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36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2节

 

“是!”

“湖南那边,再调拨一部分钱款吧!”刘承祐又看向三司使薛居正:“昝居润他们收拾那边的烂摊子,也不容易!”

“是!”

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湖南的情况总算彻底稳定下来了,最主要的粮荒问题,得到了解决,赈济其民,前后消耗了十多万石的粮食。

道司衙门基本完善,裁并州县进展顺利,各州县的统治秩序也落实巩固,大汉的诸项政策、法统都极有效率地颁布下去。

户口的编制统计,也有了结果,根据荆湖道司八月汇报,荆湖道下,除荆南三地外,共得民93788户,其中新编20387户,包括一部分解放的隐户、难民,还有剿伏的山匪、盗贼,再加蛮民。

针对五州蛮人的收服,在秦再雄等瑶、苗首领的辅助下,前后共编得蛮民7362户,成果喜人。虽然犹有顽固不化乃至侵袭州县者,都被镇守的汉军严厉地弹压下去。为求治安,一向是剿抚并用,招抚固然怀柔,但剿灭也毫不留情。

至于土地与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仍在继续落实中,湖南地域广袤,而人烟稀少,水脉纵横,宜耕土地多。土地的矛盾是次要,人口才是主要的,而朝廷主要掠夺控制,置于籍册的,还在户民。以湖南的情况来看,土地看垦殖,农业的开发,距离饱和状态,还有极大的空间富余。

“潘美是九月南去番禺的,如已是十月末,前后历时四十余日,在岭南逗留这么长的时间,想来他所获颇多吧!”刘承祐又道。

前番,收到岭南那边传来的善意,皇帝没有从东京派人,而是飞令留守湖南的潘美持节前往番禺,全权签订条约。从此事,就可以看出刘承祐对潘美的看重,并且,和议之事,不以文臣,而遣武将,这本身就有深意。

受命南下之时,潘美是有受皇帝密谕的,就是让他亲自走一趟,察看刺探岭南的地理、交通、民情、军备,以为将来南征做准备。而从皇帝的密令中,潘美也意识到了,异日进军,他必受大用,故而很用心,方才在岭南逗留那般久。

此时,听刘承祐的感慨,柴荣又起身,禀道:“陛下,枢密院这边,收到潘美一封奏表,上书其在岭南一路所察敌军政、布防及城池御备情况,十分详尽。并拟出了一条南下进兵方略,请陛下审议!”

“这个潘美,如此性急,这是按捺不住了?朕让他去签订和约的,他却想着南下用兵,连进军方略都考虑好了!”看完奏表,刘承祐掂着手中册页,嘴里笑斥道。

笑意逐渐隐去,刘承祐看着柴荣,幽幽道:“和约虽然达成,但南下进军,却是需要提前开始筹备了!”

会意,柴荣十分淡定地,回刘承祐说:“陛下,按照此前的整兵条陈,荆湖兵马,已经布置妥当,全、郴之地,开始为越岭南下进行操训。另,平堑军,已然组建完成,三千士卒,都是五州苗、瑶的精壮之士,准备调往永州训练,另有十五名军校充任之!”

顿了下,柴荣继续道:“枢密计划,以两年为期,在湖南囤积军械粮草,训练南征主力军卒,其后,依时局变化而选择动兵时机!”

“好!”刘承祐微微颔首:“刘晟欲求和平,那朕就给他两年的安宁!”

至于两年后,或许用不了两年,那纸和约就可以撕毁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汉朝得先撕毁同孟蜀之间的和议。

开封府尹的问题

“议了这么久,诸卿想来也都乏了,李卿暂留,其他人都还衙!”殿外天色越显冷淡,刘承祐脸上也露出少许疲态,环视一圈吩咐着。

“臣等告退!”

