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86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2节

 

“官家龙精虎猛,身体强健……”一番虎狼之词从小周红唇中脱口而出。

刘皇帝笑了笑,却没接话,自己的身体情况,他可清楚得很。早年身体的过度透支,再加上在房事上也并没有太大的节制,这年纪越大,便越感无力,难有作为了。不过,在这方面,刘皇帝倒是也看得开,该享受的,也早就享受过了,不说心如止水,却也不会为此感到羞恼。

二人相拥着,私谈几许,刘皇帝忽然注意到帘外逡巡的人影,立刻道:“谁在外面,喦脱?”

“回官家,正是小的!”喦脱小心的声音传来,隔着帘幕,也能隐约看到他卑敬躬身的动作。

“何事?”

“官家,卢国公府来报,卢国公赵匡赞于今晨去世了!”喦脱禀道。

“哦?赵匡胤死了?”或许是没听清的原因,刘皇帝意外道。

喦脱明显顿了下,而后重复一遍:“回官家,是卢国公赵匡赞!”

刘皇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搞错了,不过,也没有任何不好意思。沉默片刻,方才露出一抹感伤,说道:“怎么说去就去了!朕记得,昨夜还和他金杯共饮啊!”

“朕又去一柱国大臣啊,乾祐二十四臣,硕果犹存几颗啊!”刘皇帝感慨道。

事实上,随着赵匡赞这一去,名噪一时的乾祐二十四臣,至今也只余寿国公李少游、荣国公赵匡胤以及温国公向训了。

而刘皇帝还不知晓的是,赵匡赞在昨夜寿宴结束回府后,便倒下不起,直至弥留,不过,后事他早已安排,但就是一直硬挺着不肯咽气。直到从家人口中,得知子时已过,方才归天,心心所念,只是不敢在刘皇帝生辰当日去世……

“官家,还请节哀!”见刘皇帝面露感伤,周宜妃轻声劝慰道。

“故人持续凋零,怎么不哀?”拥着小周的手稍微收了收力,刘皇帝感慨一句,然后吩咐道:“卢国公后事,一切依仪制而行,让太子与赵王代表朝廷,一尽哀思吧!”

“是!”喦脱应了声,略作迟疑,又道:“得知陛下醒来,太子与诸位大臣正在殿外等候,希望能面圣问安。”

“嗯?”刘皇帝发出一道疑声,道:“怎么,他们精力这般好,都不用歇息睡觉,一直在外侍候着?”

喦脱沉默了一下,方道:“是!”

“呵呵!”刘皇帝冷笑两声:“这些人,究竟是希望朕醒过来,还是希望朕醒不过来啊?”

这话一出,怀中的周宜妃下意识地缩了下头,而隔着一道帘幕,也能感受到喦脱的惊惧。

刘皇帝沉吟几许,而后道:“你告诉他们,朕一切尚安,不必挂念,让他们各归其府,好好享受他们的休沐!”

“是!”

“另外,把张德钧给朕叫来!”刘皇帝语气生冷得可以。

“是!”喦脱不敢怠慢,赶忙去传话了。他也意识到,恐怕又要起风波了,否则,怎么又出动皇城司?

没有多久,皇城使王继恩匆匆前来见驾,不过,第一时间,仍是关心刘皇帝的身体,那忧切之情,动容模样,倒也有些令人感动。

刘皇帝靠在御榻上,当着周宜妃的面,直接交待道:“两件事你去办。其一,派人去华山找找陈抟道人,就说朕又想他了,请他来洛,给朕再讲讲道。其二,去查一查,昨夜寿宴后,公卿大臣们的反应,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事无巨细,朕要知道!”

