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72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7节

 

赵普道:“地方官府也有自身的难处,漠南广袤,实难时时关注,处处设卡,再者,山阳以南也在按照朝廷的政令进行养息,南北贸易往来是其兴复之基,官吏们也担心措施严厉,会影响当地的安定……”

“扯淡!”刘皇帝顿时批了一句,让赵普略感尴尬。

“针对的是契丹,又不是整个漠南部族商民!”稍加考虑,刘皇帝态强硬地指示道:“中枢出台政令,让沿边州军,加强商贾贸易之控制,禁止与契丹一切通商,不得使一铁、一米、一茶、一盐、一布流入漠北。但有再与漠北暗通款曲者,以叛国论处,严惩不贷!”

“是!”刘皇帝都做决定,赵普自是欣然应诺。

控制贸易渠道,加强商市监管,搞经济制裁,怎么都比动兵来得容易些,风险也小些,此项逢迎,可以做。

终究是议出了些制裁措施,刘皇帝这念头也通达了,心情也舒畅了,脸上也再度绽开点笑容。

“萧卿,辛苦你了!”目光再度落到毕恭毕敬坐在一旁的萧思温,刘皇帝道。

萧思温赶忙起身,揖手道:“蒙陛下宽怀,接纳臣这飘零失落之人,心中实怀感激,自当竭诚效力!”

见其再表忠心,刘皇帝也再度打量着他,似乎在思索这张恭顺面孔下面究竟隐藏着何等机心。

“契丹终究是你的母族,萧卿就没有一点怀念与不忍?”刘皇帝淡淡地问道。

听此问,萧思温差点没抖个激灵,迎着刘皇帝目光,迟疑几许,叹息道:“陛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臣心里明白,只有归顺朝廷,侍奉陛下,才是契丹人唯一的出路。如若积众顽抗,与朝廷作对,终有一日,将山崩海倾,以大漠之广,也无容身之处。”

虽然明知道萧思温说着逢迎之辞,但刘皇帝仍旧难免开怀,笑眯眯地说道:“看来契丹人中,还得属萧卿最明事理!朕并非要对契丹人赶尽杀绝,愿意投诚归顺大汉,服从朝廷统治的,朕依旧欢迎他们来归!”

萧思温的价值

刘皇帝这番欢迎远人来归的发言,倒也不纯是客套话,如今的大汉在归化融合上在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号称万族共荣,治下族群部落没有万族那么夸张,百族总归是有的。

而契丹族,自是其中一大族,人口不算多,将近十万,但有契丹之名,就不敢让人忽视。这些臣服大汉的契丹人中,有历次交战的俘虏,也有北伐收取漠南过程中那些未及北撤的,当然,占主体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率部南投的。

对刘皇帝的这番话,萧思温自然不会全信,不过仍旧适地恭声道:“陛下,臣有一议,不知陛下能否准允!”

“讲!”见萧思温还有话说,刘皇帝大方地一摆手,道。

萧思温神情恭敬依旧,从容说来:“回陛下,臣南归大汉这两年间,不断潜使人北上联络契丹贵族、故旧,欲引之来朝,如今,已然初见成效。近来,已经陆续得到回复,有率众南附的意愿,臣以为,只要朝廷主动接纳,配合接应,臣想会有大汉将迎来更多的契丹臣民!”

听此奏,刘皇帝立时来劲儿了,看着萧思温,面带喜色:“哦?看来萧卿这两年的工作,当真是卓有成效啊!过去,武德司不是没有尝试过拉拢,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此事若成,萧卿又立一大功啊!”

这个任务,还是当初萧思温南来之后,刘皇帝交给他的,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未见显著成效,刘皇帝都快遗忘了,如今偶闻,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萧思温表示道:“此皆仰赖陛下之威德,实非老臣之功。欲成此事,招徕其众,还需陛下与朝廷支持!”

