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21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2节

 

话音一落,偏头看着郭威那敦厚的神态,刘承祐也明白其所持意见了,微微叹了口气,道:“朕这心里,只是有些舍不得如此良机罢了。就像当初栾城之战一般,赌上所有,博一把,方才有那般大捷!”

刘承祐说这话时,似乎有些忘记了当初栾大捷后他的一个想法:再不敢如此行险。

闻言,郭威则说:“陛下已非当年独领偏师的皇子,手中所掌也非一军之荣辱,负背江山万钧之重,不可不慎,需量力而行啊!”

“只是难耐心中之痒啊!幽燕在敌手,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万事皆受其牵制!”刘承祐道中心中之愤懑。

“陛下乃非常之君,当忍非常之辱,行非常之事!”

想了想,郭威突然问道:“陛下可知故渤海国?”

刘承祐答道:“海东盛国,如何不知?”

“其立国两百余年,文化繁荣,地域广袤,州府众多,农畜兴旺,契丹祖发兵讨之,尽夺其地,取其两百年之积攒,一统塞外,从而国力遽涨。契丹先主耶律德光,得以全力南征,连连征伐,而犹有余力!”

刘承祐微锁着眉,看着郭威,静听其下文。

只见郭威,手指南方,认真地说道:“南方割据诸国,以伪唐最为富庶,在臣看来,伪唐就是我朝之渤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承祐尊容之上,仅残留着点酒意了,不过眉宇之间的少许迟疑似乎已然释去了。

又朝郭威邀酒,同他谈论起北部边防之事,将他心中对北边的某些顾虑,也拿出来讨论。

刘承祐告诉郭威,他对于此次,如穷尽国力北伐,确实没有必胜的信心。他只是考虑到契丹的威胁,打心底不愿意受制于人,就像此次,契丹若欲南下,他连施展南方攻略的机会都不得不放弃。而若等大汉勉强有两面作战的实力,却又不知需等到什么时候了。

他也有想过,击败契丹人,夺回檀、蓟、儒、武等州而守之,但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心里也没底。而冒险一搏的风险,后患,则更让他感到忐忑了。

即便功成,又将耗费多少兵马、钱粮来重构北方防线,那只怕接下来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大汉都得被完全牵制在北面了。而以史而鉴,纵万里长城依旧在,便可挡北方之威胁,就再无胡骑南侵之患?不见得。夺取北边,最主要的功利,是让大汉在应对草原威胁之时,不会每每从战略上,便弱于敌人,仗还没打,便处劣势,守势。

听完刘承祐肺腑之言,郭威叹道:“如何抉择,陛下心中实早有定见,臣所说,倒显赘言了!”

倒也是的,刘承祐上门,除了请郭威出山之外,便是想从他这儿,找点信心,并且缓解一下情绪……

郭威则继续道:“唐末三代以来,中原内乱,契丹崛起,十六州即便未失之时,来自北方的威胁,又何曾小过。说到底,胡虏威胁固然可恨,自身的强大则更为重要。大汉如今圣主临朝,又有名臣宿将,百战之士,正当崛起之时,早晚有北上之时!”

这一番拜访,郭威已经夸了刘承祐不止一次了,刘承祐摆了摆手,继续道:“朕也想过,趁契丹自乱,新主初立,求稳的心态,出大兵北上,行威胁恫吓之策,逼迫其割还我燕云之地……”

这话说着,刘承祐自己都笑了,自嘲:“然细思之,却是想当然了。以当下局势,实不可因一时妄想,而误了军情!”

“陛下!”郭威则郑重地向刘承祐道:“以臣愚见。对契丹人,如仅御备之,则集中原、河北、河东之力即可;如欲复夺关山,则需大汉诸边无事,集江北之力;然如欲消灭之,则需削平诸国,内治军民之政,而尽全国之力了,非一、两战可得!”

闻言,刘承祐若有所思,道:“郭卿,这是给朕定了一条消灭契丹的战略呐!”

