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8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1节

 

“仲宝!”刘皇帝喝酒,从来是分人,对于在座的将臣,自然是以尽兴为主,连饮几杯,兴致盎然,端着酒杯,目光炯炯而视王审琦:“这些年,大汉不乏声名远扬、显耀人前的功勋将帅,同样也不少兢兢业业、砥砺前行的忠臣宿将,在朕看来,你就是后者中的楷模!

默默无闻,却贡献巨大,戍边出征,任劳任怨!朕也说些心里话,一直以来,对你确是有些忽视的。

若非翻阅你履历,朕或许都难以清晰地了解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你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王审琦,用当世名将来形容,是丝毫不夸张的。与那些以骁勇剽悍闻名的将领不同,王审琦立足军中,更多是依靠将略,在治兵为人上,也少了一些煞气,多了一些当代武夫难得的仁恕。

不过,与始终光芒万丈的杨业等将帅相比,王审琦却稍显普通的,然纵观其丰富的履历,却不得不感慨一句,这是大汉少有的宿将。

最初发迹于军中,还得追溯到乾祐元年,当时王审琦在杨业麾下,参与了河中平叛,逐渐成名。其后,便成为了杨业最亲密的战友,河中平定、李守贞父子授首后,杨业被刘皇帝安排去雁门镇守,赴任前,杨业唯独向刘皇帝请求带上王审琦。

其后便是近十年的雁门戍边,乾祐五年,朝廷收权河东,其中同样有王审琦活动的身影,后受杨业举荐,以功劳资历足够,第一次独掌一军,担任飞狐军使,在汉辽大战中,也曾随赵匡胤夺取蔚州,参与云中之战。

乾祐北伐之后,入调京中,担任禁军高级将领,后随杨业前往榆林道,接收夏绥地区,在镇抚党项人的过程中,也是累有苦劳。再之后便是随杨业率榆林汉骑,横扫阴山辽关,漠北远征了。

可以说,王审琦这二十多年的履历,除了在飞狐军使任上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作为杨业的陪衬存在的。开封为将那段时间,更因为京中将帅云集,更显得平庸了。

然而,在杨业的光辉笼罩下,却不能否认王审琦的能力与功劳,并且,比起绝大部分汉军将领来说,王审琦的仕途也要顺利得多,除了受杨业有形无形的压制之外,也从中得益,至少他也是大汉军功贵族中的一员,也是封侯的存在。

但是,既是有为之将,又岂能完全忍受为人附庸?王审琦与杨业的关系固然亲厚,二十多年的战友情,是经历过无数考验的,对杨业固然是敬重有加,但回顾前半生,心中又岂能没有一些怅惘。

哪怕在这垂拱殿御筵上,在天子当前,王审琦有意识地低调沉默。而此时,忽然听刘皇帝说出这番平淡却真挚的话语,王审琦的心境也不由陡生波澜,一直保持着严肃的表情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双手持杯,回应道:“陛下赏识之恩,臣铭记于心,只当尽职效忠!”

“仲宝若论勤恳尽职,军中也是少有能及!”刘皇帝这么说道。

干脆地闷了一杯酒,刘皇帝神采奕奕地看着赵普:“赵相,关于远征将士的封赏问题,对于仲宝的赏赐,已有拟陈了吧!”

闻言,赵普当即附和道:“经政事堂及兵部初议,拟晋爵两等,只待奏报陛下御批,至于职位迁调,还需综合商讨!”

“不需再商讨了!”刘皇帝一挥手,十分大方地说道:“仲宝,此番西北诸将,多有调动,但西北当朝廷边防之重,还需一个能望兼具的老将宿臣,主持西北军务。朕知你久在遍地,勤恳王事,十分辛苦,但还是想委你西北之任,你看如何?”

王审琦还能如何?刘皇帝的意思可是明明白白的,西北军务,独当一面,这对他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机遇在前,岂能因劳苦而推拒。

因此,王审琦当即起身,又是感动,又是慨然地应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刘皇帝顿时笑了:“今夜是朕给你们接风洗尘的,不要把气氛搞得这般严肃,坐下,喝酒!”

