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35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2节

 

“大小部族难以计数,当有数万之众……”没有详细的调查,哪怕身出其中,秦再雄也只能给出个模糊的答案,并且,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略作沉吟,刘承祐问:“你部下瑶民,有多少人?”

“男女六千余人!”秦再雄似乎有些自豪,这毕竟算个大势力了。

“如何营生?”

“一靠采摘,二靠渔猎,三靠耕作!”秦再雄几乎不假思索应道。

“朕览史书,中原常以荆蛮、楚蛮视湖南,思之大不利和谐。今既收取湖南,欲遣官育化,一体治之,无分汉蛮,一视同仁。秦卿以为如何?”有些突兀地,刘承祐问道,满满的试探之意。

秦再雄微愣,下意识地说道:“若得如此,则湖南诸族必定钦服大汉,满誉陛下如海之胸怀!”

对其回答,刘承祐似乎有些不满意,觉得这话除了无营养的吹捧,并没什么意义。但是,稍作思量,秦再雄忽然认真地问刘承祐:“敢问陛下,倘若朝廷化治辰、溆五州,似乎臣这样的首领、族帅,朝廷打算如何处置?”

这一回,刘承祐是真的感到惊异了,以同样认真地眼神打量着秦再雄,又以同样认真的语气答复道:“朕还是那句话,一视同仁。一应族长、首领,可至东京,学习治政之术,驭民之法,而后量才任官。至于诸族民,同样可以通过科举、战功,任官为将。有技能者,经过官府考核,亦可于衙署为吏。似秦卿这样的勇略之才,待有功勋,朕自当以爵职赐之!”

大抵是感受到了刘承祐的诚意,秦再雄郑重地应道:“臣愿率部下族民,归化朝廷,听凭安排!”

这真的是个聪明人,这是察觉到皇帝的态度与朝廷的政策,向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但不管如何,对其态度,刘承祐是真的挺满意,有这样一个蛮酋,实在难得。

想了想,刘承祐不禁叹道:“可惜啊,像秦卿这样慕王化,明事理的人,终究太少了!”

秦再雄也算机警了,闻之,不由问道:“陛下何出此叹?”

“溆州的苻彦通,你当知晓吧!”

当然是颔首以应:“正是!其纵横五州数十年,声势甚大,臣在辰州时,与溆州也有交往。”

“朕相邀苻彦通来东京小住时日,并封其为溆王。只是,朕虽然推诚置腹,苻彦通似乎对朝廷心存疑忌,不愿动身!”刘承祐好像一副当真可惜的样子,满目欣赏地看着秦再雄:“有鉴于此,朕方觉得,似秦卿这样的豪杰忠良,十分难得啊!”

闻赞,欣喜的同时,秦再雄也不禁主动道:“陛下,臣愿意去溆州,替陛下劝说苻彦通!”

“那倒不用!”刘承祐轻敲着御案,悠悠说道:“朕现在考虑的,是对辰州的收治!”

稍微换了个姿势,盯着秦再雄,刘承祐问:“与秦卿一番交谈,朕所获颇多。如欲治辰、溆五州,正需你这样的明理识事的人才。而今大汉,施行文武分治,各司其职,不知秦卿是欲驭文治政,还是统兵经武?”

汉天子这副贤明的模样,让秦再雄颇为感动,竟然还参考他的意见。同时也很上心,考虑过后,秦再雄说:“陛下,臣识字不多,徒有一身武力,还是愿意领兵,为陛下沙场建功!”

“好!”刘承祐直接颔首:“朕允了,不过在此之前,朕还需要你回辰州,配合朝廷官员,对辰州汉蛮的编户齐民!”