“是!”王继恩同样没有任何犹豫,受命而去。

寇老西第一谏

皇城司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不过半日的时,便回宫来复命。

年纪大了,睡眠难足,醒的早,起得早,不过这一日,刘皇帝却难得地睡了个懒觉,一直到日上三竿,方才起床收拾。

王继恩赶到垂拱殿时,刘皇帝又在殿前晒着太阳,昏昏欲睡,只是躺椅边上的小案上,象征性地摆着一些奏章,都是一些谏章,事务性的章程基本还是先送往政事堂,以免刘皇帝“误事”。

“就这些?”看完王继恩的汇报,刘皇帝偏头瞥了他一眼,问道,语气中仿佛带着少许的遗憾。

王继恩的奏报中,详细地记录了昨夜刘皇帝宿醉时,公卿大臣们的反应,但若说其中有什么问题,却都只是臣子们对刘皇帝关切的。

地位高的人,知道分寸,一般人,在大汉朝廷如今的氛围中,胆敢放浪狂悖官员,也实在是不多了,自上而下,都是谨言慎行的。

“不敢欺瞒官家!”面对刘皇帝的疑问,王继恩迟疑了下,小声道,在这件事上,他还是心存谨慎,不敢随便添油加醋,以免反噬。

“太子与诸王是朕的皇子,众宰相是朕的股肱,他们逗留不去,以表关怀,是忠心的体现。其他人呢?”刘皇帝在那里嘀咕道。

王继恩闻言,心中暗道,其他人也是您的臣子啊……

不过,大概是明媚的阳光,给刘皇帝带来了不少温暖与光明,心中的戾气也消散许多,终究是按捺下了心思,不打算再拿此事做文章。

把手中的奏章往身边一递,冲喦脱吩咐道:“人家关心朕,朕不能无所表示,上面记录的名单,每个人都予以赏赐,一人十贯,略表心意吧!”

“是!”

“你退下吧!”看了王继恩一眼,刘皇帝淡淡道。

“小的告退!”

王继恩恭敬而去,刘皇帝习惯性地望着他的背影,目光平静,竟至漠然。王继恩此人,确实是比较好用的,也一直是刘皇帝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不过,这些年此人私心是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好享受了,当年与赵普的往从甚密,刘皇帝虽然最终轻轻放下,但这件事,刘皇帝可一直记着的。

与几番整饬的武德司不同,对皇城司刘皇帝虽然有过一些动作,掺过一些沙子,但始终没有大动干戈。如今,随着刘皇帝的心态变化,对皇城司,显然又有想法了。

废黜是不可能的,但整顿也是必要的,皇城司也不会有任何特殊。而真正要起到效果,首当其冲的,恰恰是这个一手组建皇城司,并连任了二十多年的皇城使。

慢慢地从凝思中恢复平静,刘皇帝淡淡然地笑了笑,随手拿起小案上的一道奏章翻看,有些意外的是,这是寇准的谏章。

在此前殿试的最终排名中,经过综合评定,寇准被定为殿试第二,拿了个榜眼,状元之位则被渤海士子胡旦夺去了。

理由也很现实,胡旦年纪更长,名声更大,履历更丰富,而才学同样卓著,相比之下,寇准就实在太年轻,点为榜眼,就已经算破格抬举了,这毕竟是开宝二十三年了……

琼林宴后,今科所录之士,也被迅速安排下去,寇准则被分到了都察院,担任“见习御史”。而这份谏章,已经是两日前便提交上来了,今日才被刘皇帝翻到。

对于“寇老西”,刘皇帝多少有些印象的,因而,也带着些好奇,想看看这初入朝堂的寇准,都说了些什么。

稍微浏览了一会儿,刘皇帝轻松的神情不在了,眉头甚至逐渐蹙起,看得一旁的喦脱心惊胆战的。心中暗骂,哪个不知死活的言官,说了有什么狂妄之言,惹恼了官家。

“去,把那寇准给朕叫来!”

寇准?喦脱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赶忙道:“是!”

正值嘉庆节休沐期间,朝廷诸部司,除了必要的当值人员在衙内,大部分都放假了。不过,像寇准这种初录取入仕的进士,自然得多多表现,待在衙内,随前辈同僚们学习。假期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的东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