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8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4节

 

“比起朕这样的俗人,主持只怕已然入道了!”刘皇帝语气开始强势起来,雷厉风行地朝前走去:“烦劳主持引路,带朕去看看你们平日里拜的佛!”

见刘皇帝这不客气的模样,老主持终是暗暗叹气,面上还得平和应对,亲引路:“陛下请!”

“这便是大雄宝殿?名不虚传,宝相庄严,气象万千啊!”入佛殿,目光四下一扫,刘皇帝指着那尊巨大的佛像,感慨着:“这就你们平时敬的佛?真是大啊!”

刘皇帝目光中,仿佛在透露这个意思:这么大的佛像,若是熔了,能铸多少铜钱。

主持没有直视刘皇帝的眼睛,但听其语气,却莫名一慌。也是不假思索,应道:“陛下,佛在心中,不在眼前!”

“看来是朕眼拙了,见不到佛陀,只能看到这黄灿灿的铜像了!”刘皇帝嘿嘿一笑,意有所指:“主持,佛门似乎讲究慧根,你看看朕,可有慧根?”

若是真能畅所欲言,哪怕以老主持的禅境,也要吐槽他一番。不过,形势比人强,尤其是面对刘皇帝这样的人皇,只能恭维道:“陛下乃真龙天子,已脱凡俗,自独具慧根!”

“哦?主持,出家人可不打诳语!”刘皇帝笑眯眯地看着老主持。

事实证明,在刘皇帝这样的君主面前,再是高僧,也难保持其出世的高人风度。注意到老僧枯瘦面容间的迟疑,刘皇帝又道:“佛家讲究度人,朕手下那些杀人如麻的功臣大将,也不乏敬佛礼佛者!主持觉得,能够度化朕啊?”

“陛下言过了!佛门能度凡俗,又岂能度神圣?”宏泰主持道。

“哈哈!”刘皇帝的笑声,肆无忌惮地在佛殿内震荡。

直视着那尊庄严的佛像,虽微仰头,目光却是一种俯视的姿态,刘皇帝抬手摊开,淡淡道:“既见佛陀,烧炷香又何妨?”

于是,老主持亲自操作,点燃三炷香,交到刘皇帝手上。刘皇帝呢,头也不低,腰也不弯,只作寻常揖礼,就算是拜过这尊佛陀了。

对于刘皇帝这样的作态,在场一些僧侣,都有种屈辱感,面上隐隐不忿。刘皇帝自然察觉了,以此问老僧:“主持,佛有怒目之时,朕观寺中僧人,不乏拧眉怒目者,是受到佛的指示了,不欢迎朕这个恶客,还是他们修得就是怒目佛啊?”

听此前,宏泰主持白眉不由得微颤,但面对刘皇帝的目光,仍旧静气凝神,平静答道:“陛下言重了!只是寺内僧众,修行不到家罢了!”

“这就是所谓的着相?”刘皇帝玩味道。

“陛下果然聪慧!”主持应道。

“那因何着相?”刘皇帝追问:“总有缘故吧!或许,还是不欢迎朕?”

“佛门大开方便之门,陛下亦是客,岂能拒迎?”主持道。

“哦?”刘皇帝笑得实在让人讨厌,道:“朕还真有一事,需要主持开一开这方便之门!”

“陛下请讲!”

“这段时间,朝廷财政拮据,朕观这寺内铜像、铜器颇多,朕为朝廷讨要些许,熔铸铜钱以补亏空,造福百姓,主持可能行方便之事?”刘皇帝悠悠道。

骤闻此言,在场的僧众,无不色变,老僧也有些绷不住了。然而,感受着刘皇帝那逼迫的目光,沉吟片刻,大抵心中在狂念阿弥陀佛,而后答道:“若能惠及朝廷百姓,寺内之物,但凭陛下取摘!”

“不会为难吧?”刘皇帝盯着主持。

“老僧礼的是佛,不是这些铜像外物!”主持答道。

“高僧就是高僧,这等气度,令人心折啊!”刘皇帝感慨着:“不过,天下佛门,对朕早已厌恶之极,朕就不做这焚琴煮鹤之事了!”