“是!”秦再雄也不加犹豫,恭顺极了。

等接见完秦再雄,已至傍晚,暮色降临,刘承祐干脆留秦再雄一道用膳。这个时候,秦再雄发现,皇帝的膳食,尚不如他在东京的吃喝。心有所感,这大抵就是传闻中明君的表现吧,天朝有明君出,四方诸族,唯有伏首效忠,否则必取其祸,这中朴实的道理,秦再雄还是明白的,由此又打消了心头的些许疑虑。

事实上,对于辰、溆诸蛮的治理,刘承祐当真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他不会天真地以为,政策下去,南蛮尽安。

凡是涉及到民族问题,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刘承祐认识很清楚,他要的只是楚蛮归治,归汉制,进一步削弱其独立性,如此足矣。

至于完全消除蛮酋、首领之类的影响,刘承祐根本不作那妄想。哪怕中原州县,都饱受宗族、乡党之弊,还能冀望一干蛮民,完全接受朝廷的统治?

就拿秦再雄来说,他将部民全部献出,接受朝廷的整治,然后做汉将,受勋爵,如此,只会使其名望更高。今后,在辰溆五州,可想而见地会崛起一个“秦氏”大族,对此,刘承祐看得很清楚,但不会去阻止,甚至会鼓励。

但有一说一,刘承祐的辰州政策,对于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发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湖南毕竟有其特殊性,汉化情况良好,又有中唐以来的文化崛起,对朝廷的抵触,不会那么大。

待到取得岭南、西南,又将是另外一种处置政策了。很多时候,综合因素下,羁縻政策,乃是最合适的办法。

郭荣奏事

枢密院内,军机房内,郭荣埋头于公案,审阅着公文,聚精会神,表情并不轻松。湖南战事方休,陷入忙碌的,不只是准备接受州政,构建统治秩序的政事堂。

并且,就目前而言,枢密院的任务要更加繁重些,毕竟如今控制着湖南,在那边维护着朝廷统治秩序的,是大汉的军队。

随着荆湖道的正式设立,枢密院这边,也紧跟着成立南面房,主掌南面道州军政令务,并且迅速地调配的人员。

摊开手中的册页,在上落笔签批,放下笔,端起茶杯抿了口,又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才舒出一口气。公案堆叠的公文,总算暂时解决了。

收拾了下几份提前准备好的机要之务,郭荣起身,准备去崇政殿。关于荆湖后续的军事安排,他还需亲自向皇帝做个汇报与交流。

“枢相!”动身之前,枢密院承旨李处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加急的军报:“湖南军情!”

“何事?”郭荣问。

“郴州驻军,与伪朝军队发生冲突!”

眉稍凝,带有少许疑惑,郭荣说:“具体情况?”

李处耘道:“根据长沙报,伪军越过桂阳山,悍然入境,以其猖狂,行军使者曹彬自平阳南下抵敌,双方战于桂阳山口,我军胜之。斩首四百,俘虏过千,伪朝军队,实力低下,不堪一击!长沙请示,发兵攻打伪朝,尽取岭南!”

接过军报,仔细浏览了一遍,表情逐渐恢复了淡定,郭荣看着李处耘:“你有什么看法?”

李处耘沉声说道:“此事,只怕是南面的将帅们,有意用武,故而试探朝廷的心意!”

微微颔首,对李处耘的判断表示认可,收起军报,郭荣说了句:“我先去觐见陛下!此事,还需请陛下定论!”

……

“……岳州之战后,慕容延钊调荆南兵马入湘弹压治安,韩通则以东路兵马,暂驻巴陵。曹彬镇守道、郴,潘美驻全、永,清剿盗贼,维护治安,道、郴良好,全、永有五州蛮人进犯侵扰,为潘美所镇压。李筠自辰州南下,暂驻于溆州,剿抚诸蛮。

目前,禁军、南面州军、荆南军加上湖南降军,荆湖境内,各路兵马计有及8万余人,以江陵、巴陵、武陵、长沙、平阳、零陵为主要驻兵之所……”崇政殿内,郭荣向刘承祐汇报着湖南的情况。

“这么多军队,负担很重啊!”闻之,刘承祐直接发问:“枢密院打算如何调整?”

“荆湖虽则广大,确实不需这般多兵马,臣与南面房诸僚,已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