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40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3节

 

“陛下英明!”见皇帝吐露胸意,赵普立刻附和道。

刘承祐继续说,目露冷芒,语气严厉:“朕甚至怀疑,这三年,蜀国官僚、豪强肆意,是看出了蜀国国势危颓,是以不加收敛牟私利,扩私产。待朕灭蜀,欲使蜀地治安,届时就得仰仗他们,安抚他们,保护其利益……倘若如此,朕又岂能甘愿?”

皇帝说这话时,所表现出的冷漠,让赵普都不由缩了缩脖子,感觉此时的刘承祐,有些危险。

“以你之见,朕当如何解此弊端?”刘承祐问赵普。

赵普想了想,应道:“臣以为,问题的症结,犹在土地。从其权贵、官僚入手,奖邀其清正,而罚问其贪鄙,对蜀中土地,进行清查,夺其非法所取,分与贫民……”

赵普话还没说完,刘承祐淡淡笑道:“依你所言,如此直接侵犯其利益,只怕容易引起蜀乱啊!”

刘承祐双目中流露出少许的追忆,悠悠道:“当初,朕初继时,国家积弊甚多,虽有心改革,也不敢犯众怒,只能如履薄冰,逐步调整。

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师数十万,灭晋取中原,为何短时间内,便北撤,与大汉崛起之机。就是因为侵犯中原节度、豪强的利益。

以契丹之强,师旅之众,都落得狼狈北归,今朕若得罪了蜀中贵族、官僚、地主,会不会被赶出两川?

蜀中终究不比荆湖,荆南地狭,湖南虽广,但废墟重建,朕可大刀阔斧整改……”

“陛下,臣以为,正因蜀中积弊之深,方该大力整饬,否则对朝廷将来的统治,岂非威胁。今日之蜀中,亦不能与当年中原、河北相类,契丹之所以败北,固然得罪中原藩镇,也因其侵犯了小民之利益。

蜀中权贵、官僚虽众,但与广大小民相比,也是少数,只要得了大多数蜀中小民之心,何愁其患?

大汉灭蜀,既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为吊民伐罪!伐何人之罪?自然是那些借权使威的权贵、官僚,那些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豪强地主,师出有名,占据大义,高举大旗,何愁不孚人心?

以大汉之兵强,能击灭其国,还不能肃清一些魑魅魍魉吗?

纵使有乱,以今日之小乱,取将来之大治,从长远来看,利弊如何?

且蜀中闭于塞内,乱事亦可束于其间!”赵普一番长篇大论,深孚天子之意。

注意着刘承祐的反应,赵普继续道:“再者,对于蜀中上层,也不是全部清算,对于那些廉正者当大加褒奖重用,小恶小惩,大恶大治,如此足以形成分化。

蜀国军中,多无地失产之众,对于这些人,朝廷可赐与收缴田土,如此可大收蜀军民之心。蜀之国库、官仓,收归朝廷,成都宫室之财,当送内帑,而所抄没之不义之财,可作为伐蜀诸军的酬功之赏。而被整治者,亦可尽数迁出蜀地,为大汉移民实边,断其后患……”

赵普所言,是将伐蜀的蛋糕分得明明白白的……

“哈哈哈……”刘承祐畅然大笑几声。

见其状,赵普也跟着露出点笑容。事实上,赵普的一切进言,都是顺着皇帝的心意来的,他看出来了,刘承祐是有整治之心,所以出此言论。

倘若,刘承祐欲求蜀中速定,那么他绝对会附和范质的建议。这便是赵普,聪明的赵普!

“遣往两川的官吏,此番你也盯着点,选拔要严,朕要能干事者!”刘承祐突然嘱咐了句。

“是!”

