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汉世祖 > 第3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节

 

“一并撤离了!”

刘承祐显得十分淡定,没有想太多,直接吩咐道:“传令韩通、罗彦瓌,继续探查,将敌情给我搞清楚!”

“是!”

哪怕得知耶律德光已经北撤,刘承祐仍旧不动如山,稳坐钓鱼台,一点也不召集。他兵少且精,辗转方便灵活,辽军十几万人,人既众且杂,大车小车随行,又几乎都是疲兵,刘承祐也不怕他“逃掉”。

不过即便如此,刘承祐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十分谨慎地要等探清情况之后,再做打算。

结果确认,辽军是真的撤退了,那支由耶律拔里得所率监视林虑的辽军也撤了个干净,连半面旗帜都没留遗留。将斥候撒得很远,待辽军大队,北去足足三日,拖沓得耶律德光在相磁边境的后手都失去耐心撤去后,刘承祐这边才慢吞吞地挪了窝,领军自林虑出,东向安阳。

自辰时发,百来里早已探熟的路,没费什么功夫,便至安阳。然后,亲眼见到了那死寂一片的城池。

此时的安阳,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足以形容。哪怕数日之后,浓重的血腥味也仍旧弥漫在空气中,挥之不去。吹拂的夏风,都带着些许凄凉的。

城中,自各处犄角旮旯之中,不时传出幸存者凄惨的嚎哭。

自进入安阳城后,龙栖全军上下,包括刘承祐在内,都陷入了一片沉默。尔后,在一阵压抑的气氛中,刘承祐降下命令,让诸军在城中搜查、清理尸体。

南城头,此处显然是辽军的重点进攻区域,相较他处,尸体十分集中。扶着血迹已然干涸的女墙,自墙体上传来的冰凉直达心底。

听着耳边尸体搬动的声音,一股强烈的怒火已然在心底燃烧,慢慢地充斥满整个心胸。刘承祐一向自认,心如止水,但此刻,见到满城的尸骸,他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心头憋着一股,几乎将他炸裂的愤怒。

城中各处,有不少将士,在搬运尸体的过程中,泪水不自觉地落了下来,麻木而无所觉。而更多的人,直接哭出了声,用一声声悲鸣为死难的安阳百姓送行。

召集了相州境内的一些百姓,军民一起,足足耗费了三日的时间,终于将城中清理完毕。

营,扎在城外。也是经历过生死的,战场的残酷都无惧无畏,但是刘承祐却不敢住在安阳城中,或者说是不忍。

“殿下,已经清点清楚了。城中幸存的百姓,只有三百余人,剩下的,全部被戮。发现的尸体,不下十万具……”嗓音中压抑着愤怒,帐中,郭荣向刘承祐禀道。

闻言,刘承祐沉默了。良久,方才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召集全军!”

“是!”

安阳城下,龙栖全军集结完毕,沉默地对着冷寂的城池,场面严肃而庄重。刘承祐当先跪倒,众军紧随其后,悲戚的氛围中,一股强烈的意志凝聚而成。

刘知远终于动了

从去岁冬至今,稳坐晋阳,观望天下局势发展近半载,随着形势日渐明朗,尤其在刘承祐、史宏肇两路兵马都有建树之后,刘知远终于坐不住了。

耶律德光北归,已是定局,就表面看来,应该不是什么阴谋,随着各地“喜讯”不断,刘知远也放下了心。

此前契丹据有中原、河北,势不能挡,怂一点可以用稳妥、谨慎来解释,然若是到如今这个局势,仍旧苟着,那恐怕就真令人大失所望。

怎么都是一代枭雄,该果断的时候,刘知远要多果断,就有多果断。

刘知远得到皇帝的宝座,表面看来就像是捡来一般轻松,称帝之后,又一直苟在晋阳,新朝成立后真正的大动作,竟然是刘承祐的“南征”。相较之下,刘知远这个皇帝反而“低调”了许多。

