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19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0节

 

郑仁诲的话,让刘承祐两眼一亮,忍不住多瞧了他两下,嘴角一翘,问:“郑卿此议,诸位以为如何?”

殿中在席文武,交首相议,还是王朴,朗声道:“启禀陛下,郑承旨此议可!”

言罢,王朴又补充道:“以臣之见,我朝策略,或可更大胆些。陛下不妨遣使伪唐,与唐主李璟相约,诱其与我夹击马楚,得楚地而分之!伪唐若出兵攻楚,再设法陷滞之,拖其精兵,耗其钱粮,我朝再寻机,转攻淮南,届时必可减小征伐困难!”

“并且,联唐分楚,或可释伪唐君臣之疑,否则,我朝强势在北,纵伪唐心存贪欲,也恐难放手击楚。毕竟,湖南广大非闽地可比,伪唐当年敢灭闽,而今却不一定敢攻楚!”

先南后北,攻伐淮南的方略,是王朴率先在朝中提出来的,这两年间,不管明里暗里,可以说整个朝廷的军政运转,都在刘承祐的亲自把控为南征战略坐着准备。

因此故,王朴亲自负责开凿河渠,疏通运河,为兵马调度,粮草输送,提供便利准备,一直任劳任怨。眼下又进此策,显然为了淮南战略,不遗余力,苦心孤诣,致力于彼了。

“呵呵……”略显讥诮的笑声在殿中有些刺耳,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为何发笑?”刘承祐脸一板,甚骇人,盯着陶谷。

陶谷见状一慌,自觉失态,连忙起身,请罪:“臣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罢了!”刘承祐声音朝上扬,虎目一瞪:“朕允众卿畅所欲言,尽抒己见,但这轻慢之心,还是少一些的好!”

“是!是!”群臣慑服,陶谷也是连道两声,额头竟生冷汗。

瞥了陶谷一眼,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那种,如若不敲打,便容易跳……

稳定心神,陶谷又变成了那个低眉顺眼,谦恭卑顺的良臣,小心道:“陛下,臣只是觉得,王尚书之议,有待商榷。我大汉如虎,伪唐如犬,马楚如羊,伪唐既然对我朝心存忌惮,又岂敢与虎谋羊?”

闻言,却是不得不承认,陶谷这厮,有的时候,考虑事情是确有见解的。

看向王朴:“你怎么看?”

迎着天子与其他朝臣的目光,王朴很是淡定,目不斜视,缓缓叙来:“陛下,伪唐割据江淮,称霸东南数十年,累年经月不曾与中原交锋过,而况其拥水军之力。国力既盛,兵将既众,伪唐主对我朝有所疑忌,虽是必然,但其若说忌惮到何等地步,尚未交锋,却也未必!”

“是故,我朝自为猛虎,然若仅视伪唐为豕犬之类,而小看之,只怕战时受挫!”

顿了顿,余光扫了扫周遭,王朴看起来有些享受这种御殿畅议的感觉,继续道:“再说分楚之议,站在伪唐的立场,我朝隔荆南而取湖南,得之亦为飞地,除非假途灭虢,将荆南高氏一并平灭。伪唐有近邻之利,纵与虎谋,倘有变,只需说动荆南,断我后路,我朝对其威胁必定大减。恕臣直言,以当今的形势,若分楚地,我朝之力,不如伪唐!”

“是故,诱唐击楚的难度,并没有陶舍人想象的那般大!请陛下明鉴!”

“看来,王卿‘分楚之议’,心中早已考虑周全了!”听完王朴的论述,刘承祐轻叹一句。

没有直接表态,在王朴、陶谷、郑仁诲等人的身上扫了一圈,刘承祐突然笑道:“朝中庙算之臣,谋略之才,是越来越多了啊!朕开心呐!”

这回没轮到冯道恭维,陶谷便已抢过马屁:“此皆陛下英明神武,故贤才往聚,效力于墀下!”

大概是看出皇帝已然被王朴说服了,陶谷也很快地转变意见:“陛下,王尚书所虑完备,臣以为可行!”

