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48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2节

 

潘美微微一笑,恭敬道:“还要多谢陛下与澶公提拔,只是未能参与北方大战,甚为遗憾!”

听其言,柴荣难得地笑了笑,道:“看来,你此番回京,是已拟好请战书了吧!”

潘美接着话头便道:“末将斗胆请问澶公,此番陛下召我等回京,是否已定下平南之议?”

注意着潘美的眼神,满满的立功欲,柴荣却摇摇头:“我方北巡归来,对于陛下与朝廷决议,尚不清楚,不过,既已回朝,陛下自有嘱托,你们不必心急!”

几个人,就在待诏所中寒暄着,尤其是与潘美、曹彬的交谈,柴荣有些用心,特别关心南方的情况。

说起来,也无怪刘承祐对郭氏父子,会有难抑的忌惮。别的不说,仅看这等候召见的几名将领。曹彬,郭威的甥侄;潘美,早年就是柴荣的下属,为其所发觉,后来又受其举荐进入禁军,枢密院任职又担当了一段时间直系下属,对潘美的任用也大力支持;郭廷渭,当年的交情,至今发挥着作用,而作为降将,柴荣是也其所亲近的对象……

而这三人,显然是刘承祐为平南战事所准备的统军将领,都是要大用的。更别提,大汉军中,其他老壮将校中,与郭柴有牵扯之人了。

并没有让四人等太久,约一刻钟后,内侍前来传谕,召四人万岁殿觐见。刘承祐其时,正在后宫,与周淑妃调情,听她谈琴吹箫,缓解一下国事的压力。

前几年,他曾放过一段时间权力,但不知觉间,又收了回来,尤其在十二、十三年的军政大调整中,是亲自监督着下面,压得很多官僚都喘不过气来,待进入十五年,方才好了些。

对于柴郭潘曹四人的回京,刘承祐当然显示出了他的热情与亲切,拿着几张炊饼,对四人道:“这可是朕特意命人的从宫外采购的孙家饼,名气很大,招牌响亮,朕早有闻之。今日始尝之,你们回得正巧,有口福了!”

皇帝这番亲和的姿态,还是让人很舒服的,用几张炊饼,就打消了似潘美、曹彬在面圣时的紧张感。

“此番北巡,忍风冒雪,一路辛苦了!”当然,刘承祐首先关注的,还是归来的柴荣。

“代天巡狩,这是臣的荣幸,陛下信重,铭感五内,何言辛苦?”柴荣显得很平静。

这只是君臣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吧,刘承祐迅速揭过,谈起正事,说道:“你上的奏章,朕已经阅过,对北巡的结果,朕很满意。不过,你其中提到,契丹有异动,朕很好奇,这异样何来,说说看你的想法!”

闻问,柴荣也严肃起来,应道:“臣是通过与诸边将领交流,与察问边市部民及胡贾,方才得知。这一年来,契丹的部族、戍卒,有向西迁移的趋势,虽则隐秘,但终究难以彻底掩盖痕迹。并且,据九原李万超将军所报,这三年间,辽主数次西狩,最远曾至阴山北麓的白达旦部。

虽然只是猜测,但臣相信,契丹是在秘密筹划着什么计划,且必定在西面,朝廷不得不防!”

听其言,刘承祐则冷声道:“就在不久前,朕也收到了西北卢多逊的奏报,言定难军李光睿,在秘密联络契丹人。你说,契丹人会不会在谋划河西地区?”

