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94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43节

 

想来,以其聪明,应当会明白朕的意思吧……沉吟几许,刘皇帝心中这般想。

未己,内侍行首胡德来报,太子求见。照例宣见,刘旸神色从容,面带微笑,冲刘皇帝汇报道:“文渊抵京了!”

“哦?”果然,刘皇帝兴致大涨,面部线条都柔和了些:“人在哪里?”

“收到消息时,尚在驿馆,臣命文涣出城,代为相迎!”刘旸道。

“这个安排不错!”刘皇帝笑眯眯的,说道:“文涣虽然不错,但不似文渊,既是皇孙之长,又从小在边鄙锻炼,历经考验。文涣虽有安西一行的磨砺,成长不小,但远远不够,该向文渊多学一学,晚辈之间,也当有更多交流……”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般交待的!”刘旸轻声附和着老皇帝。

刘皇帝来了兴头,双眼略显迷离,微微感慨着:“皇孙之中,莫过于文渊与文海了,文渊来京了,也不知文海在云南如何了?”

闻言,刘旸拱手道:“文海在云南,从当地募集山民,组建了一支义勇,正在剿匪练兵。据枢密院报,文海此前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带兵入蕃,协助平叛!”

老皇帝眉头顿时皱起,注意力也被转移了:“刘晞那里如今是什么情况,乱事何时能平息?”

刘旸平静地禀道:“自尹继伦率兵西进之后,逻些的局势便稳固住了。依三弟之见,西部二王叛乱,声势虽大,实为疥癣之疾,相反,逻些、雅隆二地,方是吐蕃精华之地,需要稳固,只要二地服从,那整个吐蕃都能稳固。

据三弟筹谋,打算借此次叛乱,对吐蕃诸势力进行一次整体的甄别与清理,打击诸王势力,进一步扩大朝廷对诸部影响控制。

三弟已经代表朝廷新设了十几名土司,效果不错,同时,请求朝廷,调动僧侣,以佛教入蕃传道……

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驻蕃大军逾万,道路崎岖,后勤难继,气候不适,伤病颇多,需要朝廷提供更多支持!”

听刘旸这番汇报,刘皇帝那双浑浊的老眼都多了几分亮彩,看着始终一脸平和之态的刘旸,轻声问道:“你是什么意见?”

刘旸显然早有计较,道:“三弟有大气魄、大韬略,欲归治吐蕃,长久消除高原之患,自当全力支持,助其完成这项功业!”

“好!”刘皇帝态度,也很明确。

注意到老皇帝那表情,刘旸心中暗道:“果然!”

当然,刘旸也是与大臣们做个讨论的,吐蕃之事,拖延久了,同样是一件糜耗钱粮军民的事情。但是,对朝廷的影响,显然是更小的,正常情况下,只需西南诸道发力。

与西征的耗费相比,就没有可比性,一笔笔账算下来,事有可为……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老皇帝的意见很重要!

小器、雍王进言

“不孝孙文渊,觐拜祖父大人!”垂拱殿内,御前十步,刘文渊冲老皇帝敬拜道。

抵达西京的第一件事,显然没有什么是比面圣更重要的,在万年侯刘文涣的迎接下,进入紫微城,并直达天听。

一身崭新的王袍,显然是经过巧妇耐心缝制,量身得体,或许还是刘文渊第一次穿,但穿在身上,本就挺拔俊朗的刘文渊就更显得精神抖擞、器宇不凡。

刘文涣在见到刘文渊的第一刻,便为这身装扮所吸引,当然,连龙袍都见过乃至摸过,自然不至于为这区区王袍所惊叹,吸引他的乃是穿王袍的人,同辈人……

比起刘文渊,刘文涣这些皇子,在各方面都要差得远,如今,这哥哥都要为一国封王了,他才刚刚结束学习,在政事堂跑腿……

同样的,刘皇帝也为刘文渊这身端重华贵的王袍所吸引,重点在于,身上带着强烈的刘煦的影子。事实上,在白永琳的建议下,今日面圣刘文渊确实是经过特殊化妆的,装扮风格也尽可能地与刘煦靠拢。

