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54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4节

 

“是!”负责仪卫的军官,当即去安排。

太子不欲留宿,驿丞自然失望,但是,并不敢多说什么,连怨言都不敢有,只能乖乖地退开,眼睁睁地见着车驾起行。

“舅舅还请上车,与我同乘!”又对符昭愿邀请道。

“多谢殿下!”符昭愿也不推辞,拜谢一句,淡定上车。

甥舅二人,在车厢内部这种相对私密的空间内,都自然了许多,也不用像在外人面前要端着。看着刘旸,符昭愿道:“殿下出巡这几个月,姐姐可挂念得紧,朝中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此番远游,确是不短,烦娘亲担忧!”刘旸叹了口气,而后问符昭愿:“听说卫公病逝了!”

“正是!丧期方过!”符昭愿道:“陛下对卫公辞世,很是伤怀!”

“可惜啊!卫公是大汉柱国功臣,更是陛下的袍泽兄弟,苍天无情,竟夺其性命……”刘旸对此,也觉惋惜,说:“回京之后,我也当前去吊祭一番!”

“这是应该的!”符昭愿说道,面上露出了点笑容,对刘旸道:“宫里已经传开了,陛下与皇后,决定纳慕容家的小娘子,为太子妃。殿下此番回京,该准备婚事了!”

闻之,刘旸有些愕然,脸上终于露出少许的羞赧,不过很快恢复。作为刘皇帝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刘旸对于包办婚姻,倒也没有什么抵触,只稍微想想,便知与慕容家联姻给他的帮助与好处了。

“我没记错的话,卫公无女吧!”刘旸提出疑问:“是慕容哪家娘子?”

符昭愿说道:“京畿都指挥使,慕容延卿的长女慕容玥!”

刘旸点了点头,沉吟几许,突然抬头道:“舅舅,这慕容家娘子,相貌如何,人品如何?”

注意到刘旸有些紧张的表情,符昭愿不由乐了,哈哈一笑:“殿下不必担忧,陛下和姐姐给你选的,自然是才貌俱佳,品性纯良之人,一般的庸脂俗粉,也配不上储君。”

闻之,刘旸也不由乐了:“当初大哥结亲,一旁观之,只觉有趣,如今轮到自己的时候,却难免失了方寸!”

提到刘煦,符昭愿接口道:“秦公也自礼部调离了。”

“哦?父亲又给大哥安排什么差遣了?”刘旸有些好奇。

“到理藩院任左侍郎,负责四夷之事!”

“这戎狄蛮夷,可不好管理啊!这几年,西北问题频发,便是诸虏生事!”刘旸想了想,说道。

“或因如此,陛下已决定,对西北用兵,彻底解决定难军与党项人问题!”符昭愿有些眉飞色舞。

“此事我也听闻了!”刘旸道:“一直以来,定难军李氏,就像一根鱼刺,横梗于喉,父亲早有消化之心,拖了这么多年,也确实不该再让其游离于大汉军政体制之外了!”

“有杨都帅统兵,定能马到功成,平灭定难军。此番,京中倒也一些勋贵子弟,受拔随之西行,令人羡慕啊!”符昭愿说。

“都有谁?”刘旸兴致勃勃。

“杨延昭、李继隆、郭仪、向德明、孙允……”符昭愿说出一大串的名字。

闻之,刘旸眉头不由皱了皱,果然是年纪合适的勋贵子弟,对此,他并不觉得惊奇,只是心中感慨,自家皇帝老子开始着力培养新生代将领了。这种情况,他很熟悉,因为刘皇帝就是这般磨炼他的。

“郭仪、李继隆如今也才十六七岁吧,邢公与李枢相舍得让他们到西北犯险?”刘旸随口问道。

“有陛下诏令在,二公岂敢反对,再者,二公也不是溺爱之人,跟着杨都帅,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听符昭愿之言,刘旸不由看着他:“舅舅倒是把父亲的用意看得清楚!”

