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3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2节

 

看着徐熙,刘皇帝道:“朕没有记错的话,伐辽国书,早在今岁三月便已送抵高丽,如今中秋可都已经过去了!呵呵……”

刘皇帝的笑声,似乎能直透人心,徐熙闻之,更不敢迎视目光,脸上头一次露出了点尴尬的笑容。这终究是徐熙第一次来朝,第一次直面刘皇帝这个威加四海的大汉皇帝,心里怎么可能没有负担,只是被他掩饰得很好罢了。

不过,但刘皇帝展现出其攻击性后,在那强势的气场影响下,徐熙也难以做到滴水不漏的表现了。

“不敢欺瞒陛下,臣也不讳言国内鄙处。高丽朝中,不乏怯懦保守之辈,彼等对备战造成了不小的阻碍,然我王感念陛下多年的教诲与扶持,痛下决心,扫平异议,坚定支持大汉对辽作战!”徐熙语气变得激昂起来,似乎想以此掩饰心虚。

“哦?”刘皇帝脸上似笑非笑的,抬手理了理袖子,悠悠然地道:“不知高丽国内,准备了多少军队伐辽啊?”

徐熙当即禀道:“回陛下,我国已备水陆十万大军,其中步军七万,已屯于辽丽边境,水军亦可随时北上作战!”

说这话时,徐熙语气中没有掩饰住自豪与兴奋,而这一丝情绪,被刘皇帝敏锐地察觉到了,也暴露了这高丽棒子的一些心理。

“倒真是不少啊!”刘皇帝眼睛一眯,目光变得凛然,感慨了一句。

“我王祈禀陛下,高丽十万大军,随时听候陛下调遣,北上协助大汉作战!”徐熙以一种强调的语气,继续道。

“朕若是不同意呢?”刘皇帝突然漫不经心地说了句。

“这……”徐熙一愣,终于抬眼望向刘皇帝,面带愕然,他纵有舌辩,但面对刘皇帝那淡漠的眼神,也心中直泛寒意,涌到喉头的话也有些说不出口了。

“陛下,高丽素为天朝藩属,我朝君臣也满腔热情,甘为仆从,望陛下垂怜,给高丽一个效忠陛下、回报天朝的机会!”稳定心绪,徐熙再度跪下了,匍匐在刘皇帝面前,几乎五体投地。

“高丽王如此盛情,拳拳诚意,朕倒要感动了!你回高丽后,替朕向王昭表示感谢!”盯了他好一会儿,终于收回了目光,摆摆手,不咸不淡地说:“来使一路辛苦,先去宾馆暂歇吧!对高丽所请,朕也当与臣僚做些讨论,再行回复!”

“陛下……”徐熙起身,还想做些努力,但被刘皇帝一个眼神杀,憋了回去,只能改口:“是!臣告退!”

刘皇帝也没有再与这徐熙多话的意思,直接示意人带他下去。待其离开,刘皇帝顿时不屑道:“说着谦卑的话,却是野心昭然!也不知是谁给高丽的勇气,时至如今,想要插手汉辽大战!他们想干什么?来摘桃子,占便宜?”

“你怎么看?”刘皇帝直接问刘晞。

刘晞是一脸安然地候在那里,这个儿子,你不点他,他就不动。不过,当刘皇帝问起时,还是慢条斯理地,拱手说出自己的看法:

“自开宝年来,高丽与大汉便始终若即若离,屡有龃龉,民间贸易往来,也多冲突!来使那番陈情,毫无意义,不需当真!

汉辽开战已然半载,高丽近辽东咫尺,却始终按兵不动,坐望之心显然。而今,辽东战局已定,他们这是坐不住了!

如今,来远地区尚未臣服,也是距离高丽最近的城邑,他们的目标,只怕也是辽东南那些州城,倘若待朝廷彻底扫平,他们就没有涉足的借口了!”

“好盘算,只是,高丽想要插手辽东,就不怕烫手!”刘皇帝冷冷地说了句。

强硬的道理

“以高丽眼下表露出的野望,倘若开战之初,他们便举兵北上,配合作战,只怕还真就让他们讨得些便宜,成功侵占些城池土地。有大义名分在,朕还真就不便翻脸了!”