“好了,今日蹭得郭卿一餐,夫人之手艺,甚是满意……”擦了擦嘴角的油腻,刘承祐起身:“与郭卿一谈,所获颇多,朕就不久待,先行回宫了!”

“慢待陛下,招待不周,请陛下原宥……”郭威仍旧保持着谦恭卑顺。

“对了!”离开前,刘承祐指着侍卫在远处的张永德,说道:“你这女婿,在朕身边时间不短了,是个将才,南征之时,以其引一偏师略地,如何?”

闻言,郭威道:“他毕竟年轻,只怕人心不服!”

“朕如今,不是已以用青俊而闻名了吗?”刘承祐摆摆手:“朕觉得他行,他就行!”

决议南征

回宫之后,刘承祐并未回崇政殿,而是直接到枢密院,同枢密副使郑仁诲及诸承旨、佐吏,一道梳理军务。枢密院向来是大汉军政中心,发兵之后,份量则更重,中原及河北所有涉兵之军政要令,悉出于此。

关于契丹的军情消息,陆续自北而来,边关镇守,军情探事,各据情而报。随着信息的增多,对千里之外的燕地情况,刘承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契丹军力全面收缩,幽州周边五十里,少有辽骑,至燕南的汉军防线周边,则更无踪迹。契丹新帝耶律璟,在檀州密云接受朝拜,正式登基,文武上尊号曰天顺皇帝。

赵匡赞派指挥使赵思绾率轻骑北上试探,结果一直过了怀柔,逼近密云,方才有契丹骑兵拦截。一番厮杀,胡骑此番甚是疯狂,亡命纠缠十余里。据赵匡赞报,虽则斩获有近两百,但自身也损失了上百骑。要知道,赵思绾手底下的骑兵,可是燕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虽然只是一小片面,但自其中可见,辽军的意志,似乎并未完全消解。这,倒又坚定了一分刘承祐南下的决心。

当夜,刘承祐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抽出空到三司转了一圈,顺便叫上仍在政事堂的范质,一道研究钱粮问题,打仗就是打钱粮,打国力,这个概念早在刘承祐脑中扎根。值此时势,废寝忘食的,又岂止枢密与兵部。

等刘承祐回到枢密院,意外地发现郭威一身紫服,已复职回衙,魏仁浦也被叫来,认真听取,察问军务详情……

对于臣僚们这般宵衣旰食,刘承祐刘承祐颇为感激,一番发自内心的赞扬,即令准备宵夜、饮品以供之,也一同加入到讨论之中,君臣几人,则直接勾勒起南征的具体事宜来。到后半夜实在熬不住了,让臣僚们各去休息,刘承祐也只在枢密机房内小憩了一会儿。

待到清晨,天色仍旧朦胧之时,刘承祐方才回到政殿,简答地洗漱,进食,着龙袍,即召群臣于广政殿。

还是昨天那干人,不过,在文武们陆续赶到朝房之时,发现许久未曾露面于庙堂的郭威已然在座。不少人都面露惊讶,文臣们惊讶过后便是恍然,上前见礼道喜即罢,似尚洪迁、王殷、杜汉徽三人,则是乐呵呵的在朝房中同郭威叙起旧来。

半年多的隐避时间下来,郭威在朝中的名望,似乎没有过于削弱,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

郭枢密有人望,陛下当善防之。此言,是那武德副使王景崇此前斗胆密奏的,然后,刘承祐便很平淡对其交待,让他替自己防备着……

广政殿内,刘承祐翠冕金袍,直登御座,接受朝拜过后,先特意指着郭威解释了一句:“郭枢密养病半载,今痊愈归来,重掌枢密军机之政!”

言罢,环视一圈,神情一肃,高声道:“兼采群议,综合南北情势,朕已决议,舍北就南,兵锋转向,攻略伪唐,尽取江北之地!”

“陛下英明!”率先起身高呼的,正是王朴,只见此君情绪激动。神情疲惫,两眼通红,显然也是没睡好,但神情之间,尽是兴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