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37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7节

 

这文人,狠起来的时候,比起武人的血腥杀戮,还要渗人,令人肌骨生寒。面对其疑惑,刘承祐淡淡一笑:“看来朕以严法治国,如今也算是深入人心了。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天下縻乱,江山不稳,人心不附,朕既是如履薄冰,小心治国,也需以严刑正法,匡补弊端,纠察错误。然而,今非昔比,南方诸国尚未平定,但天下归一,民心向安,乃是大势,不可更易。

如此,也不可再长久保持国初之时的高压严酷,一味的严刑峻法,固然令人畏惧,但其弊端已初现,使人不自安。更可虑者,有将吏专行严苛,断事一律从严从重,只为献媚朝廷,完全背离朝廷立法之初衷。是故,在量刑判罚方面,尤其民事狱讼方面,朝廷当有所宽改,加强核验!”

见扈载下意识地点着头,刘承祐继续道:“不过,对孙行友的处置,倒也并非源自‘宽刑’理念。如你所言,定州的问题,严肃对待,杀了孙行友也不为过。

朕之所以选择息事宁人,一者,通过前后的调查以及孙行友的态度来看,他确实无反叛之意,只是一时昏聩,畏罪而慌不择路,所幸他及时悔悟,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二者,孙行友在定州,行为或有偏差,但终究没有倚势弄权,枉法害人。

三者,定州的事情,并未传扬开来,也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既已控制,朕不欲将之扩大。

四者,两年前孙方简病逝前,曾向朕上奏遗表,已言定州之事,请求将孙行友调离定州,只是朕当初没有答应罢了。有孙方简远识在前,今孙行友果犯其事,定州积弊,朕亦有其责任……”

听刘承祐这一番解释,扈载不禁面露恍然,作揖道:“陛下虑事,令臣钦佩!”

稍微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道:“你再替朕拟一诏,敦促白重赞与李浣,整军安政,永宁军移驻飞狐,另外,以那药继能为永宁军副使!”

“是!”扈载应道。

“张德钧!”刘承祐又吩咐着:“去看看,皇后与贵妃、诸皇子有没准备好,可以出发了!”

“是!”

刘承祐今日的行程,是准备到山中走一遭,既做踏青游览,也为看看药山、药田,体察一番蒲阴的药监医政。说起来,刘承祐算是历代以来,最重视医政的君主了。以太医署为核心,围绕以军医、官医、民医,构造了一套医政制度与体系,虽不算完备,但可持续发展,并在逐步改善之中。

发展到如今,最大的问题,仍是医政人员的不足,即便他致力于提高医者的待遇与地位,但愿意经营其道的,仍旧是少数人。大汉的人口基数在那里,即便加上政策引导,总体而言,投入在医疗事业上的资源仍旧不多。

不过,到目前为止,在大汉官府医职在册的人员,已然突破了两千三百人,其中军医就占了三成,但对于一个万乘之国而言,也算不得什么。但是,受限于社会发展阶段,刘承祐已然是尽力。

……

乾祐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御驾终于抵临真定府,到达此番北巡在河北道的终点。而在府城外,府尹、寿国公李少游已然率人做好了迎驾准备。

“真定府尹臣李少游,率府下僚属,恭迎陛下!”驿道边,紫服玉冠、浑身充斥着上位者气息的李少游,恭敬迎拜。

对于李少游的态度,显然迥异他人,都没做什么表面功夫,直接让他上銮驾叙话。

御驾启动,缓缓驶向真定城,銮驾内,刘承祐笑吟吟地打量着李少游,轻笑道:“游哥,经年未见,可是让我想念啊!不错,有一府之君的气度了!”

如今的李少游,身上已全然不见当年的轻浮浪荡,规矩严谨,极有威严。常年的高位经历,说一不二,显然是历练出来了。

闻问,李少游也露出了点笑容,应道:“臣也十分想念陛下啊!这些年,陛下可还好?”

“吃得好,睡得好!只是大汉情况,你也应该知道,该操劳的,躲是躲不了的!”刘承祐说。

李少游微微感慨:“臣仅治真定一府之地,三十万之民,便感责任重大,劳神伤身。陛下身兼大汉之社稷,千秋之伟业,其负累,可想而知!”

“看来这几年的典政经历,让你颇有心得啊!”刘承祐轻笑道。

“唯有时时牢记陛下教诲,上不负君,下无愧民,略尽职守罢了!”李少游道。

“你我之间,哪里还需这些客套话?”见李少游始终有些矜持的样子,刘承祐故作不悦,摆了摆手:“何故与朕如此生分?”

见状,李少游这才松弛了些,笑道:“陛下威仪日重,臣当守其节,不敢侧目!”

“哎!”见他始终略带矜持,刘承祐微微一叹,并不强求,君是君,臣是臣,李少游能有其认识,比较难得,也能将这番君臣情谊,保持得更久。

“你快满三十岁了吧!”刘承祐说道。

“陛下操劳诸般,竟还记得臣的年岁,感激涕零啊!”李少游应道。

“岁月之流逝,实在令人感到无力。此番出巡走一遭,我亦感老之将至啊!”刘承祐说。

李少游愕然,当即应道:“陛下富有春秋,鼎盛之年,何以言老?”

伸手指了指头,刘承祐道:“朕这鬓间,已是华发早生,奈何不得啊!”

李少游这才注意道,认真而关切地说:“陛下才二十七岁啊!你是过于操劳了,恳请陛下,为家国天下计,保重身体啊!”

刘承祐说:“在其位,谋其政,不敢懈怠。不过,比起早年,近年来已经好多了,有像你这样的良臣贤才,治守天下,我这肩上的担子,可轻松不少!”

“陛下谬赞了!”

说着,刘承祐问李少游:“听说你膝下,又添丁口了?”

提及此,李少游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两子两女!”

“这你却是把我比过去了,我不如你啊!”刘承祐笑了。

李少游说:“臣府中子女十余人,都快养不起了!”

刘承祐神情显得很轻松:“你这是让我给你增加官俸爵禄啊!”

“陛下说笑了……”

李少游的新去向

真定府,作为大汉河北,除了大名府之外,人口最多,财税最多的州府,常年来,属于供血输血的角色,在北面防线的构造上,起了极重的支持作用。也因为北面边军的缘故,使得真定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更重于大名府。

坚实的城墙,高大的阙楼,平整干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肆舍,如潮的行人,不绝的车马,来自各县镇及四方的商旅,进入真定城,微服而行,刘承祐看到的就是这等景象。

望着满目的安定之景,刘承祐面带笑意,略作感慨:“我犹记得十年前,真定城的情景。那时还是天福十二年,国朝初立,我率军自栾城而来,起义方休。阖城士民,饱受荼毒,财产括尽,民有菜色,人心离散,惶惶不安。整座城池,被混乱与动荡所包围,废了不小的心力,方才有所恢复!”

说着,刘承祐偏头对跟在身边的李少游道:“治政如何,观城池气象,百姓面貌,便可知晓!市井百态,民生气象,是做不得假的!”

这话,算是对李少游政绩的认可与夸奖了。而听其言,李少游却一种坦诚的态度,回道:“不瞒陛下,臣在真定,着实没有做什么事,一切按照朝廷制度与政策来,再沿袭李公(李谷)之政。到任之时,上下已然归治,不过享受前任遗泽,实无什么值得称赞的政绩了!”

“你这可就谦虚了!”刘承祐轻轻地摇摇头:“能维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