“这自然不成问题!”刘皇帝也表态,斟酌了下,道:“此事,人是萧卿引来的,就有萧卿负责此事吧,朕让王寅武全力辅助于你。朝廷这边需要配合的事项,可求助于赵相公!”

“谢陛下!”萧思温竟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南来这么长时间了,始终被束之高阁,不受重用也就罢了,还要遭受各种白眼与蔑视,这可是萧思温所不能容忍了,如今,总算得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干与影响力的机会了,实在难得。

赵普默然在旁,听刘皇帝提到自己,也拱手称是,只是那严肃的表情显示他对此事有保留态度。

刘皇帝则继续说着:“刀兵不可轻动,但析其部众,离其人心,同样可以瓦解其势力,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

“陛下英明!”萧思温应道。

“如今的契丹,还有多少部众丁口?能经得住多久这样的手段?”刘皇帝笑吟吟的,好像找到了制胜手段一般。

当然,人口也确实是契丹最大的一环弱项,也是永远无法战胜中原的一项,如今迁到了漠北,在那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今后只会越发艰难。

萧思温答道:“经过多年的战争,臣南来之前,契丹所属诸军部族加起来,只百余万口,若是算上前两年持续的纷乱及逃众,如今整个漠北,恐怕早已不足百万,甚至更少!”

“这恐怕还不到契丹全胜时期之五一吧!甚至不如我大汉一道之人口!”刘皇帝啧啧感慨着,似乎很同情契丹的境况,玩笑道:“契丹衰弱至斯,朕还要穷追猛打,是否显得不够大度,不够厚道了?”

虽然知道刘皇帝这是在开玩笑,萧思温也反应迅速地表示这都是契丹自己的选择,咎由自取……

见刘皇帝高兴,又继续禀道:“陛下,臣以为,契丹内部的纷乱,绝对不会就此告终,反而会因为耶律罨撒葛之死,愈演愈烈。

宗室之中,还有越王耶律必摄,他是太宗耶律德光仅存子嗣,过去曾执掌国政,人望很高。当年继位之争,既有为众情所逼的缘故,也有主动退却顾全大局的原因,否则哪怕掌握的军队,哪怕有耶律贤适、耶律斜轸等人的支持,契丹主也不会那般顺利继位。

然其继位以来,竟将契丹带入如今的衰弱境地,且日渐式微,臣料想耶律必摄心中恐怕也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

“就算是当年是这耶律必摄夺位,就能避免今日之结局了吗?”刘皇帝淡淡道。

“大汉天威,难以匹敌,结局已然注定,自然难逃!”萧思温赶忙道。

“不过,这个耶律必摄,会反抗耶律贤吗?你也说了,当年都能顾全大局,主动退却,如今,岂能给契丹雪上加霜?”刘皇帝有些不信任。

萧思温道:“纵然耶律必摄无心,难保他人有意,再者,契丹主难免不会对他起猜忌之心……”

说这话时,萧思温带上了几分谨慎,声音都低了许多。刘皇帝看了他一眼,轻声道:“萧卿对君心,倒是看得透彻!”

萧思温不敢接这话,刘皇帝也没有就此展开,而是说道:“即便如此,等耶律贤把这耶律必摄解决了,那还有谁能挑战他的地位?契丹内斗,或为其掣肘,但若想仅靠其内耗致其崩溃,恐怕还是不易,眼下的契丹,还是有能人啊!”

见刘皇帝感慨,萧思温道:“契丹继嗣之争,已然绵延数十年,契丹主继位之初,曾与诸王公贵族盟誓,确立嫡长子继承,用以明确传承。

然而,契丹主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善加固,大汉已然开启北伐。另契丹主到今年初才得一子,而就臣所知,契丹主因当年火神淀之乱,从下便落下病根,身体有亏,久治难痊。

当年北伐,为御大汉兵锋,劳神伤体,至于帅师南下,亲历军旅,更加重其疾。臣观契丹主,非长寿之君,但有差池,契丹形势将会走向何处,犹未可知。”

“倘若如此,这确实可做期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