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45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5节

 

四万多辽军,将之团团围困,负责设伏指挥的辽将,乃是被辽帝新提拔上来的行营统军使耶律斜轸。面对八倍的辽军围歼,李重进与史延德二人是完全没有准备,危急之间,自然是拼命抵抗,奋力突围,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然后,在辽军的追击之下,死伤更重,若不是护圣军右厢指挥使慕容延卿领军接应,只怕李、史二人会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最终结果与全军覆没也没有什么区别,成功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五百骑,几乎人人带伤。而经过这么一场胜利,辽军的撤退更加从容了,士气也因此得到了不小的回复。

而得知辽军的异动,汉帝刘承祐这边,也没有任何迟疑,下令进取,敌退我进,步步压迫,没有丝毫迟疑。

先期抵达的怀来的,只有缙山及南口两军的一部分,合计六万余人。而刘承祐,则是在三日后,方才随军驾幸。

抵达怀来的当日,刘承祐没有先察问军情,该了解的早就知道了,其他的在这三四日间也没有更多的变化。

刘承祐首先接见了被辽军遗弃的老弱妇孺代表,对这些人善加安抚,并以皇帝之尊,亲自欢迎他们重归大汉,并下令从军粮中拨出一部分,足供他们度过此冬。

说实话,辽军遗弃的老弱的举动,确实给汉军增添了一些累赘麻烦,但同样,也给了刘承祐大打政治牌的机会。

其后,才是接见李重进与史延德,这二人早已坐立难安,亟望向皇帝请罪。尤其是李重进,见着皇帝对那些“辽民”的态度,心中更加忐忑。

对于二者的兵败,刘承祐并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应,只是说了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让二人善加总结。当然,既然战败了,损失那么多骑兵,要知道,龙捷马军,可是侍卫精骑,培养出来哪里是容易的。只是心中的怒意,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如何处置二人,刘承祐交给了柴荣。对此,柴荣当然没有任何徇私的道理,也不敢徇私。把李重进唤来,臭骂了一顿,其后下令,降职为护圣右厢第一军指挥使,从一大军都将,成为一名为尉将,连降三级。同时,因为他粗暴对待百姓的举动,又加鞭三十。

说起来,李重进的军旅仕途,当真不算顺坦。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但是这些年始终提不上去。

当年淮南大战,立功颇多,回朝之后,因为和王彦升搞事情,虽然最后有受到责罚,但也有再进一步。此番北伐,前面才再檀州立了破城之功,又率军破得胜口,收复儒州,又遭鸡鸣山之败,鞭民之罪。

当真有种时运不济之感。如果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没有更好的表现,那么回朝之后,或许又要原地踏步了,甚至还可能不升反降……

汉军取了怀来之后,接下来的时间,汉辽双方又陷入了对峙状态。汉军以十万大军屯怀来,积蓄粮草、军械,再无进击的意思,一副要在此地过冬的意思。

而辽军,撤到文德之后,也没有继续后退,而牢牢地把握住诸口塞。再不后退一步,静待汉军动作。

事实上,对于耶律屋质所提出的全部放弃山右诸州,耶律璟没有完全同意。撤离怀来,是因为缙山之失,避免汉军两面夹击。

然而,云朔地区,确实相对方便辽军骑兵的施展,但是,若把儒、妫、武、新四州放弃了,那针对云州,汉军同样可以两面夹击。汉军若从武州以西的怀安西出,那甚至称得上是背刺。

如果是那样的局势,云州同样守不住,这是由实力与地形共同决定的。耶律璟不知道,为什么耶律屋质看不到这一点……

就在这种“默契”之中,汉辽大战以来,头一次陷入了平静之中,并且,一静就是一个冬季。

幼年太子不容易

历来寒冬艰难,但熬着熬着,也就过去了。整个乾祐十一年,整个东亚地区,一切事务,基本都围绕着汉辽两国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展开。

虽然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大的作战发生,但战争却仍在持续,两国仍在沿边塞一线,鏖战对抗中。大汉这边,自是没有任何松口的意思,同样的,辽国那边也是硬气,争锋到底。

时光荏苒,除了北方的战事之外,大汉是顺顺利利、无波无折地进入了乾祐十二年。正月朔,开封再度热闹起来,市民百姓积极地进行着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仿佛要把憋了整个寒冬的情绪一下子释放出来。爆竹声声除旧岁,大抵如是。

皇帝仍在幽州掌控北伐大局,正月大朝是不举行了,但朝廷之中,还是进行了一番庆祝活动,因为国有大征,是以不敢有任何铺张浪费,只是进行一场简单的庆典,由在京的宗室外戚、公卿百官,进宫向太后、皇后东宫进贺。

同样,此番过节,中央朝廷的官员们,不能像往年那边轻松了,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者,就更别提什么休沐了。

初二,坤明殿,皇太子刘旸日常到此问安皇后。自从被封为太子后,刘旸便移居东宫了,但半年下来,已然基本适应了,不过每日往坤明殿的频率是一点都不低。除了眷母的原因之外,也在于,小太子需要母亲的支持与安抚。

刘承祐御驾亲征之后,太子监国,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大臣们处置国事朝务,他基本都是居主座旁听的。

虽然难以发表决策性意见,但一些处置的奏章,大臣们也都会附其一份,让他阅看,这是皇帝临走前吩咐的。虽然是储君,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这并不容易,但刘旸表现得很认真,都是一丝不苟地读完,有些不懂的,也是恭敬发问,回宫之后,如仍有疑问,便会到坤明殿请教母亲。

事实上,皇后大符对于太子地位的支撑,是全方位的。而半年的太子生涯,对于刘旸而言,也有种质的提升,一举一动,已有储君的威严,当然,这也是地位改变带来的加成。

不过,这并不轻松,每每在殿堂之间,应付那些重臣,看他们处置国务,听他们争执,刘旸时感压力。哪怕只是个少年太子,刘旸的日程已然繁复,再不复往年读书、习武而已。是以,时不时地,刘旸会选择朝娘亲吐露情绪,当然,一般都能被留大符抚慰化解。

在到坤明殿前,刘旸还先去拜见了太后,这也是大符教的,一个良好储君的形象,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维护的。事实上,在立为太子之前,刘旸还是幸福的,至少不像老三刘晞,符后没有过多地给他压力。

见礼完毕,母子俩一同进食,没有皇帝在的汉宫,总是缺少些什么,从皇后的情绪表现就能够看出。大符明显有些伤感,不在于其他,而是其兄长,宣徽使符昭信去世了,就在五日前,卒逝,死得很突然。

符昭信在乾祐七年的时候,病过一场,当时就差点殒命了,刘承祐还亲自派御医、用好药,给救了回来。病愈之后,由武职转文官,历任陈州、许州、殿中监以及宣徽使。

如今,符昭信的暴毙,对于符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毕竟符氏宗族虽然旺盛,但就符彦卿这最显贵的一脉而言,却有个问题。

符彦卿虽然膝下虽有三子,但长成的,在朝为官做重臣的,只有符昭信一人,并且颇得皇帝信任。符后剩下两个弟弟,年纪尚小。以对于符昭信之死,符后十分感伤,除了兄妹之情外,也有一定政治因素。

“娘,舅舅出殡之日,我想亲自出席!”大概是对母亲的悲伤有些心疼,刘旸主动道。

闻言,符后看了他一眼,露出一点勉强的笑容,对他的表现显得很满意。怀里抱着尚在襁褓的皇十子,解开衣襟,这段时间涨奶,无处消耗,干脆亲自喂养,大符说道:“开春了,国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