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24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8节

 

“哼!”轻哼了一声,刘承祐起身踱起了步子,摇头道:“看吧,江淮岂无良臣,有这等臣子,那李璟竟至这等境遇,一败涂地!”

“唐主昏昧,陛下睿智,仅冲此点,伪唐就必定不是大汉的对手!”张德钧轻笑道。

“传朕谕,让合肥遣人,将孙晟尸身收殓了。此人是北人吧,开关防,送还其故乡安葬,也不失叶落归根!”刘承祐叹了口气,吩咐着。

“是!”

“对了!”刘承祐转念一想,又道:“那钟谟没有什么状况吧!让人,将其给朕看护好了,朕还要接见此人。还有合肥行营,可率先开拔北归,至淮河,与銮驾汇合!”

……

江都城垣上,放眼所望,一片风和日丽,春光灿烂,城中一派安宁祥和,秩序井然,扬州百姓,似乎已然从兵祸中恢复过来了。至少市面上,仍有繁荣景象。

“烟花三月下扬州,而今虽只二月,扬州之盛,已可窥其貌!”特地招呼着赵匡胤,侍驾而游江都,刘承祐感慨道。

赵匡胤落后一个身位,随驾在旁,说道:“回陛下,扬州之地,物阜民丰,其富庶本就名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说,只需稳固秩序,抚定人心,自可复其繁荣!”

“兵争所下之城,能这般快速恢复,却不似你口中所言那般容易啊!”刘承祐则说道,嘴角俨然带着笑意:“元朗啊,此番南征,你屡番建功,给朕诸多惊喜,涡口大捷,寒夜夜袭楚州,百里援应山阳,南下突袭高邮。一桩桩,一件件,南征将帅中,如论军功,少有能与你赵匡胤相比者。但是,你知道朕最喜者,是什么吗?”

不待赵匡胤搭话,刘承祐又拍着江都后实的女墙道:“就是脚下这座城池,全城而下,保城安宁!战争的破坏力,朕从来清楚,能使扬州完好交与朕与朝廷,已远超朕之期望。

朕听闻,扬州初下之时,城中生乱,差点酿成兵灾。正是你反应及时,处置妥当,方才消其祸。以扬州之富,妇女无所幸,财货无所取……”

当刘承祐说道这里的时候,赵匡胤脸色微变,拱手道:“臣万不敢当,只是听从陛下之诏令行事!”

刘承祐微讶,旋即想到了什么,貌似有些用错典了,摆手道:“听说扬州城中囚犯上千,含冤者甚多,你数日即甄别清楚,释其良善,刑其奸恶,使民心大悦?”

“末将查点刑狱之时,悉其情况,发现囚犯之中,冤屈者有,然更多唐律严苛所致,故依汉律,重定其罪!”赵匡胤说道。

点了点头,刘承祐突然道:“看来,仅使你赵元朗统军作战,仍是屈才啊!异日,出将入相,亦未可知啊!”

天子这话,既有勉励,又有期许,赵匡胤微喜,但还是恭敬地表示谦逊。

“銮驾还京,你随驾侍奉,为御营部署,拱卫御帐!另,宿州团练中,拣其军功及精壮者,充入东京禁军!”刘承祐吩咐着,算是给赵匡胤及宿州兵恩典了。

“是!”

