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带着别墅穿八零 > 第39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0节

 

“家里姥爷和舅舅也离不了吧?”苏舒其实心里很高兴姥姥和舅妈要来农场。

“嗨!他们多大的人了?哪还管他们呦,我们当然是管你和孩子咯。”吴姥姥乐呵呵的应着,“距离你生还有些时间,到了农场我和你舅妈给你养点鸡鸭,等你生的时候正好能吃,坐月子吃小母鸡最补了。”

“那成,你们买好票打这个电话和我们说一声,到时候我和振国去火车站接你们,家里东西都有,你们坐火车辛苦,不用带太多东西,穿的用的我从国外给你们带了不少回来,你们也不用带太多换洗的衣服,我这都有你们的呢。”

整个吴家,包括狗蛋和铁蛋两兄弟,和囡囡都来了,大人说完话,就轮到小孩子们和苏舒聊,一人聊几分钟,连囡囡这个小丫头都没有落下。

电话里奶声奶气的喊着表婶,可把苏舒的心都喊化了。

和苏舒聊完那边就挂了电话,愣是没一个人想起来要和梁振国说话。

苏舒挂了电话以后,一扭头就看到梁振国的脸,扑哧就笑了。

“感觉你的姥姥好像是我亲姥姥。”苏舒摸了摸梁振国的脸,“没事,你媳妇儿依然爱你。”

梁振国咧着嘴笑了,“我媳妇儿自然是全世界最爱我的人。”

这话说的,苏舒都脸热。

“姥姥和舅妈说要来农场照顾我,等孩子大一些了她们再回村里,那我们就不用着急找阿姨了。”苏舒很高兴。

好的阿姨很难找,苏舒现在月份大了,其实也挺担心找不到合适的阿姨。

家里孩子多,东西多,这很考验阿姨的个人品德。

张芬还经常会说一些苏舒不爱听的话呢,但姥姥和舅妈的脾气很合苏舒的性格,所以她们来照顾苏舒,苏舒打心底高兴。

九月底的津市天气已经很凉了,打完电话梁振国就牵着苏舒的手回房间,对于吴家人没有和他说话这事,他是一点没往心里去。

在他看来,吴家人疼苏舒,那就是疼他,没差别,夫妻一体,疼谁都一样。

傍晚梁振国和苏舒两人送曹康家三人去火车站,在火车站等了半个小时就接到了张芬。

张芬一个人却带了两个大麻袋的东西,接到人苏舒看着着两袋东西都吓一跳。

“妈,你不会把整个家当都搬来了吧?”苏舒试着提了提,东西还真不轻。

“家属院的老邻居们听说你交流学习回来了,还怀孕快生了,大家都让带东西给你呢,杀鸡宰鸭的,都让我带过来,大家送我到火车站,帮我把行李搬到座位上,我推都推不掉。”

张芬嘴上是一副很愁的样子,但实则心里高兴,大家都很关心苏舒。

三人回了招待所又要了一间房间,等张芬从麻袋里往外掏东西的时候苏舒才知道着两麻袋里的东西有多杂。

“这是一楼黄奶奶自己勾的虎头帽,这也是她做的虎头鞋,不管你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女孩,都能用上。”

“这个背巾是厂长母亲找了家属院有儿有女夫妻很好的人家一人几针绣出来的,上面还缝了钱币,说是能驱邪避灾的,说是按照她老人家老家习俗做的。”

“这是咱同一层那个刘家媳妇儿给煮的鸡蛋,生的怕挤碎了,就给煮了。”

“这些鸡鸭鹅肉都是杀好的,现在天气不热,放几天没问题,我一会儿去借招待所的厨房用,晚上就给你炖一只老母鸡补补身体。”

说完,张芬就问苏舒,“你们在这里要呆多久?你们回了农场以后,女婿你看看能不能走个关系把我工作调去你们农场,我不挑什么活,只要不是体力活就成,我干了几十年的会计,都这岁数了,搬搬扛扛的活指定做不了,脏点啥的我不挑。”

