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83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34节

 

于是,榆林这片斗兽场,发展到最高潮阶段,所有人都在杀人,所有人都在被杀。

在整个棋局之中,只有官军最为轻松,剩下的,都是只是为活命二字。相比之下,那些普通的党项人,处境最为艰难,下场也最为凄惨。

当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刀,骑上马,把目标指向叛军时,叛军也发现了,比起那些有组织的,还是一般的党项人更容易对付,拿了他们的人头,就能活命,至于是不是叛军,官府都不计较,他们又何需在意?

等到开宝二十二年三月份的时候,榆林各地官府,接受到的“投诚”人员,总计不过七千人,这就意味着有至少七千颗叛贼首级被献上。

榆林远不至于这么些人,那剩下的人呢,大部分都成为了官军、番兵的赏钱。

进入三月后,大劫似乎已经悄然过去,厮杀声也不再此起彼伏,惊天地泣鬼神,狂欢之后,是一片沉寂,黄羊平就是一个标准范例。

而陷入死寂中的黄羊平,在昨日又迎来了一批来客,人不多,不到百人,衣衫褴褛,身形狼狈,人人有刀,还有十几匹骨肉如柴的马。

这个年头的榆林,人都活不下去,何况畜生。而就在今晨,不那么意外地发生了一场内讧,这近百人,相互械斗,自相残杀,最终活下了四十余人,然后猜忌之下,又是一番拼命,就只剩二十来人了。

最终,所有的首级割下,由十几匹马拉着,默默地向南方的夏州赶去……

但是,在路上,被一队官军骑兵发现了,一场突袭,仅剩的二十余人全部被杀,近百颗首级,这队官军又能分得近百贯钱。

执叛贼首级献官府可活命,这一点政策是不假,官府也从不食言,但前提是,能够到得了城镇,见得到负责的官差。而像这么一小股的队伍,一队官骑便可轻松覆灭,在如此残酷环境下的榆林,除非运道极佳,否则几无活命可能。

过去几个月榆林的沉默,几乎就沉默在这里,官府官军沉默,朝廷也一样沉默。

试炮

夏州西北,去州城八十里,有一片沙碛,当地人称之为大沙堆。恰如其名,黄沙密布,沙丘堆碛,阳光之下,更显得熠熠生辉,过去,也有一些党项部众,生活在周边。

不过,既然在榆林境内,那氛围自与大环境相衬托,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周边的人口,早在沸腾的战火与无情的杀戮中被清空了。

此时,在这荒凉的沙碛间,却传出一阵又一阵的轰鸣声,有如雷霆,震动周围,黄羊沙鼠,受惊之下,四散奔逃,想要离那些可怕的人类远些。

遥远的沙丘上,搭设几座简易的木制堡垒,各插红旗,鲜亮无比。上千的汉骑,游弋在外围,他们只是负责警戒,护卫中间的汉军营地。

距离木堡约百丈外,设有一座临时营地,准确得来讲是一座炮兵阵地。二十门火炮一字摆开,三百多名炮兵正有序地忙碌着,清理炮管,添置火药炮弹,安插引信,随着旗令官令旗挥下,点火发射,伴着一道道震耳的轰鸣,又是一轮齐射,厚实的炮弹飞速袭向远处。

不过,效果仍旧不如人意,炮弹所向,完全没有准星可言,远处沙丘上搭建的几座木堡,前前后后只有三颗击中,其他的要么远了,要么近了,除了溅起沙子,就是声音的震慑效果比较明显了。

阵地间,则是浓烟密布,沙尘滚滚,咳嗽声不断,炮兵们汗流浃背,身上满是烟火气息。赵王刘昉与亲卫们站在远处观摩着,不得不远离,这些火炮已到量产的地步,性能也基本稳定了,但不是绝对的,总是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就在试炮的这两日,就炸了三门,造成了二十余人的死伤。