“谢陛下!”

“加官进爵,恭喜仲宝了!”作为密友,杨业当即道贺。

其他人也一样,都释放着善意,刘皇帝话已说到这里,可以想见,今后在大汉军政之重,王审琦的地位将得到跨越式的提升。至于爵位,王审琦原本是三等广源侯,如今晋为一等,那也是军功贵族中数得着的了。地位、权力,一下子都有了,也必将成为朝廷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而王彦升等人,也没有艳羡,虽然刘皇帝没有当堂宣布对他们的封赏,但心里都有数,皇帝是不会亏待他们的。这一点,他们或许比刘皇帝自己都有信心。

公府家事

日暮,秦国公府。

平坦石板路上,缓缓驶来一辆马车,发出的响动,在这宁静的里坊间显得极其清晰。侍卫扈从,卤簿仪仗的规格明显很高,至府门前停下,门前的卫士见状,则麻利准备迎候。

车驾的主人,自然是回府的秦国公刘煦了。踩着矮凳下车,落地后停顿了一下,太阳还未彻底坠落,悬于西垂,发出一阵阵绚丽的光芒,明艳的晚霞铺满天空,美丽而多彩,今日确有个不错的天气。

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头脑似乎也清醒几分。刘煦已然快二十四岁了,仍是一个年轻的岁数,但身上不见一丝年轻人的意气,面目之间尽是沉稳,滴水不漏。

主人回府,影响到的几乎是整座公府,毕竟府内上下一切都是围绕着他在运转的。不管是前庭还是后院,都进入了一种“高度警戒”的状态,刘煦实则并不喜欢这种招摇的感觉,哪怕是在自己的府中,但是,作为皇子国公,出行回府都有其礼仪规矩,府内人按照礼制来,他也不好责备什么。

“恭迎殿下回府!”堂间,夫人白瑛亲自伺候刘煦,帮他解去朝服与帽冠。

“夫人不必多礼!”落座,接过侍女奉上的热茶,刘煦简单地抿了口,方才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夫人身上。

白氏乃是帝后给他挑的结发之妻,名门所出,大家闺秀,成婚也已多年,要说有怎样的琴瑟和鸣倒也不至于,但孩子都生了两个了,感情总归是有一些,对于刘煦而言,白瑛是他的“功臣”,对他也十分尊重。

“不知夫君今日早归,饭菜尚未备好,还需等待一段时间了!”白瑛就是一个温婉妻子,收好袍服,交给一边的侍女,然后对刘煦道。

“无妨!”刘煦身体放松了些,但眉宇间明显露出一抹疲惫,笑应道:“近来衙署中事务繁重,如今总算有个间歇,我也能多些闲暇了!”

大汉的理藩院,成立的时间并不算短了,其职能在于管理国内异族大小事务,协调诸族关系。在过去,几乎是个小透明般的部门,但随着大汉属地扩张渐广,吞并招抚的民族渐多,理藩院的作用也就逐渐体现出来,权力也在加重,如今也是朝廷各部司中的实权部门。

而作为理藩院的首脑人物,刘煦肩负重责,自然少不了忙碌。尤其前段时间,朝廷对大汉内部诸多族群势力,进行系统整体的梳理与调和,刘煦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刘煦年纪虽轻,但得益于刘皇帝的培养,又不乏实际的为政经验,再兼赵匡赞的辅助,处理起这些纷繁冗杂的民族事务来,却也越发得心应手。

前次外蕃大会成功落幕,其中就有他不少心力付出,是他一份拿得上台面的政绩,也得到了刘皇帝的认可与褒奖。

“你这段时间,也确实辛苦了,也该休养一阵子了!”注意到夫君神情间的疲惫,白氏关怀道。

“多谢夫人关心!”刘煦笑容依旧,却摇了摇头,有些固执地应道:“为朝廷做事,些许辛劳又算得了什么,不辜负皇父信任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