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50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8节

 

……

“什么时候的事情?”回皇城司衙的路上,张德钧问那下属。

其人答道:“就在方才,官家突然下令,拘押至司衙,让您亲自审查,小的不敢怠慢,立刻前来禀报!”

“人呢?”

“暂时锁在衙内!”

“快回司衙!”张德钧的表情有些严肃。

宫内出的事情,对于国家而言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关乎性命荣辱的大事。皇帝身边的内侍头领孙彦筠,被下令拿下问罪了。

对于宫廷内的宦官们而言,尤其是对有一定地位的宦官来说,这就是大事。于张德钧而言也一样,自从被派来负责皇城司务,从御前到执掌一司,虽然权势地位上是更近一步,但张德钧始终有危机感,心里觉得不踏实。

他可太清楚自己如今的地位是怎么来的,那是辛辛苦苦在皇帝身边伺候了十年,始终没有出大差错,方才取得的信任。然而,离开皇帝身边,虽然还是负责心腹秘事,但终究有所疏远,他担心的就是时间久了,降轻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因为,对于皇帝身边的内侍,张德钧一直都是比较关注的。早几年,连续几人,刘皇帝用得不顺手,当时张德钧心里就挺欣慰加喜悦的,毕竟,还是他能伺候皇帝,让皇帝满意。

后来一个孙延希上位,就一度令张德钧感到压力,那家伙年纪比他大上一些,看起来平庸,但心思深沉,有些阴险,也能逢迎刘皇帝,让他感到舒服,并且一度有同张德钧别苗头,替代其在皇帝身边影响的言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德钧对那孙延希很是忌惮,十分警惕。只是后来,那孙延希自己玩脱了,北伐期间,因病回东京休养,不在皇帝身边,就渐渐露出原形,后来也再没谨慎起来,因为监修昭烈庙一事,直接被拿下问罪处死。

而几年侍奉御前的孙彦筠,是个资历深厚的老太监,阅历深厚,也会做人,关键是,与张德钧的关系比较好。然而,如今却突然被刘皇帝突然下令拿下了,张德钧实在想不出,孙彦筠这老阉宦,能犯什么事,触怒皇帝。

最关键的是,一般情况下,内侍犯法,宫中自有司局处置,怎么会专门押到皇城司让他审问。经过多年的发展,武德司与皇城司这两个机构,已经形成了,武德司主天下道州监控而皇城司主皇宫及开封舆情,当然这中间有一部分重叠的地方,但大体如此。

而与武德司不同的是,皇城司主要权力是监视、刺探,而无批捕、审讯、下狱之权。但是,此番刘皇帝却让皇城司来审问孙彦筠,张德钧可不会认为,这是要给他增加权柄。一路上想了很多,但理不出一个清晰的头绪,在回衙登梯级时,还绊了一跤,差点摔倒。

皇城司衙,一间安静的偏室之内,张德钧落座,屏退他人,单独审问。打量着去了宫服的孙彦筠,凝眉问道:“怎么回事,官家何以震怒至此?”

闻问,孙彦筠老脸间也是一脸委屈,忧心忡忡地叹息道:“我犯了多舌之罪啊!”

说着,孙彦筠将这段时间的一些情况,给解释了一遍。问题,还出在当日,在广政殿上,孙彦筠主动开口呵斥窦仪,自那之后,刘皇帝就看这老太监不顺眼了,当皇帝心中扎了根刺后,有这样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我哪里能够想到,只是一时愤而为官家说话,竟然引得官家震怒,招致此患!今日,不过打骂了那不伶俐的奴婢,就为官家以跋扈之罪被拘押至此!”孙彦筠哀叹道。

闻之,张德钧却忍不住道:“您也是老人,伺候官家这么久,怎么会犯下如此忌讳?若是私下,尚需斟酌,广政殿上,岂是你我这样的人能够多嘴的?”