“陛下言重了!老僧惶恐!”

拷问

“若心中无碍,何来惶恐?”刘皇帝悠悠道。

宏泰主持:“陛下所言甚是,是老僧着相了!”

于是,主持似乎又有所悟,面上愈加平和了,整个人也彻底放松下来,云淡风轻,从容不迫,一副任你刘皇帝戏弄、折辱的模样。

取佛像铸钱,当然是刘皇帝的玩笑之说了,他只是兴之所来,信口胡说罢了。比起寺内的这些铜像,刘皇帝大抵对这些僧人的反应更感兴趣。

事实上,刘皇帝此番登少林山门,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一点猎奇心理罢了,毕竟,过嵩山而不入少林,对他而言,也确实缺点什么,难免成为一种遗憾。

出得大雄宝殿,主持又引着刘皇帝前往藏经阁一览,刘皇帝也得以继续体会着古刹中的风景,不得不说,底蕴确实是存在的,那股佛气馨香也确实带给人一种安宁感。

慢悠悠地踱着步,刘皇帝问宏泰老僧:“主持,少林的藏经阁中,可有什么修行练气夺天地之秘的武功宝典?”

主持闻之,略感意外,答道:“回陛下,藏经阁内,多为佛经典籍,也确实有一些强身练体之法,至于陛下所言修行练气,却属孤陋寡闻了!”

“哈哈!朕也就随口一问,主持姑且一听即可,不必当真!”刘皇帝笑道:“当年,朕见陈抟道人,也曾以养生长寿之法求教于他,结果他给朕留了一本《指玄七十二章》。

书是好书,法是善法,却不适合朕这个劳碌命的俗世帝王,既至少林,朕本也有所求,但以此思之,还是罢了,就不为难主持了!”

听刘皇帝这么说,老主持神色不变,应道:“陛下宏宇雅量,老僧敬佩!”

“不过!”话音一转,刘皇帝又道:“朝廷正在修书,修大书,需网罗天下藏书,儒典、道藏、佛经、百家之说,皆需囊括整理。为完善这国家之盛典,少林藏经,还请主持不要吝惜!”

闻言,宏泰主持说:“陛下,藏经阁内,所贮经书,早已誊写复刻,献与京师!”

“哦?”刘皇帝是真意外了,偏头看向张雍:“有这回事?”

“回陛下,确有其事!”张雍答道:“陛下曾敕命三馆,收集天下藏书,少林经籍,亦有贡献!”

得到肯定的回答,刘皇帝则若无其事,嘿嘿一笑:“这倒是朕疏忽了!”

“陛下励精图治,日理万机,一心一意,皆在国家大事上,岂能顾及这些许小务!”主持说道。

“看来这马屁是人人都会拍的,出家人也不例外,主持既能口吐莲花,这恭维奉承的功力也不浅啊!”刘皇帝调笑道。

“让陛下见笑了!”主持老脸不动分毫。

“既然书已经献了,朕就不专门往藏经阁一行了!”停下脚步,刘皇帝直接吩咐着:“至于藏经之事,可拣寺内精研佛经的高僧,往三馆一行,协助编纂!朝廷的那些学士鸿儒,修文编书是行家里手,但对这经学佛理,未必擅长,少林可襄助一二!”

“若能参与修典盛事,亦是鄙寺的荣幸!陛下有命,老僧当选寺中最善佛理僧众,前往京城!”宏泰主持道。

“主持果然深明大义!”

在一干人的陪同下,刘皇帝在寺中漫无目的,信步而游,嘴上却是不停:“寺中如今有多少人?”

忽闻此问,宏泰主持顿时就留了个心眼,然而,很快那点戒备就消散了,坦然答应中带有少许无奈:“回陛下,寺内如今共有大小僧众七百六十五人!”

“很是不少嘛!”刘皇帝嘀咕一句,令和尚心颤,又道:“不过,偌大的佛寺,若是人少了,岂不冷清?”

“这么多人,因何生计?”刘皇帝再问。

主持答:“平日里有香客友众捐献,山前山后亦有薄田,可供耕作!”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