苏舒看着一地的东西直叹气。

”妈,我们在这里呆不了几天,这么多东西怕是吃不完。”梁振国挠挠头,“我姥姥和舅妈会来这和我们汇合,到时候和我们一起回农场,姥姥和舅妈说要去农场照顾媳妇儿和孩子,等孩子大一些再回村里,所以您放心,媳妇儿回农场以后有姥姥和舅妈照顾。”

张芬一听顿时面露喜意。

“苏舒这孩子嫁对了,我看出来了,你们吴家人是真把她当亲闺女疼。”张芬有自知之明,论照顾孕妇和产妇,吴姥姥和郑有娣哪一个都比她有经验。

知道苏舒之后几个月有人照顾张芬就不争这个活了。

想到这张芬又和苏舒说,“知道我打算把工作转去农场,张宝根还打算让我把工作让给他,让我直接去农场跟着你们养老,说反正你和女婿上班工资高,养得起我,还说他那么大岁数了,因为没工作到现在没能讨着老婆,让我这个当姑姑的心疼心疼他。”

这要是几年前张芬可能真会心软,觉得女儿和女婿工作好,收入高,不差多养她一个,而且她是去照顾女儿,也不算是没出力白吃饭的,然后就真被张宝根说动了,答应了。

可现在张芬想得就多了,想来想去,张芬都觉得张宝根脸真大。

“你和女婿再好,那都是你们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我有手有脚,也有工作,我好好干,退休了还能领退休金,我才不能干这种蠢事呢。”

张芬把这话和邻居说的时候,大家都夸她变聪明了,上班的时候,就连厂长见到她都夸她。

被这么多人一夸,张芬就更坚信她这次作对了,心里骄傲着呢。

“妈这回真是聪明。”苏舒直点头,总之一顿夸就对了,把张芬夸自信了,夸高兴了,以后张家就一分钱都别想从张芬这里要走了。

?

回到农场

苏舒做月子用不上她,所以在津市住的这几天张芬一脑门钻进招待所的厨房里,灶上时时刻刻都给苏舒炖着汤,哪怕苏舒和梁振国带着她出门玩了,张芬也花钱找厨房师傅帮忙看着灶上的火,一定要让苏舒随时有胃口都能喝上一口热汤。

两天后吴姥姥和郑有娣也到了,人多了,总算是在出发前把张芬带来的那些杀好的鸡鸭都吃完了。

张芬是在吴姥姥和郑有娣到的第二天回的白云县,她要上班,既没打算去农场工作,就要尽早回到岗位上,毕竟等苏舒生了,她还打算请半个月假去农场,可不能这个时候也请长假让同事忙这么长时间。

张芬离开后,苏舒一行人在津市又呆了两天,直到苏舒一行人踏上回农场的火车,苏天荣也依然在京市。

时隔七个多月再次回到农场,苏舒发现农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汽车驶入农场开在街道上就能看到农场盖起了很多新楼房和新工厂。

梁振国特地让小常开慢点,还四周转了转,给苏舒和吴姥姥郑有娣介绍农场最近的发展。

农场有了自己的百货,商品琳琅满目,一点不输市里的大百货。

农场有了第三个市场,那里不卖菜,不卖水果,这里的摊位都是私人商贩,卖的商品那叫一个品种繁多的。

学校的门口,工厂门口,电影院门口,还有几个市场门口,也出现了很多卖美食的摊贩。

正好是放学时间,摊子周围围满了学生。

梁振国和苏舒说,“农场的农业生产大多数都用上了机械化,所以能省出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这一部分人就进城打零工,脑子活络一些的就支个摊,一个月赚的钱,比工厂里的职工都多,守陈一些的就去工厂或者码头打零工,赚的虽然是辛苦钱,比一直待在村里种地,一年算下来也能多赚不少钱。”

农业机械化既能保证乡下生产,还能让很大一部分人进城赚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