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50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4节

 

李昉想了想,道:“殿下,从以往朝廷平定割据势力的处置结果来看,对于其原本所属官吏,都将陆续进行考察,尔后进行升迁抑或贬谪,再辅以自京城与其他道州调派干吏,以实现迅速归治。对于江南,当不例外,本乎公心,选拔贤才,举荐朝廷,并无不妥。不过,以陈起的官声人品,必然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听其言,刘旸露出了点释然的笑容,略带好奇地问:“李师傅觉得,金陵的高官之中,有多少人才?”

“论文才,比比皆是,如论治才,臣不好评述!”李昉这么说。

刘旸不禁玩味道:“不好评述,也就是看不上他们的理政之能了?”

“大汉削平天下,固然是时势使然,天下向安,然而,如若江南君臣,能善加治理,富民强军,此番平南,何至于使王师长驱而直下,如李公之言,探囊取物耳!”李昉答道。

“可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江南百姓确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富足!”刘旸说。

看了看刘旸,李昉想了想,说道:“关于江南之治,臣早年在御前时,尝听陛下与诸公谈论过。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自唐季以来,属文道之盛,莫过于金陵,然除此之外,几无建树。江南之富足,由吴王杨行密、徐温及李昪,数十年安政养民奠基,乃有其盛。

及其鼎盛,也是沿袭李昪之休戈养名之政,待李璟时,受冯延巳等词臣篡夺,欲构雄图,改弦更张,锐意进取,主动发兵,对外征战。南灭王闽,几番反复,西取马楚,得而复失,结果未成霸业,反劳民伤财,因而由盛转衰。

是故,当陛下收拾中原,目标南向之时,以江表之浮华,也难缨汉师强兵,自此,一蹶不振,国势日衰,十余年间,竟至灭亡。

然而,如非大汉广受诸边掣肘,欲平江南,何需等到今时?”

“如论诗词,似冯延巳者,天下少有人及,其开一代词风,谓之词宗也不过分,然于治国,则有害无益,冯氏当政,国困民苦!”李昉道。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刘昉认真想了想,却轻吟了一句长短句,叹道:“一首《谒金门》,多少人赞誉有加,若是冯延巳尚在,我都想见识一下其诗才!可惜,诗词再美,终究不能治国啊!”

事实上,当初的议论,归根结底,还是将南唐盛衰转化的责任落在李璟身上,在李昪时代,金陵朝廷上的高官中也不乏文人词臣,然而那时,南唐不论国力、军力都堪称强盛。

李昪,是个优秀的政治家,虽然提倡文治,但爱惜军民,懂得用人之道。然而,李璟差其父太多,否则,南唐岂是那么容易打的。

继续将这些情况与刘旸分析一遍,刘旸又有所得。看着李昉,恭敬地说道:“李师傅,今后类似这些事务,还请不吝赐教,我获益良多啊!”

“殿下如有兴趣听,臣自当知无不言!”李昉很满意刘旸这种态度。

“我有意思,设一场宴席,邀请原金陵的大臣们,你看如何?”刘旸又问。

“可以此安抚其心,臣以为可!”李昉道。

“当邀请什么人?”

李昉轻笑着给刘旸一个建议:“殿下可将此事交给钟仲益操持,金陵城中,怕没有比他更适合负责此事的人了。想来,他也乐于为之,并将之办好!”

刘旸恍然,道:“那就将此事交给他!唔,我听说金陵奢侈之风盛行,权贵饮宴,多铺张浪费,极尽浮丽,当交待钟谟,注意规格排场!”

“殿下能有此虑,陛下闻之,也当欣慰啊!”李昉说道。

听他这么说,刘旸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露出一些笑容。

“对了,派人去问问李公的情况如何了?”是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刘旸又吩咐道。

“已传过话,好转许多,太医也说了,只要善加休养,会改善的!”李昉道。

在全取金陵之后,李谷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将事务放下,自己安养去了。可以说,此前李谷都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夙愿一完成,也就不强撑了。

“李公当真是无双国士啊!”刘旸则感慨:“告知太医,金陵宫廷药材、补品,尽可取用,供李公疗养!”

“李煜一家的搬迁事宜,进展如何了?”刘旸又问。

提及起,李昉也不禁皱了皱眉,说道:“尚未开展!”

“是何缘故?”

李昉说:“宫城之内金银财帛,未知可让其取用多少?”

刘旸恍然,考虑了一会儿,刘旸说:“李煜主动投降,保全金陵,也是有功劳的,我想与其两百壮丁,任其取运,能搬多少,就与其多少,余者悉数封存,上缴国库!”

“……”

在李昉等人辅助下,由太子刘旸为主的,对金陵的善后事宜,已然展开。并且,从效果来看,做得不错,刘皇帝的初衷,或许已经达到了。

皇长子的气度

随着对金陵城戒严的进一步开放,再加上以太子名义下达的几道安民布告,整座城市都暂时安稳下来,并重新焕发活力,从原本紧张的气氛中摆脱出来。

闭家躲灾的百姓,开始走上街头,步入市坊,店铺开张,商肆营业,金陵开始恢复过去的热闹。与城外的联系打通后,四境的商民百姓,也都闻讯而来。金陵是大城,财富堆积之地,也是块巨大的市场,在经过战争的压制后,也趁机爆发出强大的消费能力。

当然,这些时日,金陵城中,除了正常采买生活物资的士民之外,消费的主力军,便是平南的汉军将士。虽然大部分的军队,都驻扎在城外,但行营还是给下边的官兵一些福利,分批放假,也让他们感受一番金陵风物。

平南的将士,前前后后也接受了三次犒劳,身上多多少少有些浮财,倒也可供他们享受一番。当然,相比于全军,花天酒地的还是少数。而他们最感兴趣的,无过于金陵的秦楼楚馆了,尤其是,那些即将继续开拔南下,接收城池、弹压治安的官兵。

“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金陵更是座繁盛之都,几不下开封啊!”穿着一身素色绸衣,外罩绒袍,刘煦漫步在金陵街市上,嘴里感慨着。

身边除了几名卫士,还有一名年轻人,这是刘煦的表兄,耿继勋。听其言,耿继勋不由表现出一种轻蔑,道:“依我看来,比起开封的雄伟庞大、富丽繁庶,这金陵却差了不少!再者,任他繁华,还不是臣服于大汉铁蹄之下!”

不得不说,十多年下来,在大汉的贵族、官僚以及百姓之中,已经产生了一种骄傲情绪,也代表着一种国家认同,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种认同还很薄弱,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勋贵、官僚,却是饱有自豪感的。因此,当拿开封与金陵对比时,下意识地就会去贬低金陵而褒扬开封。

刘煦则笑了笑,说道:“如今,金陵也是大汉治下了,并非仇国敌城。父亲讲过,江南地区,今后将是大汉极其重要的一块版图,财税所积,钱粮馈运,你这种敌意,不当有啊!”

闻言,耿继勋注意到小表弟认真的神色,赶忙道:“我也只是随口一说,切莫当真,金陵确是一座不错的城市,不过再好,也不是我们久居之地啊!”

“怎么,思亲念家了?”刘煦偏头看着耿继勋,玩味道:“新婚燕尔,本当缠绵悱恻之时,却劳你别离娇妻,陪我江南一行……”

耿继勋嘿嘿一笑:“我家娘子已有孕在身,纵然留在东京,也无甚情趣,随从南下,也可增扩一下见识,何乐而不为?”

说着,耿继勋眨了眨眼睛,意味深长地对刘煦道:“听闻江南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