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15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4节

 

“他是欲逼得许州百姓,揭竿而起,造大汉的反吗?”

“……”

刘承祐很少这么激动,在御案走来晃去,喷着唾沫,未加收敛的声音惹得帐帘发震。

李少游低调地埋着头,保持着谦恭的模样,静静地等待着皇帝宣泄情绪。对于刘承祐的震怒,他也有所预料。

这几日下来,李少游广布武德司下属密探,深察细探,就许州的情况做着调查。将近的半年的时间了,武德司势力,在近畿诸州也有所扩散。调查起来,并不费劲。

当然,也没有值得费劲的地方,刘信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摆在明面上,明明白白,略无避忌。就像常年以来,为恶地方的武臣将吏一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收敛,什么叫敬畏。况且,刘信还一直是打着皇叔的身份行事。

然当底下人,陆续将情况报上来,哪怕是李少游,都不由对刘信表现出“佩服”之情。胆子真的是太大了,欺压良善,鱼肉百姓什么都是轻的。

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也算不得要命的罪。率性刑罚,草菅人命,更是常事。州府官吏,役之如犬马,稍有得罪,虐之入鸡鸭。

但真正让李少游愕然的,还得数此番,刘信抄掠百姓之举。似顾桥镇那边,双方“谈妥”,进献钱帛,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情况,还是牙兵直接搜刮强掠。

亮明旗帜去抢,李少游是真的“服气”。哪怕派兵装作土匪盗贼抢掠,影响都要小些,更遑论,打着迎奉先帝梓宫,贡献天子的名号。

最后这一点,是最让李少游“惊叹”的,如此犯忌的事,也敢做!当真以为,有个皇叔的身份,就是保命符了。

果然,得其报,刘承祐的反应并没有出乎李少游的意料。

刘承祐呢,还在喷着:“东京之时,便以其残暴苛虐,贪腐渎货,祸乱军心,贬斥出京。朕让他到许州,不求他尽忠尽职,恩养生民,哪怕荒嬉怠政,朕都能容他。谁能想到,不思悔改也就罢了,反而变本加厉……”

“官家请息怒!”也是发现刘承祐的语气有所回缓,李少游终于开口了。

深吸了一口气,刘承祐落座,盯着李少游一字一句地责问道:“眼下,许州民间恐怕是怨声载道,百姓们都在抱怨朝廷,骂朕是个无道昏君吧!”

李少游讪讪道:“那倒不至于。”

“不至于?哼!”捏着李少游上呈的奏报,刘承祐冷哼一声,扭头便对张德钧招呼道:“传赵延进!”

赵延进就在在外当值,稳步入内:“陛下有何吩咐!”

刘承祐语气甚急:“你带一队甲士,去把忠武军节度刘信给朕拘了!”

“啊?”赵延进惊愕地望着冷着脸的天子。

这个时候,还是李少游上前,小心地出言:“官家,毕竟是皇叔,依臣见,此事还是从长计议……”

随驾带着御史

见刘承祐以垂询的目光看着自己,李少游当即道来:“刘信既是皇叔,又是一方藩镇,纵有罪过,官家亟行处置,还当堂堂正正……”

“朕降诏拿之,难道还不够堂堂正正吗?”刘承祐不待他说完,便打断,质问道。

“臣非此意。”李少游不慌不忙的,再一揖,说:“臣只是觉得,眼下还不可贸然拿之,需有理有据,查有实证,否则传扬出去,恐不利于官家的名声,且容易引起旁人内不自安,对朝廷心起疑忌。”

“再者,太后与群臣,亦需有所交待。另外,许州节度上下,有罪者又岂皇叔一人,其所属职官僚佐,借势作奸犯科,欺压良善,不可胜数。忠武军辖下,尚有数千牙兵,其间有不少助皇叔为恶之将吏士卒,为免动乱,还需慎重处之……”

随着李少游的叙说,刘承祐的神情已然十分平静:“你这番话里,意味颇深啊!旁人,哪个旁人?”