试验仍在继续,刘昉则耐心地观察着。前者,为榆林平叛,兵部特地调配了五十门新造火炮,打算在榆林进行实战检验。

只不过,这个目的,终究落了空,根本没用上,同时,在整个平叛过程中,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袁、李两支叛军,连冬季都没能抗过,就已经被摧毁。

不过,对于这项新式武器,赵王刘昉却显示出了异常的好奇,别的且不提,这可是刘皇帝支持的武器开发,还有那般重大赏赐激励,刘昉是向来信服刘皇帝判断的,因此,也颇为关注这些传说能替代抛车的远程利器。

而经过这两日实地的试验观察,刘昉心中也有数了,百闻不如一见,虽然仍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缺陷,但其优势,还是分外明显的。

负责带队的炮兵指挥官杨粟此时就陪同在刘昉身边,不时解答疑问,关于火炮,刘昉也确实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请教。

杨粟原本是兵器监的一名火药工匠,也参与了火炮的研制,成功造出来后,被指派为试验的炮兵指挥使,这也算是一名技术型军官。

“这些火炮威力确实巨大,但实在不够精准!”刘昉感慨着说道。

杨粟在旁听了,表情很严肃,点着头道:“殿下说得是,这正是其中缺陷,但就末将所知,霹雳炮最初,一样不够精准。末将相信,只要善加改良改进,同样也是能够提升的。经过不断的试验摸索,末将以为,可从火药、炮弹以及火炮本身着手……”

“好!”听其言,刘昉不由得露出了点笑容:“杨指挥使竟有如此信心?”

杨粟道:“回殿下,这火炮从研制到生产,就是在不断试验中完善,直至成品,过程中也出现了无数问题,但都被改进解决了。经榆林这番试验,末将也找到新的改进方向了!”

“哦?说说看!”刘昉饶有兴趣。

杨粟侃侃而谈:“现如今,最重要的,是要对炮管、炮架的材质进行改进,眼下损坏还是太严重,一门炮打不了二十发炮弹,炮管就已损毁,这比之在京城试验时,还要严重,末将料想,该是榆林气候环境问题。另外,火药不够稳定,仍需改进。至于精准问题,除了火炮本身,也需要操作军士的经验,还需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杨粟说的这些,刘昉并不怎么懂,但是不妨碍他理解,想了想,道:“现在所用炮弹,都是铁弹、实弹,是否可以造成像火油弹抑或火箭那般的,能够炸裂的炮弹?”

“殿下真是聪敏!”杨粟赞道:“兵器坊正在研制,准备制造一种适配的炮弹,铁皮空心,内藏火药铁片,名为开花弹。只不过,困难还是很大的,并且更加不稳定,还需更多时间!”

刘昉点点头,感慨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也更加确定,这确实是一门利器,说起将来能够彻底替代霹雳炮、床弩、火箭,我是越发确信,不再质疑了!”

得到刘昉的认可,杨粟也不免露出一点矜持的笑容。刘昉则继续道:“兵器坊有大功于国啊,造成如此利器。还是陛下英明,高瞻远睹!”

杨粟点点头,也满脸的钦佩之情:“若非陛下信任与支持,也无今日之成果!”

“只可惜,自造成以来,还未经过实战检验,也不知在战场上,究竟效用如何?”杨粟语气可惜。

对此,刘昉倒以一种笃定的语气道:“比之霹雳炮,这火炮显然要更加好用,不论攻城还是野战,那些铁弹、石弹,都是攻城破寨、杀敌索命的利器。且操作不似霹雳炮费力气,所需人更少,也更便于运输。虽未经实战,但这试验效果,已然显著,我多年戎马,这些判断,还是很有信心的”

听刘昉这番见解,杨粟有些动容,拱手道:“有殿下此言,末将等也感信心倍增呀!”

“努力,克难,事成!”刘昉轻轻一笑:“以陛下对尔等的看重,若是将来另有建树,或许还不只一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