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55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7节

 

“辽军能以数万之众,灭了高昌,面对区区一个黑汗国,兵愈多,反而打得愈艰难!”刘皇帝嘀咕着。

谈及军事,王昭远顿时兴致盎然,面对皇帝,侃侃而谈,说出他的见解:“臣观辽军西征,前后有此反差,不足为奇。

西州回鹘虽有百万之众,却御备无方,指挥不力,为辽军各个击破,其彼时西州富庶,物产丰盛,积蓄甚多,使得辽军就食于敌而少后顾之忧。

然而,回鹘覆灭后,辽军已为久战疲惫之师,打于阗受挫,黑汗突袭,更遭大败。其后作战,纵然增兵,远征的劣势也被放大,再兼西州的衰败,后继乏力,使得辽军形势日蹙。

因此,臣认为,不是黑汗国强大,而是辽军天时、地利、人和皆处下风,其犹能坚持这两三年,已是其能了!

如欲解决其问题,唯有继续增兵,以强大的实力,打一场决战。然而,遣偏师征西域,辽国已是勉强,只要大汉在,辽军永远不可能彻底分心他顾!”

可以说,辽军西征已快六年了,前三年,势如破竹,大发战争财,收取胜利果实,后三年,则明显转落下风,兵逐渐陷于泥潭,十分挣扎。

滔滔不绝一番话,王昭远说得也是口干舌燥的,刘皇帝让喦脱给他换了一杯茶。轻笑道:“如此说来,西域很可能便宜了那黑汗国?”

“倘若辽主真的决定撤军,如无意外,只怕是的!”王昭远叹道。

刘皇帝双目之中闪过一道涟漪,他在想,辽军若退,是否趁势西进?只是一晃而过的想法,很快理智便占了上风,如今西域的局势尚不清晰,贸然去淌那浑水,不智。

嘴角扬了扬,抬眼看着王昭远,刘承祐道:“与卿一谈,朕所得甚多,稍后陪朕用膳,算是朕为你接风洗尘吧。另外,也不用回东京了,此番出巡,就随驾吧!”

“谢陛下!”

驾临历城

风和日丽下,郓城北门,一名驿骑快速自水泊方向奔来,及至城下,方才勒马,高速刹车,使得马匹一阵长嘶,两只前腿扬得老高。

骑士穿着公服,马术看起来不错,很快就控制好了战马,徘徊了两圈,也不进城,直接拱手向城楼上禀报道:“县尊,行营已然拔帐起行,向寿张方向去了!”

环梁山泊诸县中,郓城是除巨野之外,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县了。不过,县城并不大,看起来也谈不上雄伟壮观,但城墙显新,也够坚实。

此时的土城垣上,站着几名官吏,都是县中的老爷们,自县令以下的职掌者皆在。县令姓马,四十多岁,人已显老,吏职出身,不过卖相很不错,几缕儒须迎着轻风拂动,养气功夫到位。

得知御驾已然起行,顿时大松一口气,嘀咕道:“终于走了!”

由于刘皇帝的巡视风格,可让这些地方官员忧虑怀了,按理说,天子巡视过境,纵然不需奉献,接见一下,让他们表表忠心总是应该的。

然而,御驾至郓城,不要贡献,不需住宿安排,也不接见。从头到尾巴,郓城县能做得,只是在行营采买事务上,提供帮助。

对于皇帝的行踪,自然不敢贸然打听,但刘皇帝亲自上梁山,下村庄,察问民情的消息,还是传开了。

而这种举动,是最让这些为官者最为紧张的事情。小民庸贱无知,若是言行冒犯了皇帝陛下,如何担待得起?更重要的,如果彼等口无遮拦,胡言乱语一番,那可就影响仕途了……

就此前的消息来看,御驾东进,少有停搁满两日的,而在他郓城县,就足足待了六七天,这对郓城官吏而言,是何等的煎熬,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表忠心、敬孝心的机会,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征兆。如今,终于走了,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得到放松。

“孙县丞!”迎着和煦的春光,县令马深呼吸几口,心情平复下来,冲身边一名年纪稍小一些的县丞吩咐道:“立刻带领差役,征召人手,对行营所遗留狼藉进行清理!”

