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96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1节

 

奏章散落一地,其中一本还直接砸到刘继谦头上,不过,他却是顾不得那点疼痛了,颤着手捡起打开。

看了一本,两本,三本,然后再也绷不住了,叩倒在地,也不作任何辩解,直接求饶:“臣有罪!请陛下降责,不论如何惩处,臣绝无怨言!”

这样的干脆与果断,其中分寸,也不是刘继谦能够把握住的,这世上有太多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徐王早早地就教诲过了,对老皇帝,不要去寻求辩解,他的事情,死中求生,要比诡言脱罪高明得多。

当然,徐王的分析是准确的,若是到这个程度,刘继谦还要强辩一二,被激怒的老皇帝恐怕就没有其他考虑了。

刘继谦认罪得干脆,老皇帝表情却严肃依旧,冲他训道:“朕看你是昏了头了!谁让你如此空竭仓廪,滥用民力的?申州的民怨,朕在这鸡公山中,都感受得到,你这个父母官不曾察觉?

积毁销骨啊!申州士民,对你这个知州已是深恶痛绝,对朕又何尝不深怀怨望,你不怕被戳脊梁骨,连朕的名声也不顾及?

逢迎谄媚,无所不用其极,朕要你这幸进之徒何用!”

面对老皇帝这一番怒斥,刘继谦也无多余反应了,满脸惶恐,涕泗横流,叩请道:“臣有罪!罪不容诛!请陛下降罪!”

对此,老皇帝依旧一副不依不饶的模样,但话里的意味却有些变化了:“降罪?如何治罪,罢官,还是斩首?

你的命,能使覆水回收?能改善时局?能消解申州士民之怨?还是能挽回朕的名声?”

老皇帝这一连串的质问,立刻让刘继谦心中一动,但不敢表现出来,只是继续拜道:“臣亦追悔莫及,然深知罪过重大,其责难逃,但求速死……”

这个时候,老皇帝沉吟了下来,不再斥骂,而是默默地审视此人。看得刘继谦手足无措了,方才开口道:“到现在了,你还要在朕面前耍弄心机?”

刘继谦觉得,老皇帝此问,比那暴风骤雨般的责难还要严重,慌忙道:“臣不敢!”

“不敢?”老皇帝冷冷道:“朕若要杀人,你觉得你还有踏入泰康殿的机会?这数日,你出入徐王那里频繁,他就没有给你一些应付朕的指教?”

这话问得,实在让刘继谦措手不及,还不及思考如何应对,便又听老皇帝幽幽道:“申州,你是不能再待了,苏州有缺,你去那里任知州吧,即刻起行!”

刘继谦正自惶恐着,忽闻老皇帝这样的安排,一时间还真没反应过来,稍作回味,方才忙不迭地拜谢道:“臣叩谢陛下不杀之恩!”

不只是命保住了,官还升了,骤升,比起申州这“穷乡僻壤”,苏州可是大州、望州,经济发达,人烟繁盛,两者之间,差距难以量计。

刘继谦在申州这般折腾,所求为何,还不是为了逢迎老皇帝,虽然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但仕途上这样巨大的进步,依旧是他苦心追求的。可想而知,此时其人心中感想是何等的激动与复杂。

“你别高兴得太早!”老皇帝仍旧冷淡地施以告诫:“皇城司、武德司都对你进行过详细的调查,申州苛政,勉强可用上命所迫来解释,你本身还算廉洁,克己奉公,未尝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若非因此,你这颗脑袋断无保下之可能!

苏州可是个好地方,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油水也不是申州可比的,朕希望,你这份廉洁与奉公,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身为父母官,该当恩养百姓,为民谋利,你当谨记。若是在苏州,再给朕搞出如申州这般的烂事,届时两罪并罚,就是徐王说项,朕也无丝毫情面可讲!”

闻言,刘继谦当即表示道:“陛下谆谆教诲,臣必当牢记于心,永不敢忘怀。臣必当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克己奉公,为国尽忠,为民尽力!”

“滚吧!”老皇帝摆摆手,不再有任何废话。

事情,最终还是以这样一种平稳落地的方式收场,连首当其冲的刘继谦,老皇帝都选择轻轻放下,不加惩处,反而加官,可见其对此事最真实的态度是如何的了。

说到底,还是在挽尊,在顾及他那张老脸。回过头来,老皇帝对行宫之修建未必没有后悔的念头,只是,既然已经劳民伤财,再在此事上追责问罪,那岂不是一错再错,闹得上下都不好看,完全没有必要……

有些事情,当避讳时,就当避讳,毕竟寻根究底,最后还得算到他头上。

老皇帝当然知道,刘继谦是该死的,只是,他老刘再昏聩这一回,应当没有太大问题吧……

不比当年了,老皇帝眼里,早就能揉沙子了!

市场的形成

义阳楼,坐落在州城西南的延康大街上,是信阳最大的酒楼,地标性建筑,名字也取自原州郡之名。

夜色下的信阳城,点缀着万家灯火,城中士民的夜生活,也才刚刚开始,当然,如论丰富多彩,还得是上层社会的官商名流们。

这段时间,信阳城内很热闹,百日笙歌,晚间夜舞,整个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毕竟,銮驾就在泰康宫,申州上下,都得开开心心的,尤其是作为门面的信阳城,市面上就更不得萧条。

还是那句话,表面功夫是一定要做好的。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信阳这点人,这点市场,想搞出开宝盛世的人情光景还真不容易,但架不住贤达友商汇聚而来,他们共同催生着信阳的繁盛。

皇帝出巡的影响力,用怎么大的词来形容都是不为过,就老皇帝驾临申州这半个月的时间,信阳城是人口暴增,主要为外来人口,并且不是普通人。

多具备一定身份,不是勋贵官僚,就是地主商人,或者就是依附于他们的扈从奴仆。官还不是一般的官,普通的、中下级官僚还真没多少资格擅离职守,远赴信阳。而往赴信阳的目的,或为权,或为名,或为利,也有为跑关系的,当然还有单纯为撞运气、做生意的。

形形色色、成千上万的人涌来,带给信阳的,除了那沸腾的繁荣,便是巨大的压力了,一座中小城市,哪怕此前经过州衙几乎涸泽而渔的建设,其接待能力是仍旧是有限的。

原本,为了满足南幸贵人们的需要,申州上下,尤其是信阳县上下,就已经勒紧裤腰带了。权贵们嘛,需求是各种各样的,别的且不提,就日常生活所需,每天都是一重大需求,毕竟上上下下两万多张嘴。

而除了军队之外,大部分的权贵虽然是“重装出行”,但携带空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给基本的吃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就地取用,尤其是土特产方面。就拿信阳本地著名的南湾鱼来说,御驾若是待久了,说不准得被捕捞干净。

当然了,贵人们消费还是掏钱的,并不是巧取豪夺,不是他们有多规矩,只是当前信阳的氛围还比较敏感,所有人都得夹着点尾巴,免得被老皇帝抓到痛脚,板子打下来。何况,但凡有资格随着老皇帝出巡的权贵,还能没那点吃喝用度的钱?

信阳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物资供应,可以肯定地说,从銮驾抵至开始,信阳就出现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的情况了。仅靠申州当地,绝对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

于是,就和修泰康宫时一样,轮到周边州县发力了,作为四道交集之地,其通衢优势也由此发挥出来了。

由申州上报,行营协调,周围十数州州县,如蔡、邓、光、黄、安、随诸州,以及不曾接壤但距离较近的陈、颍、郢、鄂、复,乃至襄州与江陵府。各地官府是快速组织人手,调集物资,以输馈行宫。申州一地负担重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