对此,柴荣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郑重地说道:“臣以为,北伐之后,辽国遭受重创,绝不是这短短三年就能恢复过来的。其主动谋攻大汉的可能,并不大,但如果同定难军联合起来了,对西北地区,必然造成重大祸害,不得不重视此事!”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方才道:“看来,平静了这几年,都不安分了。契丹人,定难军,倒也都选了个好时机。”

说着,刘承祐也表明了他在此事上的态度:“而今,朝廷的重心,当放在削平江南,统一天下。至于西北,契丹人意图未明,党项疑而未动,只要局势没被打破,只能暂时搁置。不过,朕已然下诏,令西北军政提高警惕。”

一举荡平

“郭卿,东海水军情况如何?”刘承祐将目光落到郭廷渭身上,直接问道。

这就轮到自己了?郭廷渭微感意外,不过反应很快,站起身来,干练地禀道:“北伐损失兵卒早已补充结束,这三年间,又经训练裁汰,至今共得三万人,莱州一万,密州两万,其中战卒八千,常年海上巡查,作战训练,臣有信心,驰骋东海,无可匹敌!”

见郭廷渭流露出如此自信的姿态,刘承祐笑了笑,道:“朕不讳言,关于海战、战舰,朕并不熟悉,是个外行,郭卿乃是大汉难得的水军大将,你既出此言,朕也相信,东海水师,可堪大用!”

“陛下过誉,臣不敢当!”郭廷渭躬身应道。皇帝这话,可谓盛赞,对郭廷渭既是一种认可与激励,同是也给他一种莫大的压力,话是放出来了,如果出了什么差错,别的罪过暂且不提,这欺君的帽子就可以直接扣上了。

因此,郭廷渭是满面肃重地请道:“请陛下令!”

“不急!”扬了扬手,刘承祐又瞧向曹彬,好生打量着这个历史上有名的统帅人才,露出笑容:“曹彬!”

曹彬站起身,端敬一礼,沉稳地道:“臣参见陛下,恭听陛下垂训!”

这番沉着泰然的气度,整个人的形象就高了起来,刘承祐暗自点头,道:“朕对你可是闻名已久了啊!通过奏章,朕也算是认识你了,今日见到本人,果然不凡,当为大将!”

“陛下谬赞了!”对于刘承祐的夸奖,曹彬心中反而升起一股压力。

问完曹彬,刘承祐这才把注意力放到潘美身上,轻笑道:“仲询,朕把你放在湖南,一待就是七年,憋坏了吧!”

在面圣之前,潘美是踌躇满志,心潮起伏,仿佛有无数的话想要向皇帝进呈,然而真正见到皇帝,迎着那平和却不乏威严的目光,却有些被慑住了。

此时闻问,禀道:“陛下对臣,提拔甚重,臣每念之,直欲奋战效死,以报恩德!”

听其言,刘承祐环视一圈,悠悠然地说道:“你们都是精明人啊,朕召你们回京的原因,想必各自都有所猜测。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无需避谈,朕已决定,发师平南,召你们就是为了筹议此事!”

此言落,几个人都没露出多少讶色,潘美则趁势从怀里取出了一封奏章,进献道:“陛下,臣回京之前,草拟平粤方略,些许浅见,请陛下过目指正!”

从孙彦筠手中接过潘美的章程,刘承祐当场翻开阅览,没有耗费多长时间,抬眼时,脸上已经露出一种名为满意的表情。

虽然建功欲切,从奏章上来看,潘美并没有急躁,所呈方略,也显稳当。从兵力、辎需配备,到进兵时机,进攻路线,以及沿途粤国城池防备,等等事务,潘美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这是一份很完善的进兵方略,潘美在湖南待的时间太久了,显然不是白待的,也没有荒废,甚至几度作为朝廷的使前往兴王府,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

看着潘美,刘承祐略表好奇,说道:“平灭粤国,你只需要五万军队?”

闻问,潘美平静地应道:“陛下,经过乾祐十二年的战斗,南粤虚实尽显。以其国情,尚能集聚起十万人以上的军队,但疏于训练,军备粗劣,绝非我大汉劲卒的对手;

再者,南粤本乏将才,却因小人进谗,将领再遭戮,而粤主又任用宦官为将帅,以致将校不附,军心不定,士气不振;

其三,粤主继位以来,任意妄为,暴政苛敛,粤民苦之久矣,王师南下,是为救民于水火,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

如欲败之,三万军即可,臣求五万兵,却是以稳妥起见,为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