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71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1节

 

此人穿着一身绯色官袍,正是与太子刘旸颇有渊源的张齐贤。此前,在衡水任上,张齐贤颇有建树,尤其北伐期间,在率领治下吏民,供馈前线之事上,尤其突出。

凯旋之后,朝廷总结北伐功过,论功行赏,自然把军官民都囊括其中,张齐贤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迁,调任河北道沧州长史。如今,这还不到一年,便又有调动,要被扶正了,这显然不寻常。

待太子走远后,赵普轻咳了一声,招呼着众人回神,通报之后,引众入殿觐见。

刘皇帝在殿中,心情看起来不错,得知赵普的来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致。过去,朝廷委派主官,那是每一个知县、县令,都会得到刘皇帝召见,既做最后的考察,也示鼓励。

如今显然不同了,刘皇帝不似过去那般亲力亲为,不到一定品阶地位或者亲近度不够的,也得不到天子垂示。

众臣入内参拜见礼,刘皇帝和刘旸差不多的反应,先是对赵普的细致用心表示赞赏,然后才翻看起这些人的背景、履历与政绩,同时随口察问。

刘皇帝声音很平静,态度很温和,也没有问什么尖锐的为难的话,但仍就让人感到磅礴的压力,这些在地方上威风八面乃至呼风唤雨的能才干吏,到了刘皇帝面前,应对起来仍旧不乏紧张失措。每一个应答完毕的,都有种涉险过关的感觉。

一直到张齐贤的名字,自然再度吸引了刘皇帝注意,他本就是有些印象的。抬眼搜索了下,目光落在气度不凡的张齐贤身上,唤了一声:“张齐贤!”

“臣在!”身体本能地一激灵,张齐贤出列应拜。

看着毕恭毕敬的张齐贤,刘皇帝饶有兴趣地说道:“算上这一次,你也是两登殿堂、三度面君了吧!”

“此为臣无上之荣幸!”张齐贤立刻应道。

“呵呵!”刘皇帝笑了笑,低头又看了看手中的履历,抬眼道:“朕要恭喜了,沧州任不足一载,便又得拔,三十岁上下的一州主官,实在是英才俊杰啊,如今在整个大汉都属凤毛麟角……”

刘皇帝这番话,说得张齐贤脸色微变,在场这一批官员中,就属他年纪最轻,资历最薄,自然,引起的关注目光也就最多。

在他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之时,赵普,开口了:“回陛下,张齐贤进士出身,在观政期间,便表现出众,处事干练,又有吏政经验,外放之后,政绩卓然,北伐期间的表现,在整个北方州县官吏中,都列前茅。

去年论功提拔,以其功绩,本该有更高的犒赏,只是念及资历,因而稍作压制,调任沧州长史。

沧州任上,口碑仍佳,实事实干,破受赞誉,因而,经吏部考察,再加擢升也是合情合理,一切都是依照朝廷官制规矩而行。

部司考察官员认为,张齐贤能力显著,履历丰富,政绩充足,可以委以重任,因而,选为兖州知府!”

赵普这番话里,维护的意思很明显,刘皇帝瞥了这一本正经的老狐狸一眼,又瞧向张齐贤:“听到了吗?赵相公与有司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臣,不胜感激!”张齐贤满脸严肃地道:“唯有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不负朝廷期望!”

圣训

“赌誓保证的话,朕听得太多了!”听张齐贤的表态,刘皇帝淡淡一笑,道:“过去,也实在太多人在朕面前,就如此时的你一般,信誓旦旦,言之凿凿。

只可惜,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终究难得;能尽职责,不忘本分,已是少数;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者,更属寻常;当然,也不乏失政无道,声名俱者。

说出来或许显得难听,朝廷是个大染缸,这官场就是名利场,你们在场的这些人,大多都有十年以上的为官经历。

十多年的宦海生涯,比起你们初入官场之时,有什么变化,又是否还牢记当年的志趣,这些朕难以尽知,只望你们心中有数。

朕不需要你们在朕面前立誓保证,大谈忠敬,与其说得天花乱坠,不若做得踏实漂亮,朕还是喜欢观其行……”

当初,刘皇帝在面对臣僚时,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多些顾虑,多些考量,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猜测。

如今,却是放得极开了,没有多少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会去在乎什么影响,顾及臣子们的心理。

而显然,臣僚们不论面对刘皇帝说什么,也不管对错抑或是公允偏颇,好听不好听,都只能恭敬地承应着,这都是圣训!

此时刘皇帝这番话落,张齐贤脸上激动、荣幸以及兴奋的色彩顿时消失了,就像被从头顶浇了一盆凉水一般。

而这些话,显然不是说给他一个人听得,殿中的其他官僚们,表情也都绷得紧紧的。在赵普的带领下,一干人就像排练过一般,拱手躬腰,拜道:“臣等惶恐!”

“惶恐好啊!”见这干臣僚的反应,刘皇帝立刻说道:“朕一直觉得,人都该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尤其你们这些大臣官员!

当然,朕要的不是敬畏朕,而是敬畏这天地自然,敬畏祖宗英灵,敬畏国法朝制。官做到你们的品级,都是权掌一方,一举一动,都关乎到治下百姓生计安康,手里握有多重的权力,也代表你们该承担多大的责任,这一点,希望你们能永远牢记!”

“陛下谆谆教诲,臣等必然铭记于心!”赵普立刻带头表态,其他人也紧随其后。

“朕还是那句话,听其言,但更观其行,朕等着你们的表现!”刘皇帝道。

“是!”

见这一干人被训得服服帖帖的,刘皇帝谈兴不减,将手中的那份履历汇报表章给放下,习惯性地轻舞着手,道:“你们都是赵相以及吏部反复考察、精挑细选出来的,既然决定擢升你们,也意味着你们有晋升的资格,朕相信赵相与有司选人的眼光。”

“多谢陛下信任!”听刘皇帝这么说,赵普当即表示感谢。

刘皇帝摆摆手,继续说:“你们这些人,在过去的任上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政绩表现,也都拥有丰富的为政经验,政务方面的事情,朕不愿多说,也不想再讲老生常谈的问题。

过去,对于臣僚官员,朕多重其能力才干,重视其为政之能,处事之才,对朝廷的作用。但如今,朕不得不说,在这太平世道,对官吏的个人操守与品质气节,也当更加看重,与时俱进!

这几个月来,朝廷对内外官员职吏的调动很频繁,原因想必包括你们在内的很多人都清楚,不只是因为朝廷对吏治的整饬,也因为自京城及地方,出现了大量职位空缺!

去岁冬末在京城南市,朝廷明正典刑,处死了不少人,原因各种各样,朕不愿再多提。权当作一个提醒,也可以当作是警告,朕不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你们中间有人,会同那些罪臣犯官那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朝廷法刀之下的亡魂!”

随着刘皇帝这番话,垂拱殿中的空气都安静了下来,气氛有那么些微的尴尬,刘皇帝声音并不大,却仿佛如洪钟一般响彻在这干即将得到晋升的官员耳中。

所有人,都不再有晋升的喜悦与激动,甚至连面圣的紧张感都消失了,被刘皇帝吓倒了,一个个面色凝重,心悬顽石。

当年,刘皇帝接见赵匡义那一批升迁州府的官僚时,也有一番讲话,不过那时,态度温和,更多的是激励与支持,而此番,字字诛心,句句刺骨,让人直觉脊背发凉。

“好了,朕的话讲完了!”刘皇帝淡漠的面孔上再度绽开一点笑容,提起朱笔,批示一番,然后看向赵普,道:“赵卿,对于这批臣僚的任用,朕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