李涛没动身子,待其他人退出殿后,方才拱手向刘承祐,疑惑说:“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景范回乡奔丧后,开封府职空缺,事务无人主持,听凭下吏为之,终有懈怠。李卿分管着吏部,心中可有人选?”刘承祐沉吟几许,问道。

开封府尹景范,今岁以来,身体便有有所不适,据其言疾病缠身,但仍旧悉心尽责,克己奉公。有鉴于此,刘承祐又是赠医送药,又多给其假,但始终难已痊愈。

景范素来执法刚严,在洛阳时就得罪了很多人,至开封后用法仍旧从严,更得罪了一批权贵。因为他久病难治,还引起了一场风波,有职吏在官署当众以此谈乐,取笑景范是天怒人怨,德行不足,遇疾不治,连天子的恩德都难以冲去他身上的晦煞之气。还与人打赌,景范什么时候病死在府衙。

这样的言论,传到刘承祐的耳中,自然是愤慨不已,即令将那大胆之人,夺职投入开封府狱,而参与打赌的人,一律杖责二十,其中不乏权贵子弟,谁求情都没用,已故燕国公冯道其中一子,也在其中。

更让刘承祐气愤的,竟然还有御史进言,劝刘承祐不要因言问罪,结果被刘承祐劈头盖脸一顿痛骂。那等言论,已经构成嬉闹衙署,诋毁大臣,蔑视皇帝,治他个死罪都不足惜。

刘承祐当场把那御史贬到西北,并命他把《汉邢统》抄十遍,同时,还将左都御史赵砺召来训斥了一顿,质问他是怎么选的下属。在此事上,刘承祐算是给景范出了口气,也让朝堂之上针对他的流言与非议戛然一空。也让所有人知道,天子对景范的器重。

也是受疾病与流言的影响,入夏之后,景范曾上表请辞开封府尹,直接被刘承祐拒绝,让他暂时告假居家,就是不准他辞去开封府的职位,并嘱咐他好生养病。但景范这个人,在其位则谋其政,即便身体不爽,精力不济,仍旧不废政务。

后来,以其老父患疾,景范再度请求去职还乡,侍奉汤药。对此,刘承祐稍微作犹豫,还是没有同意,而是传令地方官府抽调医疗资源救治其父。

一直到八月,传来消息,景范之父亡了。这一回,刘承祐再也无法强留了,让他辞官暂离朝阙,回乡处理老父的后事。

其后,开封府的位置,一直虚悬于此。

当然,朝廷那么多人才,选个开封府尹,并不难,难的是能堪其任,难的是能让刘承祐放心。此前,一直舍不得放景范,也是觉得,除了他想要选个更适合的人麻烦,再加上当时景范的病看起来也不甚严重。

此时,闻皇帝问起开封府的问题,李涛面露恍然,应道:“不瞒陛下,臣近来,对此事也有考虑!”

“说说你心中的人选!”刘承祐眼神都没闪一下,伸手示意。

“中书舍人申文炳,累职诸部,世务练达,陛下以为如何?”李涛说道。

闻之,刘承祐几乎不加考虑,回道:“申文炳执性舒缓,只怕不适合!”

见刘承祐这般干脆,李涛沉吟几许,又说:“刑部侍郎王敏谨厚慎重,治事严正,如何?”

“王敏朕另有委派!”刘承祐又直接道。

这下,李涛反应过来了,抬头瞟了眼刘承祐,心下了然,估计皇帝心中已有人选了。不加迟疑,识趣地请示道:“陛下识人之明,用人之智,向来为臣僚们所钦佩,敢问陛下属意何人?”

看着李涛,刘承祐悠悠然地说道:“河北转运使李谷,卿以为如何?”

听皇帝提出这个人选,李涛的眉头当即皱了下,脸色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显然有所迟疑。他心中也盘算着,李谷其人,也是当代名臣,才干能力是满朝尽知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皇帝的旧人。

栾城之战后,被征辟入帐下,委以庶务,协助善后事宜,并且迅速取得了刘承祐的认可。等刘承祐自河北还京之时,已判成德四州政事。

其后,历任河北,多掌要职,并配合着朝廷削藩集权,一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