“悔之晚矣啊!”孙彦筠道。

脸色变幻了一阵,张德钧平复了一番心情,盯着孙彦筠,道:“官家让我审问你,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闻问,孙彦筠当即道:“到如今,我别无他求,只望能够苟全一条性命,平安终老宫中!张司使,看在过往的交情上,还望救我一救!”

“唉,你高看我了,我也只是个奴仆,岂能左右官家的意志,官家如欲知罪于你,我能奈何?”张德钧苦笑道。

听其言,孙彦筠有些慌了,竟直接跪下,道:“还请务必替我想想办法啊!”

一般的情况下,张德钧对皇帝的心思,还是把握得很准的,然而此次,或许是与自己有些联系,张德钧显得十分犹豫。在孙彦筠求救的同时,他甚至动了杀心,给孙彦筠整些死罪,将之严办以迎合皇帝的心思。

但或许是心软,又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决定公事公办,将之正常调查审问,孙彦筠倒也没什么重大问题,最终向皇帝汇报时,只得出了类似这样的结论:苛待下属内侍宫人、逢年过节礼尚往来频繁。

最终的结果,将孙彦筠贬到掖廷去负责一部分事务。然后,皇帝身边的内侍行首又换了个人,名叫嵒脱,这是当年在晋阳时北平王府中长大的旧人,最关键的是,其人与张德钧不怎么对付。

在整个过程中,皇帝没有对张德钧有太多表示,但事后,张德钧却有种强烈的后怕感。

刘鋹

时入腊月,在大汉百姓喜度冬至之后,城市还未从那大如年的节庆气氛中摆脱出来时,随着一行人自南抵京,开封市井间再度引发了一场轰动,得到消息后,足有数万百姓前往围观,寒冬朔风都难阻东京士民的热情。

百姓争相往视者,乃是被押送来京的南粤主刘鋹一行,相较于金陵,番禺到东京的距离显然要遥远许多,但刘鋹被押抵东京的时间却要早许多,无他原因,随刘鋹北上的人数不算多,并且多以罪臣的名义,被押至开封献俘。

而开封百姓之所以有这种热情,一在于对天下将统、喜迎太平的期望,二则是,刘鋹在朝廷的宣传中,一直是凶狠残忍的形象,大伙都想看看这个被王师擒拿的暴虐成性的无道昏君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看见了刘鋹的模样,当并不妨碍地东京天街比肩继踵、万人空巷的场面。作为囚犯,一路北上,刘鋹可吃了不少苦头,没有美食琼浆,没有锦衣丝被,更没有伺候的人,饮食起居都只能自己动手。唯一值得庆幸的,押送途中,没有遭受虐待、侮辱,无冻无饿,连赭衣、镣铐、囚车都是到东京后才换上的。

进入东京后,刘鋹完全没有欣赏东京风华的心情,在前往皇城的路上,披头散发,一直迈着头,只有那嘈杂的议论与喧嚣的指点,不停地钻入耳朵中。作为曾经的一国之主,被当作战利品游街,供人围观,该当感到屈辱,然而,此时的刘鋹却顾不得考虑什么尊严、耻辱了,心中所充斥的只有恐惧与忐忑。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亡国,哪怕到现在沦为阶下囚了,刘鋹仍是稀里糊涂的。他想不明白,朝廷为何执意要灭他的国家,想不明白那么多军队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同时,埋怨他所仰赖的巫宦不能拯救,反而在最后把他出卖给汉军……

刘鋹想不通的地方,还多着呢!

队伍前头,侍卫将领史延德作为押送刘鋹返京的负责人,身边是同样骑着高头大马,重新换上了银装亮甲的皇四子刘昉。享受着东京百姓的围睹与欢呼,有种衣锦还乡的荣耀感,两个人脸上皆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一直到皇城的正门前,两人下马,而在宫门下,以雍王刘承勋为首,带着一干文武,表示对代表着岭南战事献捷的欢迎,皇帝没有亲来,但由雍王来此,也算重视了。有一方面的考量是,区区一个刘鋹,并不值得皇帝太过重视。

“将军辛苦了!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