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77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3节

 

据察,秦王殿下东巡之际,闻田钦祚杀俘一事,也是愤慨异常,双方在抚远城会见之时,便起了争执。

至于为何隐瞒至今方报,怕是内部矛盾难以缓和,秦王殿下也再难以容忍田钦祚了。臣所奏第二事,便是秦王上表,希望朝廷能够撤换田钦祚,其言田钦祚在安东,好战嗜杀,只知剿,不知抚,一味树敌,已然影响到安东的稳定与安治……

另外,在杀俘当日,怀遇与田钦祚也发生了争执,力劝无果”

“日新,你似乎意有所指啊!”刘旸的脸色平静,目光直直地盯着慕容德丰:“什么隐瞒不报?什么内部矛盾?”

闻问,慕容德丰满脸肃重,拱手道:“殿下,恕臣多嘴,这些年,关于安东的争执就未停过,秦王殿下在安东的权力,也实在太大,试问,假以时日,安东是否会成为国中之国,危害东北!”

“砰”的一声,刘旸的手重重地砸在书案上,把慕容德丰吓了一跳。只见刘旸目光略显凶狠地盯着他:“日新,你!这些话,在你心里憋了很久了吧!”

面对刘旸质问的目光,慕容德丰深吸一口气,拱手承认道:“是!”

刘旸不作话了,只是微埋头,坐在那里,凝眉深思。见状,慕容德丰一副不吐不快的模样,有些激动道:“殿下,臣还在山阳时,便默默关注着安东的情况,这么多年了,臣不得不说,朝廷开发安东,本意是为巩固东北疆土,但以秦王在安东都督府的所作所为来看,其志不在小。

若不加以整饬,削减其权,只怕他日朝廷将亲手培养出一个祸患,届时危及的不只是东北地区的安全,甚至可能动摇大汉根基,不可不慎!

安东的戍军、安东的蛮夷、安东的勋贵子弟,分开来,都不足虑,然若让秦王把这些势力都整合在一起,那爆发出来的力量,将是难以想象的!”

“你住嘴!你给我住嘴!”慕容德丰这赤裸裸的进言,几乎使得刘旸破防,坐不住了,直接站起身来,指着慕容德丰的手似乎都在颤抖。

刘旸注意了下周边的情况,内侍们都避得远远的,慕容德丰的声音也很低,他们的对话可以保证局限于二者之间。

叹了一口气,刘旸这才有些痛心疾首地道:“日新,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这是在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慕容德丰也近前一步,声音放得更低,但语重心长:“殿下,臣知道此言犯忌,但不得不向殿下示警!

若为骨肉亲情之故,那将更该削减其权,把祸患消弭于未发。臣要提醒殿下,不要忘了当年登闻鼓案!”

这下换刘旸沉默了,见状,慕容德丰又道:“殿下,陛下若在,则天下无人敢反,安东也坚若磐石,然若有一日地崩山摧,那时……”

“好了,不要说了!”刘旸挥手止住慕容德丰,回到案后,坐下沉吟良久,抬眼平和地看着慕容德丰:“日新,我知道你的忠心,也知道你的话有道理,但是,这些话,我希望你以后烂在心里,永远不要再提!”

“殿下!”

“好了!”刘旸似乎已经恢复了平静,轻声道:“第三件事是什么?”

慕容德丰有些憋得慌,但见刘旸态度坚决,无奈道:“还是安东之事。秦王殿下上奏,希望能把安东的铁矿,向民间开放?”