“另外,本县即可出发,前往历城,我不再的这段时间,县中大小事务就劳你操持了!”马县令沉声道。

“是!”孙县丞双眼中流露出一种可惜的意思,毕竟也想前去面圣,不过这种机会,一般都是一把手的,基本轮不到他们。

心中这般想,嘴里则应承着:“明堂放心,下官定然尽力而为,祝明堂面圣顺利!”

马县令显然也是熟谙人事的,似这种场面话,听听也就罢了。河南道的州县官员齐聚历城,他一个小小的吏人出身的县令,面圣一说,只怕也只走个形式,泯然众人。

当然,对此,仍旧心潮起伏,积极表现,不说与皇帝交谈,哪怕只远远地看上一眼,回来也有炫耀的资本,甚至有利于对本县的治理。

按照朝廷对于官员出行扈从人数的规定,马县令出发,只带了一文两武三人随行。不过,在赶赴历城前,他还绕道先往梁山巡视了一圈,也去“体察”一番民情,打听所得结果,让他稍微安心。

离开梁山后,径往齐州。

行营这边,哪怕在郓城耽搁了一些时日,但帝有前诏,说四月一日至历城,就四月一日至,加快速度之后,终是在当日抵临,同时还要求不露急切,这对行营总监刘廷翰的调度能力再度进行了一次考验。

河南道治下,共辖十三州府,论土地、人口都是排名前列的道治,管辖区域基本涵盖了后世的“山东”,具体算来,还要大些,徐州、砀山等地区在大汉都属河南道治下。

当年,在治所的问题上,还有过一番争执,齐州历城、兖州泗水、青州益都、以及徐州彭城,都曾纳入考虑范围。

不过最终,选择了齐州,选择了历城。理由很寻常,综合地理、经济因素,兖州的位置相对居中,但不够发达,徐州吊在西南,青州偏东。

选了选去,还得是齐州,虽然位置同样靠北,但却属于河南道的精华地带,西南临兖郓,东面连淄青,同时,漕运还直达东京。

而在御驾赶往历城的过程中,整个河南道的主要官员,也闻声而动,收到布政使司衙门的行文,都不敢怠慢,都从速出发。

赶早不赶晚,在三月二十九日时,河南道州府县主要官员,两百余人,就已然全数奉命抵达。如此盛况,是平日里绝对见不到的,也只有皇帝出巡,能搞出如此大的动静。

“河南道布政使臣李洪威,率属下职掌吏民,恭迎圣驾!”济水之阴,远离主城,在泗水县公李洪威的率领下,迎拜于道左。

御驾宽而高,锦绣铺之,皇后大符与刘皇帝同乘。与大符相依,一起走出车厢,放眼望去,黑压压拜倒一片,除了按照品秩排列服色整齐的官员之外,还有大量前来的百姓。

虽然刘皇帝有诏令,不得扰民,但如果是百姓自发前来,那自是另一种说法了。很多人,都想一瞻皇帝陛下风采,然而,真正到了,纵然身边人多势众,却没有多少人敢真正直观皇帝,大部分人只是埋着头,从众跪倒。

扫视了一圈,刘皇帝估计了一下,绝对有上万人。上万人匍匐于脚下的场面,对刘皇帝而言,也只是稀疏平常,手一抬,道:“免礼平身!”

声音不消大,自有中官、卫士,传达圣意。

“舅舅,多年未见,风采依旧啊!”目光落在李洪威身上,刘皇帝笑吟吟地道。

此前提过,太后诸弟中,就两个人能看看,一个是李业,一个就是李洪威。如今的李洪威,也是年过半百的老臣了,此时见皇帝那温和的态度,心中微喜,拱手应道:“臣已老,陛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