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鸣鹤(重生) > 第6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节

 

沈首辅侧眸看?了他一眼。

“没有遮挡的必要了。”他闭了闭目,“历代《二十一史》都只诛九族,唯我大乾可以诛灭十族……”

沈首辅喉间一片涩然。

“扔掉这把伞吧……它遮不?住你,更遮不?住我沈家。”

说完,沉叹一声走出伞下,任暴雨当头浇着,艰难地往那最?终的结局走去。

嘉平四十四年五月,沈首辅和沈柉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

当日仍是暴雨如注,京城民众却纷纷冒着风雨前往刑场观刑。

刑部官员中,有一青年未撑伞径直挤进人群,手中高?举着一块布帛,上书?八个朱红大字——兵部员外郎江继盛。

在目睹严家父子被砍下之后,他对天痛哭,口中念着那句曾响彻刑场的绝命之言。

“我求霜华催晴色……”

“残腊隔年尽为?春。”

京都最?冷的冬与最?寂的春已经过?去,往后岁岁年年,皆是明媚暖春。

“若鸢……”

梅长君扶着泣不?成声的江若鸢,眸底不?自觉蓄起一团雾气。

时隔半年,当初那个无?波无?澜得像一汪江水的青年所求之天光,透过?雨帘落在她们?身上。

梅长君柔和地看?向?天际,轻声道。

“你想做的都做到了,令妹也是如此,而且做得很好。”

“她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过?得很好。”

日头照亮天幕,其上层云漫卷。

京都雨停的第三天,江若鸢打点好行?囊,辞别前来相送的梅长君等友人。

“京郊矿山的商路已然打通,我此次南下,定会监督好当地冶炼之事。”

江若鸢朝梅长君笑着,眸中透着对未来全新?生活的热切向?往,整个人宛若新?生般,由内到外透出轻快与松弛。

历经千帆,终是云淡风轻。

载着希望的马车渐渐远去。

梅长君含笑挥手,突见道路另一旁,穿着顾家亲卫服的人满面风尘地策马奔来。

他急停下马,跪在梅长君面前。

“大小姐,江浙急报,老爷与大公子被锦衣卫抓住,说是犯了大罪,依诏槛送京师。”

梅长君眸中笑意?顿消。

霜华特地催晴色(二)

晌午时出了太阳, 天际浮云,灼红一片。

梅长?君站在官道旁,望着仿佛是在血里浸过一般的红云。

三起……三落……

早年?被?清流弹劾贬斥、去年因通敌罪被构陷入狱, 算到如今,应是?因?沈党覆灭而提前的第三落?

在短暂的惊噩与焦急后,梅长?君想起沈首辅与顾尚书的师徒之名, 想起多少史册中记载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便觉天际血般的浓云被冲淡了, 但仍汨汨地?流淌着薄红。

梅长?君记得顾尚书曾在江浙对她和顾珩说过此事。

无论后来?如何, 多年?前沈松对顾宪确有知遇之恩。当时那?位还未受朝局浸染的年?轻师长?, 钦点其文,循循善导,实打实地?带着刚刚入朝的顾宪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

只是?科举案后,亲眼见证过皇权至上的沈松, 一步步偏离了原路,被?他人和野心共同裹挟着,与师兄、徒弟分道扬镳。

滔天血案结束, 朝堂上多了一位呼风唤雨的沈首辅,山野间多了一位心灰意冷的老国师。

经年?岁月已过,如今无人知晓奸佞之首沈松, 曾与清正?自守、不涉朝堂的老国师同出一派……清名难求,污名易得,依然活跃在朝堂的顾宪, 纵使立身极正?, 十年?如一日地?守心如一, 依然摆脱不了沈党的阴影。

往事已矣,梅长?君回看这些旧事, 心中只有一道思索——安给沈宪的罪名会是?什么??

由?江浙任上被?抓,思来?想去无非是?勾结当地?、贪污受贿、为沈党谋利。

师徒之名根深蒂固,多年?来?顾家与沈党确实有着无法否认的往来?与抹不去的关系……树倒猢狲散,胜出的一方乘胜追击,自然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

梅长?君沉静地?判断。

顾家当有此劫,与沈党同落。避,是?避不开的。

但并未直接判下?罪名,只是?押送回京,则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因?为前世顾尚书同样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与如今不同,那?时他孤身一人去到江浙,退蛮夷、平内乱、让百姓休养生息。直到江浙恢复元气,各府各县一派欣欣向荣之际,他奉诏回京,等来?的,同样是?锦衣卫的调查——因?为当时沈党暂时势微,他又有着洗不去的沈党身份。

那?是?嘉平四?十六年?,顾宪在归京途中陷入囹圄。

但危机刚至,还未待顾宪反应,江浙各地?便有如雪的辩解折子递了上来?。在递来?京都?的诸多证据中,有一封来?自数百名地?方官的奏疏,其上所写,足以洗污名、定乾坤。

“江浙急风密雨,沈部堂沈宪走遍各地?,未取官衙一分一厘,只愿为这十一府七十五县的百姓撑起一角屋檐。”

“从嘉平二十六年?到嘉平四?十六年?,二十年?间,五任巡抚……唯此一人。”

“其余衮衮诸公,皆不足道也。”

身边桑旭见梅长?君久久未有动静,轻声问道:“传信之人与锦衣卫应当是?同时从江浙出发的,锦衣卫有特殊的水路,算起来?比陆路更快才是?,顾尚书与顾公子怕是?已经到了北镇抚司。我现在回去,问清情况?”

梅长?君垂着眸,点了点头。

“请帮我询问父兄,需要在朝中联系何人,打点何事。另外,诏狱中的环境……”

“您放心,本是?封疆大吏,定罪之前,我等须敬之。”桑旭恭声道,“至于衣食方面,我会着重吩咐的。”

言毕,他翻身上马,直奔北镇抚司而去。

在他赶回之前,北镇抚司看守重臣的牢狱中,已有官员缓缓走进。

这一片囚室很空,每天有专人洒扫,显得干净又冷清。

裴夕舟带着几名官员迈下?青石台阶,在锦衣卫的恭声相送下?到了底层,朝里走过两三间,来?到囚着顾尚书和顾珩的牢房外。

父子两人的牢房相邻,但他们也并未交谈,只是?沉静地?各自坐着,顶上斜斜的小?窗户里透进了清淡的阳光,照在他们的面容上,竟一点也看不出是?身陷囹圄的样子。

裴夕舟一抬手,示意锦衣卫打开牢门。

听到外间的动静,顾尚书从墙角堆积的稻草堆里起身,看向来?人。

“顾尚书,”裴夕舟对他一揖,嗓音清冷,“刑部提审。”

“这么?快……”

顾尚书沉稳的神色中透出几分诧异。

“本是?莫名诬告,早日审完,也可少受些牢狱之灾。”裴夕舟淡淡说了一声,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前来?通传的无关之人。

但顾尚书似有所感。

京都?朝局重塑,这位将沈党连根拔起的少年?国师、吏部侍郎,所掌握的权力已远远不止明面上的那?些。三法司受其恩惠,刑部诸多官员更是?将他奉若神明,唯其马首是?瞻。

在他身后,一名年?轻的刑部官员向前一步:“顾尚书,请吧。”

顾尚书缓缓点头,离开时深深看了裴夕舟一眼。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