但是,绝不要去小看一个开国君主。从称帝前后,就可看出,一切都在刘知远的掌控之中。

称帝之后,表面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然而事实上,刘知远有条不紊地干了不少事。收人心,定军心,调整了一番晋阳禁兵,将军队彻底掌控中。

对原河东节度下属诸州,包括沁、辽、石、汾、岚、宪、忻、代甚至掌控度不高的府、麟等州,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官员、兵力,各方面都考虑齐全,基本为他率河东主力南下做好了准备。

同时,在称帝后的这两个月中,刘知远将朝廷的中枢系统搭建起来了,这个过程,可不是是简简单单地用原河东臣僚升级替代,封几个官设几个职就能完事了的,虽然刘知远基本就是这般做的。

即便如此,经纶构造,职权、制度、仪典等等设置都显得异常简单,甚至错漏颇多。但终究,“后汉”的这个戏台是被刘知远搭起来了。直到不久之前,刘知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官赏职,给那些期待已久的从龙之臣一个交代,抚聚人心。

一直到耶律德光用北上安阳的时候,刘知远将一切安排妥当,以皇弟刘崇为北京留守,皇子刘承训为太原府尹,算是看守老巢。其后,尽起河东马步诸军,浩浩荡荡地“南幸”。

刘知远南进,比原本的历史上,早了差不多一个月!

与刘承祐、史弘肇先后南下的走线不同,刘知远的进军路线选择了西线,欲走晋、绛,经解、陕而东入河洛。

相较于已经基本打通的潞泽、河阳等地,西线这边,明显多了些阻碍。不过,问题也不算太大。晋州,此前为慕容延钊所复,经过留后张晏洪的整顿已尽在掌控。

至于陕州,这可是“首义之地”。当初,刘知远还未称帝建号,赵晖、侯章、王晏三人便已举兵抗战。唯有绛、解二州,有耶律德光派遣的使者将校,所以尚且没有归命之意。

然而,等刘知远大军御驾南下,耀兵于正平城下之时,绛州的文武的反应很真实。

“陛下,绛州降了!”御驾之外,仪仗使郭允明朝刘知远说道。

“朕看到了!”刘知远表情显然很平静,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也是,若是绛州当真一意孤行,选择顽抗,那么刘知远倒会聊表惊讶。要知道,自踏入绛州境内之后,一路所经县镇,都是降服。

毕竟,耶律德光所委任的各州官员将校,还是以汉人居多,在契丹势力北撤的大环境下,面对河东的数万雄兵,根本没有顽抗的必要。

“传谕,三军就地扎营,令郭威带兵进城清查,领城中降臣至御营见驾!”淡淡然地,刘知远吩咐道,两个月下来,威严日盛,让人不敢侧目。

“是!”

绛州主事者,除了刺史李从朗之外,还有两名契丹人委任的偏校成霸卿、曹可璠,面对刘知远的召见,表现得十分恭顺。不敢有一丝保留,尽陈效顺之意。

刘知远问他们,为何此前不归顺,要到兵临城下了才投降。三人的回答也很实诚,说是怕因前番受命于胡虏而被问罪,然天子御临,不敢不降。

倒是将刘知远逗乐了。为了让刘知远放心,三人还很识趣地自请解职。

对此,刘知远自然顺水推舟,将三人封官留于军中听用,另委他人就职绛州。一路所过,都是后路,刘知远不得不小心些。

……

傍晚时分,在搭建好的营帐之中,只稍微歇息了片刻,刘知远便处理起军政要务,国家初立,尤其是正处打江山的关键时期,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且不敢有任何怠慢,以他如今的年纪,却是分外辛苦。

帐中,已有内侍点亮了蜡烛,以免刘知远老眼看不清东西。两边侧座上,苏逢吉与苏禹珪端坐着,各自捧着一些奏章念着。

二苏,如今仍旧是天子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