从刘承祐话里便可知,赵匡胤并不在留驻淮南的军将之列。

刘承祐与赵匡胤之间的对话,有幸在随驾之列的党进,跟在后边,是听得真真的。到此时,终于有些明白,当初赵匡胤为何要严令抢掠了。否则,今日天子,断不会说出这番话来。

乾祐五年,二月二十,汉帝銮驾自扬州起行,北还东京,正式班师还朝。

淮南之地,以王朴为淮东道布政使,秉扬、泰、滁、和、濠、泗、楚七州之政,升扬州为江都府,以其权江都府事。又以原沂州团练陈思让,为淮东道都指挥使,领军驻守。

淮西道六州,寿、庐、舒、黄、光、蕲,则从许州调前宰相窦贞固南下为布政使,又以前颍州团练司超为淮西到都指挥使。

至于海州在淮北,不在其列。留守军队,自奉国、小底、护圣三军中,各抽调部卒,合计万人,分驻要地,另以收编的唐军为辅。

战时暂置的怀德军,直接被刘承祐给撤了,将士分别划入两道都指挥司属下。其中将校,淮南籍者,自可放心,江南将兵,在其家小被送到北边后,也都安心不少。

最后的坚守

汉军北撤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便飘过大江,传至金陵,唐主李璟闻讯之初,自病榻上惊坐而起,不过这回是惊喜。向报告的信使一连确认了几遍,当得知汉帝銮驾并东京禁军,押送着战获及贡偿,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李璟是彻底松了口气。

立刻降诏,让南唐朝廷,将最后一批茗茶、粮食装船,运往江北。然后,李璟发现自己病症似乎减轻了,也不提迁都,也不提退位了。

其后,解了韩熙载的禁,升其为文理院大学士、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又将败军之将陈觉,单独拎出来,批判问罪,斩首于宫门。又将枢密副使李征古、谏议大夫魏岑,一并贬斥,最重要的,是楚国公宋齐丘,被罢了所有职,押往九华山“休养”

北汉南征,结果南唐大败亏输,痛失半壁江山,屈辱求和,这样的结果,对于李璟还是有极大的触动的。李璟这番动作,是痛定思痛后的决定,不想再使南北党争,将朝廷闹得乌烟瘴气,以致败国。

陈觉处死,李征古、魏岑遭贬,宋齐丘移居,可以说南唐朝廷盛极一时的“宋党”彻底倒了。而李璟也有意地,想要重用江北士人,提拔良臣贤将,除了韩熙载之外,刘仁赡、林仁肇等寥寥几名将才,也俱有赏拔。

不过,曾经作为宋党中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独树一帜的人物,冯延巳,却在此次政治风波中保全了下来。官职无所削减,爵禄反增,并且其弟冯延鲁,被李璟升为金陵府尹。

作为一个君主,搞平衡,是一个基本技能。从李璟的调整动作就可看出,他是真幡然悔悟,欲重振国力。但,事到如今,不亦晚乎?

更重要的,党争之祸虽然暂时消除,但储位之争,又再度爆发了。那燕王李弘冀,在此次国变之中,野心可彻底膨胀起来了。

……

在南唐朝堂之间,发生巨变的同时,刘承祐銮驾已然北渡入淮,转到向西。随驾的,只有铁骑、龙栖、小底三军。

这一路走来,也是在视察州县情况。战争结束不久,虽不至于满目疮痍,但城镇村墅之间,也是萧索一片。运河之上,除了公船军舟之外,更上行船。

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人心虽然不稳,秩序正在慢慢恢复。虽然换了统治者,在这春耕时节,乡野黎庶们,已然在插秧稼苗了,不管天塌不塌得下来,饭总归要吃的。

泗州,盱眙。

整个淮南都被唐廷献给北汉了,但盱眙城仍旧坚守着,城头之上,高高竖起的,仍是唐旗。城外,汉军仅立一寨,盯防着这座被郭廷渭“窃据”的城池。

郭廷渭有其将才,但在郭荣复还,调动兵马,凭着更多军力,更精锐的士卒,更多的资源,也被牢牢地封锁在城中。

原本,泗州水师是郭廷渭手中一张大牌,但在向训奉命,率领靖江军主力东来支援后,很快便失了效用。水陆夹击,将盱眙水寨顺利攻破。

郭廷渭也是个十分有胆略,行事果断的人,察觉到势危,直接将水卒全部撤入城中,并将水寨及战船了焚毁,以阻汉军。

其后,便加固城防,做足了一副困守孤城,死守盱眙的姿态。并且,郭廷渭及时地,将城中两万余百姓口粮物资搜刮殆尽,留其精壮,其后将剩下的人尽数赶出城池,将盱眙彻底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

对于郭廷渭的做法,就是郭荣,也不禁感慨,对其多了不少欣赏之意。他下令,将那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