“赵相什么看法?”刘旸表情闪过一道阴郁,问道。

“赵相明确反对,铁矿专营乃基本国策,安东也不例外,更遑论向民间商贾开放!”慕容德丰说道,顿了下,又禀道:

“以臣之见,赵相对于安东的现状,也是心存不满,认为该当有所整肃。您若是碍于骨肉亲情,大可使政事堂依朝制国策行事……”

浮雕

明亮的冬辉播洒在开封,整个皇城也笼罩在一片秀丽风光之中,太极殿内,“叮叮当当”的敲凿声响个不停。

太极殿本是个废置的宫殿,过去刘皇帝从未踏足过,不过,这几个月,此殿变得十分热闹,原本空旷的殿堂,也被一面面石壁塞得满满当当。

此时的殿内,正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有搬运石料的,有清除废料的,有监工在旁盯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一群工匠在石壁上用心地雕刻着浮雕。

浮雕所呈现的内容,乃是对刘皇帝三十多年政治军事生涯的描绘,是大汉帝国从崛起走向强盛的全景展现,也是对这三十多年时代变迁的一种诠释。

这显然是一项大工程,并且极富意义,让常人难以意料的,这是由永乐侯刘鋹上表提议,经刘皇帝准许,敕令修建,并由少府出资,刘鋹督造。

显然,刘鋹上此表,奏此事,也是看准了刘皇帝大寿之际,从众讨喜,向刘皇帝邀宠献媚。刘鋹当南粤国主的时候荒唐残暴,被俘入京,也没心没肺地当他的“安乐侯”,好嬉戏,每日钻营些奇淫技巧,也有过些天马行空的构想,但这个提议,算是最正经的一次。

意外地得到刘皇帝认可,并付以监工之职,刘鋹是大喜过望,干劲十足,也极其用心地要完成这项任务。

从石料的挑选,就严扣细节,至于工匠,更是把少府、工部的能工巧匠都召集起来进行筛选,至于浮雕的内容,也是由宫廷画师们创作,三馆、翰林院那些博学鸿儒、史学大家也都参与指导。

显然,太极殿这套浮雕若是完成,就不只是为刘皇帝歌功颂德,也将是一座文化瑰宝,凝聚着时代精英们的心血,也是刘皇帝时代的一个缩影。

作为监工,刘鋹几乎没日没夜地待在太极殿,几个月下来,原本白净富态的他,都不免瘦了一圈。

刘皇帝兴之所来,踏足太极殿时,刘鋹正撸起袖子在那里发号施令,声音有些大,语气显得急躁,似乎对工程进度不满。

刘鋹很投入,连刘皇帝走到身侧都没发觉,正拿着一份图纸,对着一面雕刻好的影壁比对,表情很是认真。

直到旁边一名监事提醒,方才反应过来,转脸便瞧见刘皇帝那种笑眯眯的老脸。惊了一下,刘鋹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下跪行礼:“陛下驾临,未及远迎,还乞恕罪!”

刘皇帝一脸温和,轻笑道:“这宫廷之内,本是朕家,在家中行走,何需你们迎候?起来吧!”

“谢陛下!”

边上的一些工匠,见到刘皇帝,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放下刻刀凿子行礼,刘皇帝手一挥,吩咐道:“你们各归本职,各务其事!”

说完,刘皇帝冲着刘鋹笑道:“朕听说你们这里干得热火朝天,特地来看看,果然不假!”

刘鋹当即道:“陛下驾临观览,是臣等荣幸,臣等必将竭尽全力,雕制全图!”

“进展如何了?何时能够完工?”刘皇帝随口问道。

刘鋹脸上闪过一抹尴尬,小心地回道:“禀陛下,目前已然雕绘至乾祐十一年,臣正督促工匠们赶工,按眼下情况,再有两月,当可完工!”

刘皇帝点了点头,并没有对进度表示不满,他心里也清楚,他坐朝秉政的三十多年,其中精华大多集中在乾祐时期的那十五年间,对刘皇帝而言,那段时期的人与事也更值得铭记与回忆。

走到刘鋹比对的那张浮雕前,墙面长宽比例甚大,标准的框架,边角都修饰着精致的纹路,呈现的内容,则更为庞大复杂。

这是一面人物图,也是一张磅礴的战争画卷,金戈铁马,长枪如林,壁垒森严,人物栩栩如生,气势波澜壮阔,观之也不由沉浸其间,刘皇帝的思绪也不由飘飞,仿佛回到了那峥嵘岁月。

“这是第一次北伐期间,南口大战的情形吧?”刘皇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