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60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03节

 

听其言,女里忍不住道:“早知会有今日的局面,当初就不该顾虑太多导致拖延,应当从速扶持大王继位,也不会给其他人反应时间,落得如今的麻烦。

大王,宿卫仍在我们掌握,夷腊不敢有异心,莫若拥兵入宫,召见宗室大臣,柩前继位,早定名分。有反对者,杀之即可!”

“不可!”他这建议一出,其他人还没有作声,耶律贤就认真而坚决表明态度。

沉吟了下,耶律贤说道:“兵变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做法,如非迫不得已,不可妄动!否则,即便成功了,也难孚人心,后患无穷。倘若激起内斗,必将危极大辽,若导致大辽内乱,我宁肯不做这皇帝!”

耶律贤这番见解与态度,极具器量,对此耶律贤适十分认可,当即拱手赞许道:“大王英明!”

沉吟几许,耶律贤适郑重地说道:“而今,帝位虚悬,人心思变,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早定大局。大辽如今的情势并不安全,甚至到了危急时刻,南方的大汉始终虎视眈眈,更不能与其机会。帝位之争,不能拖下去了,必须得结束争端了,如若不能达成统一,那么即便动用军队,也在所不惜!”

不管是耶律贤,还是耶律贤适,都是当下辽国的人杰了,能力、见识都不俗,他们联合在一块儿,就代表成事的可能性极大。

而耶律贤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也不可只是身份因素,最核心的地方,还在于出众的个人魅力与能力。否则,他若是庸人一个,耶律贤适等人也绝对不会选择这般扶持于他。

“安排一下,我稍后亲自登门拜访南院大王!”耶律贤脸色变幻几许,站了起来,下定决心一般说道。

“越王那边,也要注意其动向!”耶律贤适说道,不过语气中带着少许的疑惑:“不过,这段时间,越王始终缄默,一心操持国丧,并未专注此事,似乎无意于帝位之争……”

“越王此举,不过是表象,欲以此蛊惑人心罢了!那么多人支持他,宝座在前,他岂能不动心?”女里冷笑两声说道。

“我先去见南院大王!”沉默了下,耶律贤说道。

“大王,臣觉得您还该去见两人!”萧思温这个时候开口了。

“何人?”耶律贤看向萧思温,略带好奇。

“太尉韩匡嗣与南府宰相高勋!”萧思温道:“汉臣之中,以此二人为尊,韩氏家族在大辽根基深厚,高勋功绩卓著,若得二者支持,也就获得了汉族大臣的支持,在这个时候,这些汉臣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上京南城之中,汉军汉民可不少!”

“若非侍中提醒,我险些忽略此点,误了大事!”耶律贤眼神一亮,略显振奋地说道:“高勋可以高官重爵收买,至于韩家,我那韩德让交往不错,此人也是大才,可以通过他说项,韩家子弟在大辽也多居要职,若得其助,当可无忧了!”

……

在辽国上京陷入帝位承继之争的漩涡之时,刘皇帝这边,仍在回京的路途间。沿途所过,仍旧挂着巡视的名义,不过也只是走马观花,做个形式罢了,几乎没有太多停留。

行进的速度很快,几乎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在秦州汇合了在当地巡视的太子刘旸后,更是抛弃了大量辎重,轻装加速。

仅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已然过凤翔府了。折腾,还是折腾,行营人员,几乎被累了个半死,此次出巡,大概是随驾人员,被“折磨”得最惨的一次,赶路的强度,甚至比拟行军作战。

大概也是觉得随驾人员的不容易,在进入京兆府后,刘皇帝总算下诏,暂时停下,给所有人休整一日的机会。

“可惜了!”长安行宫内,刘皇帝正为一人之死感慨着。

当然,并不是为辽帝之死,而洛阳传来消息,韩熙载病逝了。韩熙载,曾经名扬天下,但是在大汉政坛并不活跃,降臣的身份是最大的限制,但在有限是时间里,在无数的非议之中,他还是为大汉朝廷完成了一桩大事,整顿东南。

那也是韩熙载一生最畅快地没有掣肘地施展才干,是他政治生涯中最温暖的一个春天,虽然招致了大量的敌视、针对与谩骂。

在卸任东南安抚使后,韩熙载便回到朝廷,挂了个谏议大夫的虚职,这并非是刘皇帝卸磨杀驴,反而是为了保护他。

前两年,刘皇帝有意让他复出,不过其人已老,并且染上了一些疾病,不得已作罢,令他赋闲养病。

没想到,直接养到病故……

对韩熙载,要说有什么感情,显然是不可能,因此,刘皇帝倒也没露出什么悲伤的情绪,只是简简单单地感慨了一句。

“传诏,追赠韩熙载侍中、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恩荫其子,量才录用!”刘皇帝收起韩熙载上的一封遗奏,扭头对宰相李业与内侍喦脱吩咐着:“听说他那一大家子开销不小,养得不易,从内帑拿出一万贯钱,赐给他的家人,用以操办其后事,办得体面点,剩下的就补贴家用吧!”

“是!”二人应命。

“韩熙载这份遗表上,说了很多东西,另外还给朕举荐了一个人,潘佑,说此人是名干才,希望能够善加委用。这是何人,你们可知?”刘皇帝问道。

见皇帝目光投向自己,李业面上流露出少许尴尬,拱手应道:“陛下,此无名之辈,恕臣孤陋寡闻,未曾听说过。”

刘皇帝眉头轻皱,见状,太子刘旸主动给李业解了围,道:“臣知此人!”

“哦?”刘皇帝意外地看着刘旸,示意他说说。

刘旸道:“当年韩公在江南为相时,曾主持过一场变法改制,那潘佑便是其属下最得力的几人之一,臣在平南之后,偶然闻得此人,特地召来问话。此人在律法、制度上,有极其透彻的认识,论事往往鞭辟入里,直指梗要……”

“既然是干吏,为何才当个小小的苏州司马?”刘皇帝笑了笑,直接吩咐道:“既然太子都说此人是个人才,韩熙载也遗奏举荐,便着吏部,考核升迁吧!”

幸灾乐祸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求见!”内侍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立刻来了精神,伸手示意:“快请!”

“莫非是辽国那边有新消息了?”李业下意识地说了句废话。

回程这么赶的原因,随驾的大臣们当然也是知道的,而在赶路的过程中,来自北方尤其是辽上京的消息也陆续传来,但始终没有确凿的情况。但也正是如此,对于刘皇帝而言,那种不寻常的气息也越发浓厚了,东归也越发地匆忙。

很快,李崇矩入内,向皇帝与太子行礼毕,平复了下呼吸,干练地禀道:“启禀陛下,情况已然探明,辽主遇刺身亡了!”

此言一落,满堂皆惊,刘旸的城府还不够,诧异之情都写在脸上,不由脱口问道:“辽国异状,根由竟在于此,消息确凿吗?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辽主身边护卫重重,谁人能刺杀之!”

“辽上京那边,已然正式举哀治丧了,消息确凿无疑!据闻,刺辽主者,乃是其贴身侍从……”李崇矩禀道。

闻之,几个人还是感到意外,此事也确实带有一定戏剧与荒诞,一时让人不敢相信。倒是刘皇帝面色如常,消化这个消息后,略显感慨地道:“果然是这样!”

见状,李业惊奇地问:“莫非陛下早就料到了?”

“有所预感罢了!”刘皇帝悠悠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最难预防的,还是爆发这等肘腋之患。耶律璟对身边的内侍,过于苛暴了,当初,朕就说过,长此以往,必然生乱,如今辽主遇刺身亡,虽属意外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