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 第14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1节

 

“就是!”

现在治病不会,以后可就难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扯入后宅阴私,官场争斗中。

甚至,都不需要等那么久,到了县城里,分分钟就会出现病人为了治病心安送红包,这事儿极其难管,次数一多,就算大多数女医还能保持本心,可有上一两个为了讹诈红包而夸大其词,不好好施救的害群之马,整个医师队伍的名声全都给败坏掉。

那些古医书里面,廉俭贫三字就没有断过!

“讲了仁,我再讲德为何物。”韩盈没有直接说红包,她又道:

“我等所知甚多,病人却茫然无知,全赖我等一人掌控,自会不信,故病患为何不能解,我等实力不足之处,要以直言告知,不可隐瞒,他人要我等害人,我等不可去做……”

说到德,韩盈便说的有些多了,一口气数了七八条,众人也是边听边点头,这些内容都是她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遵守起来也不难。

讲了好处,就该讲要怎么才能做到这点了。

“汝等与我俱为一体,同荣同损,非一人有德能取信于本县众人可解,必要我等全都遵守才可,甚至不可有害群之马,不然前功尽弃矣。”

这便是名声了。

女医们很明白这点,毕竟这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哪个人家中有好名声的老人,或者是被众人称赞的孝子,那大家都会认为他,乃至他们一家都是好人,不仅敬仰,做事也会行个方便。

对与她们这些医者来说,若是能经营出月女所说的仁德名声,必然会极大地取信于患者,进而减少被患者不信任、贬低的可能。

但这样一来,像那些庸医,是得想办法将她们踢出队伍,或者说限制她们行医,免得败坏名声。

而除了庸医,那些贪财的,心思不正之辈,也需要加以甄别,同时定下约束,防止众人犯错。

这是让整个女医团体乃至自己都受益的事情,没有人发出异议,反而是踊跃的提出来各种办法,来约束自己和大家。

诸如定期考核,好剔除掉不适合做医生的女医,让她们转种药材,如果没办法种,也可以补偿给她的孩子,将其招收进来,当个学徒。遵守仁德,严禁收取病人的红包,只取应得的诊金和药费,若是病人想给,可以给到医属,做为培育药材和医生的资金。定期钓鱼执法,看看有没有人做坏事等等。

韩盈认同了大家的,但也提出了最无法避免的可能。

内部组织的德行,终究无法全然应对于权贵们摧残,不坚持仁德,名声坏了,日后就再也难以拾起来,坚持仁德,那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这一点,还真难不住女医们。

她们大笑着说道:“若为坚持我等的信义而死,正是死得其所啊!”

韩盈沉默片刻,为女医们定下的规则中,又加入了如果有女医为了践行自己的仁德而死,那大家要出力奉养她的双亲和儿女的条例。

当塑造出团体的思维后,大家之前的隔阂立刻消失了不少,趁此机会,韩盈又提出了不要敝帚自珍的想法。

这点,便是单纯的从利益角度来说了。

她们需要应对的敌人有很多,本地虽然没有巫觋,但外地一定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骗人?如果不互相交流,精进自身的实力,必然会败于对方。

而除了巫觋,还商人,韩盈希望靠药方牟利,整个上下游都能跟着吃肉喝汤。可在如今这个没有专利保护的时代,一定会迎来别人的破解,只有想尽办法增进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保持收益。

最后,则是给女医们画饼。

天下之大,怎能一直局限于小小的宛安县?总要往外走,往上提,这可是要实力的!

其实有了集体意识,不需要说后面这么多‘俗’事,但一个能够长久传下去的集体,必须要能给大家好处,不能一个劲儿的要求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圣人——上一个这么干的是墨家,然后他们凉了。

就是韩盈没有想到,这堂思政课的效果实在是太大了。

她们高兴的诵读着韩盈教的‘名医济世救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的古训,不仅重新回归了原先互相交流的习惯,还开始在意起来自己的行为,仪态,精气神与过往完全不同,夸张点说,哪怕郡守过来看病,她们也毫不畏惧,能够直言以告。

“两年前的我,可没有她们这样有自信啊。”

韩盈坦然的面对着过去的自己,至于现在嘛——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死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又有什么不好的?

“有了自信和医德,再加上我和师父在背后撑着,等县里的人习惯了,就能形成风气,慢慢的往周围县推。”

“由下影响至上可能要几十年,不过没关系,我等得起。”

在课业过半的时候,韩盈综合挑选出来三名女医,允她们先行回去,安排好本乡和家里的事物,便带着她们赶往了县里。

因为交通不便,女医们也要长久的住在县里,五日一休沐的规矩让人每天都陷在忙碌中,更不便积累假期回家看看。

所以,韩盈重新定了假期,变成十五修四,除了规定的洗漱,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自行积累,可以在县里放松,也可以两三个月回一趟家。

而除了女医,学生也暂定了四位,负责临床照顾医药的抓取和煎熬。

只是这样一来,之前师父定的工资就有些不够,韩盈和师父说了下,又增加一百五十石,安排进来两个仆役,负责做饭等杂物。

无药后果

这么一来,草台班子算是凑合着搭起来,也尝试性的开始进行运营了。

过来养胎的官吏夫人们率先享受到了最充足的医疗——主要是因为她们不怎么需要药物,只需要定期体检,均衡下饮食和做做运动即可,

说起来,目前没有即将临产的孕妇,唯一一个将近的,预产期也在两个月之后,这足够匠人他们有时间。制作出各类接生器械,缺点嘛,就是那时候已经入冬,婴儿耐不得寒,好在如今有了火炕,比过过往已经好了很多。

孕妇们运气好,病人们就比较难了。

本县记载在册的人数在五万以上,但县城内的人并不算多,主要以过来办公的官吏,官吏的家属,贩卖货物的商人,地主、各类手工业者和家庭奴仆和罪犯组成,除了奴仆和罪犯很难获得医疗,其余人都有着旺盛的医疗需求。

这部分人数量大概在三千七百左右。

只有三个医生,看着少,可哪怕是宋代医疗发展极高的情况下,也不过是勉强在京城达到平均每千人能有一个医生,而在地方,医生的比例瞬间拉大到4000:1,汉代能达到这样的医生配比,已经是一个奇迹。

但奇迹并没有维持,因为还有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盘旋在大家的头上。

没!药!

其实这个问题在韩盈义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当时她只能捏着鼻子,就地取材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去治病,有些只能归结于偏方的办法还真的是有效果,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无药可医。

无药除了本地不产,更大的问题还是产的那些量太少,女医们房前屋后种的那点药材,满足自己村内所需的情况下,别说供应几千人了,撑死也就能治个二三百人。

受限于没有充足的药物,女医们只能限制出诊时间和诊治的病患数量。

自古以来便是物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