“成都府尹,何人可担之?”刘承祐低声嘀咕道。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崇元殿。

天子照例宴请群臣,崇元殿气势恢宏,彩带密布,宫灯高挂,节日的气氛比较浓厚,但比起往年,规模要小些。只众宰臣、诸部司主副大臣这些当权者应召入宫赴宴,因为伐蜀进展顺利,两相映衬,更显喜庆。

“诸卿!”刘承祐如常,持杯步至陛下,走到殿中,环视一圈,做开宴陈词,道:“如今已是乾祐十年,在座诸公,有不少人,都陪朕一路走过这十载春秋,十载的坎坷,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乃有今日!”

刘承祐的此言,是把所有人都夸进去了,闻之,群臣自是大悦,喜笑颜开。范质则开口,表示这都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方才取得大汉今日之盛,臣下不敢居功。在正式的场合,范质还是很给皇帝面子的,舔起来也是放得开。

刘承祐整个人显得很松弛,酒杯平举胸前,一手轻指,继续道:“前方正在打仗,朝中不当大操大办,但终是佳节,朕略备薄酒菜肴,准备了些小饼、月团,与诸卿共度!”

“谢陛下!”

“诸卿且举杯,与朕同饮!”刘承祐始终从容不迫,把控着节奏:“这第一杯,敬平蜀前线,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将士,皓月当空,同寄思勉!”

“这第二杯,敬在座众卿,多年以来,勤勉王事,治国安民,酬其辛劳!”

“这第三杯,祝愿大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混一天下,再造大业,还与太平!”

一连三杯,天子与公卿同饮,气氛从一开始,便被推动至高潮。接下来,便是各自发挥,公卿群臣之间,推杯换盏,刘承祐则亲自对范质、魏仁溥、李谷、柴荣、慕容延钊等文武重臣,亲自敬酒,以表礼遇信重。

崇元殿的夜宴,只持续了不足半个时辰,意思到位之后,刘承祐便吩咐散宴,各回己家,与家人赏月共度,临走前,刘承祐还给每名与宴臣僚准备了一份“月饼礼盒”。

离开崇元殿后,刘承祐与刘承勋两兄弟,联袂前往慈明殿,在太后那边,还有一场中秋家宴等着他们。

雍王刘承勋,如今在朝中,担着工部尚书的差事,原本,在李谷升任宰臣之后,刘承祐有动过让他担任开封府尹的心思,不过最终还是息了此心思。毕竟,他的儿子们也逐渐大了,大皇子刘煦都已然十岁了,寻常百姓之子,都可帮衬家务了,作为帝皇贵胄,要更加早熟。

慈明殿内,刘承祐后宫妃嫔、子女二十多人,加上刘承勋一家子,来京的太后亲族,以及其他后宫外戚,比起崇元殿,倒显得还要热闹几分,孩子叫,大人笑的。即便刘承祐素来喜静,也不禁受其染,露出开怀的笑容,最开心的,当然还得属太后李氏了。

“周公!”刘承祐喝了不少酒,走到周宗的席案边,笑眯眯地唤了声。

周宗一家坐在一块儿,与周淑妃一起,作为殿中最长者,已经年过八旬,满头的花白,却是鹤发童颜,看起来身体似乎仍旧不错。作为皇帝的岳父,大汉的广陵公,虽然出身南俘,但以年高德重,再加素来低调,周宗在开封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怀里抱着一岁多的皇七子刘晖,老头儿笑的很开心,面上的褶子都透着慈祥。见刘承祐亲临,周宗赶忙将皇子还给大周娘子,形容收敛,欲行礼。

刘承祐见机快,伸手轻抚其背,宽和地笑道:“此间乃家宴,你是长辈,我是女婿,不需多礼!”

“谢陛下!”周宗面露感激之色。

看着他,满头银丝,刘承祐说道:“前者,公八十大寿,我国事繁忙,未能亲赴与贺,还望见谅!”

“陛下言重了!陛下操劳,言行随时顾念国家子民,岂能因臣一老朽,而有所耽误,倘若此,臣也心中不安啊!”周宗摇头应道,觉悟很高的样子。

闻言,刘承祐笑了,持杯道:“来,我谨以此杯,为妇翁寿!”

“多谢陛下!”周宗也不端着,应道。

刘承祐说:“等到公九十大寿,我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