刘皇帝的语气中丝毫不掩饰嘲弄,那股子鄙夷是个人就能感受到:“大汉将士舍生忘死,血战半载,方才奠定如今的局面。好嘛,眼瞧着契丹人不支了,高丽人这就迫不及待,想要跳出来分享胜利果实了?这世上,岂有这么便宜的事!

持兵观望,待时而动,王昭想得太美,朕有岂能如其愿?”

不可否认的是,大汉与高丽之间,有过十多年的友好交往,往来甚密。并且,刘皇帝一度对王昭加以扶持,支持他对内改革,巩固王权。

当然刘皇帝不是做慈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扶持高丽,以牵制辽国,以增加汉辽战争的胜算。在早起,双方共同对抗辽国上,合作共识,也起到了一些效果,即便不那么明显。

但是,国与国间的关系,还是利益为先的,也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早年辽强汉弱时,迫于辽国的威势,再加上历史文化上的亲近,汉丽之间关系自然融洽的,使节来往频繁。

然自大汉第一次北伐,并且大获成功,收复关山之后,就开始变化了。一方面在于高丽王王昭对内改革的成功,王权提升,国力增强,有了些底气。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汉锋芒毕露,威胁与日俱增,让高丽国那边捉摸不定了,毕竟历史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中原王师也曾马踏半岛。大唐当初的强盛与荣光,距今也就三百年,不算遥远,而大汉眼瞧着朝那个方向进化了。

此前,仍旧有契丹大辽与大汉对抗,中间隔着辽东与东海,又不接壤,高丽倒也没有那么多的紧迫感,左右逢源,观望起来倒也还算自在。

即便在大汉这第二次北伐,高丽那边仍旧稳坐钓鱼台,摆出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在汉辽鏖战血拼之际,作为一个积极的观众,或许还在拍手叫好了。

不过,随着锦州告破,汉军东进,随着辽河战役落幕,汉军尽据辽东,高丽再也稳不住此前的闲适了。

不说整个东北,哪怕只是辽东被汉军收复,汉丽之间就已经接壤,隔鸭绿江相望了。更重要的,高丽这边原本还真打算趁着汉辽交战,占些便宜。

在确切东北汉辽交战形势之后,高丽君臣也做了一番商量,于是决议,该行动了,再不下场,就连口汤都喝不上了。徐熙此行,便是为了此事,助汉攻辽,心知肚明,只是借口,籍此进行领土扩张,才是实际。

“陛下,既然高丽来朝,上禀此事,大汉这边,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了!”见刘皇帝言语中尽是锋芒,刘晞少有的正紧了些,拱手说道。有外臣在,刘晞对皇父的称呼也保持正式。

“是啊!”刘皇帝嗤笑两声:“十万水陆大军,手笔不小啊,高丽国如今倒也阔气起来了!三万水军,王昭想要干什么?”

刘皇帝的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不敢心中如何不满,嘴上不如不饶,但高丽如今突然来这一手,还是让刘皇帝感到些许麻烦,需要慎重对待。

即便再瞧不上高丽国军队的战斗能力,但毕竟是十万水陆大军,以高丽国的情况,显然还能动员更多,蚁多咬死象,这点就不得不当心。

尤其是那支水军,当年东海水师在高丽犯的案,固然起到了打击警告的效果,似乎也刺痛了他们,引起了他们的危机感,竟然养起了三万水师。

对于辽东大军来说,海路的补给线,尤为重要,是最不能出问题的地方。虽然东海水师牢牢地掌控着制海权,高丽水军更不足为道,但也怕疏漏,能没有意外就最好。

“如今看来,当年扶持高丽的决策,还是有待商榷啊!”刘皇帝感慨道。类似的话,刘皇帝此前已经说过了,就在汉丽产生摩擦之后。

“事已至此,悔之无益,还当着手解决眼下问题!”见刘皇帝绷着张脸,刘晞小声说道。

“朕从不后悔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