陶谷的脸上,没有一点勉强的色彩……

刘承祐又问其他人,这种情况下,皆附议。

权谋手段

殿议既定,刘承祐自可从容发号施令。

“马希广的使者,还在东京吧!”刘承祐问冯道。

冯道点头:“楚使仍在鸿胪寺待诏,未曾南归!”

这个时候,没怎么发言的范质开口了,表情如常冷硬:“楚使有长居东京之意,怕也虑楚王难保其国,意欲托庇于大汉避难!”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观湖南如今情势,马希广败亡在即。这楚使,倒有些见识,竟是何人?”刘承祐来了点兴趣。

王溥适时起身,给刘承祐科普着:“陛下,楚使名为石文德,在楚官职水部员外郎,乃马希范所设天策十八学士之一,臣尝与之交谈,此人貌陋而贤能,是个人才!”

“能入你王齐物之眼,料想也非庸人!”刘承祐颔首,少作思索,即命道:“封石文德为澧州宣抚使,让他即刻回湖南,告诉马希广,朕应他所请,派兵驻守澧州,解他之忧。另,向湖南士民,宣扬此事!”

“是!”

刘承祐又看向陶谷:“记录!”

闻命,陶谷立刻直起身体,铺开册页,提笔准备,其余众臣,也都打起了精神,静听皇帝下令。

“制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由其分襄州兵两千,南下进驻澧州,嗯……听闻齐国公深爱其麾下将校,朕便不夺人所爱,屯澧将领,就由朝廷选派吧。”刘承祐点了点手指,提醒着:“注意斟酌用词,成制之后,即刻下发襄州!”

“是!”

天子,是有机会便不忘打压节度势力,分其兵,便是削其权,还能一举两得。冯道在下稍微琢磨了一下,暗暗感慨,皇帝是越发不好伺候了,这种感觉,老狐狸是日渐强烈。

刘承祐又朝冯道授意道:“派人去江陵,与南平王商量借道事宜,顺便知会他一声,马楚之事,就不劳他多费心了!”

“臣明白!”冯道收束心神,应道。

此前,南平王高保融上表东京,言马希萼邀荆兵南下,共谋湖南,高保融心怀迟疑,不敢自专,遂上书,请汉天子决策。在刘承祐看来,这高保融也是有心无胆,既如此,那便给他个明确的回复了。

“另外,屯澧之军,孤悬于外,粮草供给不便,其驻屯期间,辎费饷用,便劳荆南一并解决了!”刘承祐又补了一句。

此言落,众人皆神情见觑,刘承祐这分明是要占尽便宜啊。兵不用东京出,辎需不用东京供给,将反由中枢选派,真正需要朝廷出力的,只是些制文奔波……

“陛下,如此,只怕引起南平王心中愉啊!”冯道嘀咕道。

毕竟,刘承祐之意,着实有些倚势欺人,恃强凌弱,对荆南高保融如是,对襄州安审琦亦如是!

感其疑虑,王朴起身,替刘承祐圆一波,道:“以臣之见,陛下此举,高氏心存愤懑,或是必然,但同时,反可释其疑忌。南派之军,兵卒不加多,粮食命脉又系于其手,其不足忧。否则,纵朝廷动作不大,也难保其不忧恐,朝廷会不会谋算荆南!”

虽然,刘承祐实则并没有王朴考虑的那么“深”,但听其分析,他还是不得不赞王朴一句“深得朕心”。

“陛下思虑周全,老臣拜服!”对冯道而言,什么都没有迎合赞美天子,来得重要。左右,大议已定。

“领军指挥,可有人选?”刘承祐转而问驻屯人选:“澧州当南方三地之要冲,四战之地,且湖南局势复杂,混乱不定,需以一明战略、能持重之战将,主其事!”

刘承祐的要求,让众臣一时都不敢贸然举荐。大汉战将千员是不假,但多勇夫悍士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驻屯澧州,一味的勇并不可行。当然,持重沉稳之将,也不少,随口便能道出郭威、郭从义、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