闻之,符昭愿赶忙摇头摆手,道:“陛下神威难测,岂是我这种小子所能猜度的,只是试言之罢了。”

“少傅的官职,或将有所变动!”符昭愿又说了句。

刘旸顿时打起了精神,问:“少傅同你讲的?”

符昭愿摇了摇头:“并未明言,但透露出的意思,我觉得就是如此,前不久,陛下也还召少傅入宫侍讲……”

李昉对刘旸来讲,可谓是良师益友,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刘旸顿生不舍。不过,还是露出一抹笑容:“少傅教导我,时间也不久了,以他的才情品行,也该当高居庙堂,长久待在东宫,却是埋没其才了。以其资历,如若迁职,当为一部司之首吧!”

“现在朝中的要职,哪里有缺?”刘旸提出疑问。

符昭愿摇了摇头,朝廷中的高官要职,着实不少,让他们凭空猜出,那也是为难。当然,以李昉的资历才干,绝不会是小部门。

“对了,嫂嫂快生了吧!”刘旸突然道。

“算时间,也差不了多久了!”符昭愿回答道。

“如此,我也要当叔父了!”刘旸说了句,似乎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毕竟,他如今也才十七岁。

潘美请缨伐安南

如果要在大汉的将帅中,以姿仪样貌排个序,那么潘美绝对名列前茅。就如其名一般,年轻时倜傥,美姿仪,如今已年过不惑,仍旧风度翩翩,有股令人心折的气质。

而大汉的中生代将帅中,刘皇帝最喜者二人,一杨业,二潘美。而今,杨业新赴西北掌兵,潘美又还朝述职。

潘美的军旅生涯,可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南面,领军平灭岭南,乃是其生涯的代表作,以此得封县公爵。

平南之后的这几年,潘美一直坐镇两广,以岭南镇抚使之职,兼领两广都司,可谓军权在握。对岭南兵事,平与抚,潘美完成得十分漂亮。

而在镇的这些年,在整军治安以及剪剿蛮族的事务上,更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的潘美,可是大汉实实在在的南天一柱。

而以潘美在岭南的权势与威望,不得不说,换作十年前,刘皇帝绝不会容他,也根本不会容许人拥有那般大的权力。

到目前为止,在东南、岭南、西南、西北,跨道连州,拥有超然权力的人物,也有不少,比如范质、暂居润、石守信、赵延进。

对他们,刘皇帝如今却能大胆地与其权力,放心使用。不是一点猜忌心与防备心都没有,只是如今的刘皇帝,足以镇压天下,大汉朝廷的权威也足以震慑四方。

二十年前,随便换个节度、将校、乃至兵丁,惹急了他,就敢喊出造反。但如今,大抵想都不敢想,刘皇帝已然能做到,一纸诏令,亿兆臣服。

同时,统治这么大的国家,上下内外各种复杂的情势,在许多事情上,都不得不宜从权变。这也是统治的需要,刘皇帝虽然维护各项制度,但并不迷信,因为没有一劳永逸、永无后患的制度。

早年的时候,刘皇帝几乎恨不得把天下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现如今,也不得不分下去,靠一人,就算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累到死也无法治理好国家。

因此,随着年岁的增长,刘皇帝对“垂拱而治”这个词,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对唐太宗的用人智慧也更加推崇。

垂拱,并非只是坐在那里,当个听话宝宝,而是作为一个仲裁者,在任用文武贤才发展其长的同时,把握国家大局。

刘皇帝,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知道当年他专门把垂拱殿改为崇政殿,就是看不惯“垂拱”二字。如今,却也觉自己当年的行为,过于意气,格局也太小了,至今想起来,还有种小小的羞耻感。

此番潘美进京,也是岭南恢复安定,无军事压力之后,主动奏请还朝。当然,岭南实则也没什么军事压力,四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