“不过,你考虑事情,倒是越发妥当了。许州之事,你心里恐怕早有考量吧!”刘承祐盯着这个表兄。

李少游躬身应道:“官家有命,臣不敢不多加考虑,仔细思量。”

闻言,刘承祐彻底摆平了心态,抬手朝赵延进做了个退下的手势,自个儿思量了一会儿,虚握拳头,朝李少游吩咐道:“朕懂你的意思,接下来,将你所查刘信的罪状,给朕一一落实明细,搜集固定证据,不是要堂堂正正吗,朕就给他来一个光明正大!”

“是!”李少游赶紧答道。

“张德钧!”李少游退下,刘承祐只沉吟了一会儿,冷声唤道。

“在。”

“知会下去,御前当值的内侍、女官、侍卫,都给朕把嘴闭牢了!”刘承祐的语气格外严厉。

后面半句话不用讲,张德钧哆嗦了一下,赶忙应和着。

“传御史赵砺!”

“是!”

独处一室,刘承祐随意地拿起一份发自东京的奏章,是关于河东转运钱粮的事。可惜,刘承祐有些提不起兴致。怀着一个稍显复杂心情,在屋中转悠了几圈,步至窗棂前,背手而立,平静地看了看窗外带着带着绿意的春景,目光逐渐冷淡而坚定。

此番南下,除了处理刘知远的葬礼之事外,刘承祐另外存着的,还正是处置刘信的念头。对于他这个皇叔在许州的作奸犯科,他是早有耳闻,只是在处置力度上,有所迟疑。然而,到许州后,经过此番调查,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叔为祸程度到底有多深。

事实上,到此时,刘承祐的心思已经足够坚决,对刘信要从重处罚。鸡,是需要时不时地杀一杀的,而皇叔这只鸡,份量恐怕是最重的。

……

赵砺自皇帝行在退出,自归下处,脚步急促,神情间带着少许的激动。此次的随行御史中,以他官位最高,最受皇帝信任。随着刘承祐的对监察系统愈加重视,他这个御史台的骨干重吏,也算是春风得意。

事实上,此番南下许州,赵砺暗中也筹谋着办一件大事,御史台的权威,除了皇帝支持,也需要他们搞点大动静,以正名。而巧的事,赵砺选中的目标,也是刘信。

对于重拾京外道州的监察,御史台也是用了心的,从近畿诸州开始,然遍观诸州,也就许州这边事多。这几日间,非只武德司在调查刘信,许州的御史也在暗中体察民情,搜集证据。

而赵砺,别看他此前,以勇于进谏,敢于直言为刘承祐简拔于洛阳。但此次,存着对付刘信的意思,他这心里,实则忐忑异常。得知的消息越全面,对许州的情况越了解,越加恐惧,他相信,只要自己敢弹劾刘信,这皇叔绝对敢带人将他拿下,暴刑酷法招呼着。

不过,恐惧归恐惧,心思反而愈加坚定,毕竟是,名扬天下,声震朝堂的机会,对于他这样的言官来说,机会难得。当然,他也看准了,天子与刘信叔侄之间,关系并不算友善。

然而今日,赵砺心头的那最后一次犹疑被掐灭了,一次面君,刘承祐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有点出乎赵砺意外的,天子竟然也有心整办刘信。

“院使。”一名年轻的监察御史,奉命而来,正见满脸干劲的赵砺。

“搜集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吗?”赵砺看着年轻的下属,颇具威严地问道。

闻问,御史立刻拿出了几封册书,恭敬地呈给赵砺:“不敢怠命,经属下等整理,共计十条!”

“嗯!”赵砺接过,稍微一览,嘴里夸奖道:“进士出身,这笔杆子,真是不错!”

“院使谬赞了!”青年御史拱手道。倒是挺谦逊,难怪能被赵砺带在身边。

见埋头于案牍的赵砺,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