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35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5节

 

听他这么说,郭威脑海中,似乎回想起了三年前,那是类似的情形,郭荣携战功而归,为给其铺路,郭威自请罢职出镇襄州。

一下便勘破其想法与顾忌,不过此时郭威态度也不似往常那般干脆,而是摇摇头,应道:“先不急,陛下安排,再作计较吧!”

“父亲莫非有其他考量?”郭荣试探着问道。

郭威抬眼望了望夜空那道残月,暗淡的光线仍旧皎洁,语气中感慨的意味愈加浓厚,郭威说:“我毕竟是老了,你却正当壮年,也受陛下赏识……”

此时郭威的神情语态中,都透着一种英雄迟暮之感,但那双眼睛在这黑夜中却显得格外明亮,盯着郭荣,认真地说:“郭信、郭侗他们,郭信平庸,郭侗虽然有些才情,资望却不足,郭家未来,还要靠你支撑着啊!”

郭荣是个机敏的人,从其话里,他隐约察觉到了什么,张了张嘴,不禁说道:“父亲言重了!”

“罢了!终于回京,今日也高兴,不提这些!”郭威很快又做出一副洒脱状,轻笑道:“过两日,将你们在京的兄弟姐妹们召集,一家人吃顿饭,把抱一(张永德)夫妇与重进都叫上。都是嫡亲的血脉,也不怕别人非议!”

“是!”郭荣应道:“也该聚聚了,只是郭信在宋州任职,只怕不好擅离!”

“那就不打扰他了,届时我去信一封,以作说明即可!”

算上郭荣,郭威膝下有四个儿子,郭信在宋州任知州,郭侗则是崇政郎,都担当着要职。至于小儿子郭仪,才刚满五岁,否则只要稍具其才,官职也不会太低。

……

刘承祐这边,虽然控制着饮酒,但仍旧不免起了兴,其面微醺,似醉非醉的感觉,倒使他耳清目明的。

崇政殿前,自御辇上走下,入内,仍旧坚持在殿中工作的,还是赵普,并两名当值的郎官。对于其人的勤勉,刘承祐也算习以为常了。

对于天子还殿,赵普也是有些意外,赶忙起身行礼。摆了下手,脸上挂着笑吟吟的醉态,慢悠悠坐下,还翘起了二郎腿,刘承祐问:“有何要紧事?劳你连夜处置?”

“都是些俗务杂事!”赵普应道,又赶忙补充了一句:“另外,礼宾院上奏,伪朝使臣,傍晚前已至东京,已安排在宾驿!”

“哦?”闻之,刘承祐顿时面露诧异,不由笑了,微带感慨:“总算是到了啊!”

自南汉使臣一行北上过境之后,便由湖南那边,飞报东京。出发时在五月初,而今已是六月下旬,是故刘承祐不禁道:“岭南距此,虽说是千里迢迢,道路坎坷,却也不至于花费近两月吧!”

提及此,赵普也忍不住摇着头,脸上显露出蔑状:“据闻,使臣北来,一路是游山玩水,导致行途缓慢,若非身负使命,只怕半载都难至东京!”

“这还真是一奇人,一奇事!”刘承祐兴致愈显浓厚:“如此轻浮,竟视国家大事,使节往来如儿戏,来使何人?”

赵普禀道:“回陛下,来使名为陈延寿,乃南汉宫中一宦官!”

说这话时,赵普自己都忍不住流露出鄙视之意。

“派宦官为正使,那刘晟倒也做得出来!”刘承祐眉毛上挑,哂笑着,问赵普:“历代以来,可有以宦官为使的情况?”

赵普摇了摇头,应道:“或许是臣见识浅陋,未曾耳闻!”

“朕对这盘踞岭南的伪朝,倒是越发好奇了!”刘承祐说道,语气中带有明显的调侃。

“陛下,此番伪朝来使,必有进贡修好、以求和平之意,不知何时接见?”赵普请示道。

“就明日散朝之后,你安排一下!”刘承祐直接吩咐。

“是!”

