值,突出一个圆滑。落入孟昶耳中,就像一只苍蝇,嗡嗡直叫,心生厌烦。看着毋昭裔,冬烘老朽,哪有当初的识略之明,谏言进策,突然对这些臣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此时的毋昭裔,心中充满的后悔,后悔没有早点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安享晚年。以致如今,国势危殆,却有不好贸然请辞,坏了一世“清”名,只能陪着效忠了几十年的后蜀王朝,走完最后一段路……

孟昶又看向李昊,此公微低头,一副愧疚的模样,说道:“陛下,老臣不知兵事,这御汉之事,还当听取赵将军的意见!”

嗯,把皮球踢给赵季文这个“擎天臂助”。就李昊心里而言,是觉得可以投了,但是不愿说出口,要保“晚节”,也是皇帝该做的决定。另外,以他对孟昶的了解,是不会选择顽抗到底了。等孟昶开口,他才好遵诏而行……

目光落到赵季文身上。赵季文似乎有几分豪情,直言道:“陛下,汉军若全师而来,臣不敢保证野战退之,但如秦王殿下之言,集中力量,据城而守,或可当之。但能否挡住汉军,臣不敢保证!”

听其言,孟昶却有些动容,对赵季文道:“赵卿所言,尽显其诚。朕拜你为京城防御使,成都内外,所有军队都归你调度指挥,全权负责御汉事宜!”

这是将所有的军权,都交给赵季文了,足显信任。赵季文也是一呆,但还是拜倒,既感动,又郑重地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必定竭力!”

“国家能否延续,宗庙能否保全,皆仰仗赵卿了!”孟昶恢复了一些精神,语气动情,对赵季文拱手道。

类似的话,孟昶曾经讲过,对北上之前的王昭远说的。

赵季文感之,严肃道:“是!”

不过,等走出宫殿后,被清冷的秋风一吹,上涌的热血不禁凉了下来,不禁自哂:“没曾想到,我赵季文竟然也有今日,擎天保驾,大权在握……”

只是,此时此境,要这权力何用?

不过认真思之,还真有用!至少手握成都兵权,汉军如来,是战是降,都是一份资本。至于扶助孟氏抗汉,赵季文纵然有其心,力也不逮!

这样的话,就不能让伊审征回成都了,否则,让那皇亲国戚带兵回来,做主的可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在赵季文思绪复杂之时,后殿内,孟昶父子犹对坐,宫殿中的烛火显得昏黄晦暗,照在孟昶脸上,更看不到任何希望之色。

“父亲,你把军权都交给赵季文,赵季文能担当此大任吗?要知道,他连陵、荣二州獠蛮都平定不了,怎会是汉军的对手?”孟玄喆对孟昶道。

见爱子忧虑的表情,孟昶却流露出少许的释然,身体整个以放弃的姿态靠在御座上,对孟玄喆道:“但除了赵季文之外,成都之中,可还有谁堪领军?成都的兵马,还有多少人愿意为孟氏披挂上阵,张弓发矢?不管如何,赵季文手下那支‘平獠军’,还有一定战力,也有足够的势力,弹压其他兵马。”

“你若是再年长几岁,为父倒可将军队交给你!”看着孟玄喆,孟昶怅然道,说着,又猛力地摇摇头:“不,不能如此!你不能领兵!”

孟昶看起来略显激动,脸涨的通红,似乎一口气没喘上来。孟玄喆赶忙上前,抚其背,想帮他捋顺气息,嘴里关心道:“父亲不要太过焦急了……”

满满地缓过来,孟昶微红的双眼中,隐约带着一丝悲哀的泪花,说道:“儿啊!为父心里实则清楚,大蜀的江山保不住了,你祖父所创基业将毁于我手。

自古以来,蜀地终非长保之国,纵使割据自立,中原强大,必引兵西来。当年我也曾振奋,意效武侯北伐,开拓疆土,延长国运,成就大业。但终究所托非人,以致大败亏输,徒损国力。

想我孟昶,治蜀二十余载,不敢以雄主自称,但自认对蜀中臣民,厚待礼遇。然让我心悲神伤的是,危难之际,那么多公卿大臣,竟无一人愿为大蜀尽忠。

禄禄诸公,一片寂然。他们以为我看不出来吗?他们已在坐等大蜀之亡,等待投入北汉的怀抱,甚至做好了迎接汉师入城的准备……”

孟昶一番话,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感伤。孟玄喆闻之,也不由哽咽,跪倒在孟昶面前,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好不容易缓过来,孟昶摸了把脸上的眼泪与鼻涕,顾不得什么形象,对孟玄喆道:“蜀或将亡,但孟氏还需存续下去,为父实言相告,待汉师之来,如不能当,便奉表投降,以保性命!”

听郑重言语,孟玄喆起身,揉了揉发红眼睛,问道:“父亲决定了吗?”

“你觉得以国家如今的情况,还能挽回大势吗?”孟昶反问。

孟玄喆叹了口气。

见状,孟昶严肃地对他道:“我把宫中的禁卫,都交给你统领,保卫皇城,以免不测!儿啊,孟氏一族,你祖母、为父,还有你的弟弟妹妹们,都靠你来守护了!”

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下哀伤的情绪,孟玄喆道:“是!”

中秋之夜刚过,北边再度传来噩耗,伊审征再度兵败于巴西,领残兵退至罗江。汉军至于德阳,伊审征再也不跑了,干脆地降了,至此,北面七万余蜀军,全部丧尽,为汉军所虏。

汉军至德阳,距离成都已不过150里,汉骑一日可至。当然,更让成都朝廷震动的是,一支来自东面的军队,一支抵达成都东郊的军队。

这是由赵匡胤亲自率领,长途奔袭成都的东路汉军,虽然只有数千人,但同样起到神兵天降的效果,带给成都的震荡也更强烈。

最后一仗

在取得夔州大捷,打开东路入蜀通途后,就如慕容延钊所猜测的那般,赵匡胤没有放缓入川的脚步,反而沿长江水道,加速进军。

赵匡胤以张永德、刘光义二将率军攻取平定川东州县,稳步推进于后,而他自己,则与党进、崔彦进二者,拣行营精兵五千,在江陵水师的护卫下,向着坚定且唯一的目标成都西进。

一路之上,鼓帆操舟,全速疾进,尽是通畅之途,只在渝州有所耽搁,当时犹豫,继续沿长江往西南兜个圈子,还是转道向北走遂州,而后直插成都腹地。大概是蜀境内的反应给了赵匡胤以信心,最终走遂州,弃舟登岸。

而面对这支东来的汉军,沿途所过后蜀州县官员,竟没有多少反应,任其自过,就像一只只垂下头的鸵鸟,装作没看见。有的人,甚至准备好了粮食、酒肉等犒师之资,一旦王师入城,即敬献。也有人,主动联络,并遣熟悉道路者,为大军向导……

就在川东官民的“热情”迎候下,赵匡胤的进军,比他想象中的还有顺利,国之将亡,州县离心,职吏背德,衰颓之势,已不可挽。

更可悲的是,一直到东路汉军,在遂州登陆,西趋成都,进入平原腹地之后,才有人向成都朝廷示警。当然,示警归示警,至于抵挡汉军,那是不可能的。

以日趋百余里的速度行军,赵匡胤原本激励将士的口号,是在成都城内过中秋,漫长的水路旱道,再兼天气的变化,也不是那么轻易跨过的。

终究还是晚了一日,或许不只一日,到达成都,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