而效果是明显的,虽然只有十步远,但以老皇帝今时之眼力,也是看不大清的。但当他拄着竹杖,一步步走下御阶,“刘煦”的影子便依稀可见了,有那么一瞬间,老皇帝甚至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长子刘煦。

恍惚几许,刘皇帝眼眶红了,一副伤心事被勾起的模样,很快便老泪纵横。跪在地上的刘文渊见此景,心中微讶,但脑中念头一闪,迅速露出哀伤之态,埋头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哽咽不已,并且哭声渐大,很快垂拱殿便在这祖父二人的哭泣声中被悲伤所包围……

边上,太子刘旸父子也在场,刘旸一脸的平和,目光在这祖孙俩身上转悠了一番,眉头稍微蹙了下。

以老皇帝如今的岁数与身体,是受不得情绪大起大落的,若是平时,刘旸肯定会劝慰一番,至少得做出关心的样子。

但这一次,刘旸选择了沉默,并且,盯着刘文渊,眼神中略带疑思。难料老皇帝作何感想,但在刘旸看来,这个大侄子,是颇具心机呐……那股刻意,只要稍加观察,便能察觉。

只是,老皇帝看起来却就吃这一套,哭了一会儿,抬袖抹干眼泪,佝下身子,把住刘文渊胳膊,轻轻发力,缓缓将他扶起。

待其起身站直,又仔细端详几许,就仿佛在欣赏一块美玉,老脸上露出宽慰的神色,感慨道:“我家大孙终长成了,如今已能为王,治国驭民了!”

感受到刘皇帝语气中的肯定之意,刘文渊心下稍安,躬身长拜:“孙儿只恐辜负父祖之教诲!”

“所以,你要好好干!”刘皇帝立刻道:“安东能有今时今日的之气象,不容易,其中浸透了你爹的心血,未来要用行动,捍卫你爹打下的这份基业……”

“是!”刘文渊在此事上自没什么好迟疑的,迅速表态。

听着着祖孙俩的对话,一旁的刘旸心中微微漾起波澜,实事求是地讲,刘皇帝这番言论,让刘旸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安东能有今日之成果,在刘皇帝眼里,就仿佛是大哥刘煦一个人的功劳。然而,若没有朝廷十数年如一日的支持,供钱、供粮、供民、供军,岂能获得跨越式发展,其中所涉诸多物资供馈调度,还是刘旸亲手批复、亲自安排的。

本来以刘旸的心胸与城府,是不至于泛酸的,更不至于对已故的大哥产生什么嫉妒之情,只是,老皇帝这样区别的态度,总是让他略感不平,生出一种不值当的感觉……

这边,简单的寒暄过后,刘皇帝逐渐恢复正常了,目光游移,放在跟进殿中内侍手中所捧礼盒上,手一指,问道:“这是何物?”

闻问,刘文渊道:“回祖父,这是孙儿带来的谢罪礼!孙儿实在不孝,竟然将祖父嘉庆圣诞错过,实在不该,请祖父责罚!”

刘文渊确实是个心机男,早在进京之前,就提前得知洛阳的一些传言,其中对他来说最具备敌意的,就是说他耽误贺寿日期的事了。

这样的流言,甭管从哪儿传出来,都是包藏祸心,就是在责他不孝,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如今,刘文渊直接当着老皇帝的面把话说开,直接请罪,虽有些冒险,但也算个聪明的办法。

而听其言,刘皇帝老眼稍微眯了下,眼睛里果然闪过一道疑思,稍微审视刘文渊几许,眉开眼笑,呵呵道:“无妨!交接之事,最是容易产生问题,把安东之事料理好,使百姓安心,边陲无虞,就是你对朕最大的孝顺,最好的礼物……”

不知觉间,刘皇帝谈话的自称都变了,仿佛那个不轻易动道心的老皇帝又回来了,淡淡然地问道:“盒子里装的什么?打开看看!”

“是从长白深山中所采千年老参,岁逾千年,祈盼愿祖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