“对了,赵曮那边,你抽时间替朕去探望一下他!”环视一圈,落在赵曮那张稍显空荡的书案上,刘承祐道。

“是!”赵普拱手应道,双目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艳羡。

赵曮因为身体有疾,刘承祐恩旨放了他五日休假,给他解解疲,养养身体,这才第二日,就有些想念,主动问起了。

赵普心中不由有些波动,赵曮低调谦逊,性格温和,甚至有种软弱可欺之感。但论天子的喜爱与宠信,只怕这满殿崇政郎,没有一个能够相比的,包括那看似受皇帝钟意的张洎。另一方面,能够稳稳地坐在崇政殿学士承旨的位置上,并且一待便是数年,赵曮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大抵是酒意上涌,刘承祐也无心顾及赵普的反应,一下子站了起来,身形有些晃动,张德钧赶忙上前扶住:“官家,当心!”

原本还打算再勤政片刻,看着状态也不行了,刘承祐干脆吩咐,摆驾后宫。临走前,还冲赵普吩咐道:“你也早些回府吧,夜夜逗留宫中,嫂夫人回抱怨朕,你也费朕的蜡烛……”

“陛下说笑了!”赵普谦恭道。

“陛下慢走!”

“官家,今夜落宿何殿?”离开崇政殿,被扶上龙辇,张德钧请示道。

稍微考虑了下,呕出一口酒气,刘承祐手一指:“瑶华殿!”

夜下的瑶华殿,虽未灯火通明,光线却分外柔和,透过纱帐落至宽大的寝榻上,照出刘承祐张胯而坐的身影,空气之中都氤氲着暧昧的气息。

对于刘承祐的突然到来,高贵妃是既意外,且惊喜。而刘承祐,望着眼前薄纱轻笼的贵妇人,那昏黄灯光下的朦胧美,让他有些心醉。

至于那轻纱之下的曼妙娇躯,那丰胸长腿大屁股……刘承祐忽然觉得自己酒醒了,浑身充满了能量与动力。

巫宦之国

翌日一早,曙光微露,离开瑶华殿时,晨色尚且晦暗,虽然小作打理,但刘承祐脸上仍旧难掩疲态。一是宿醉的缘故,二则是昨夜连战两场,精力消耗颇大,一直到朝会开始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大汉的朝会,不算频繁,甚至有些少,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崇元殿大朝会外,平时只有隔三差五由诸部司院署参与的广政殿小朝会,由宰相及各主官向皇帝汇报工作。

似国家逢大事、战事之时,刘承祐干脆选择罢朝。皇帝上朝听政,是一项典制,是皇帝亲政勤政的表现,不过,刘承祐并不乐衷于此,在他看来效率有些低。

国有事务,都基本被政事堂给处置了,而刘承祐则通过崇政殿,把控、了解着朝政的走向,很多时候,对于一般的庶务,也不直接插手。

早些年,有重臣卒逝,为表伤怀追思,与其哀荣,刘承祐都会下诏“废朝三日”,老丈人高行周薨时,更废五日。到现在,这已然成为一种形式了,对朝政的运转与影响,也几近于无。

而今,哪怕刘承祐经年累月地不上朝,也丝毫无碍于中枢诸衙的运转以及国事的处理,国家仍旧牢牢得掌握在他手里。

今晨的朝会,仍旧如往常,听取诸部奏事。当然,议事的重点主要有三条:一,关于南征将帅军功策勋;二,屯田是否正式开始全面废置;三,对大汉现有国土重新划分道州事宜。

花了足足一个半时辰,方才议出个结果。第一条叙功,以李筠第一,张勋第二,杜汉徽第三,潘美第四,史彦超第五……至慕容延钊、韩通这样的将帅,不以同叙,朝廷另作封赏,其余将校、官兵、役夫,则由兵部根据军功记录核查定赏。

第二条,经过三司使薛居正的详细汇报,关于屯田的全面废置,还是选择了暂时搁置,边光范在郑州的试点工作,还不成熟。但其余州府,可根据郑州的情况,做些准备,也放出风让屯民们有些思想与钱粮上的准备,以待朝廷正式下诏。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