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七月雪.卷一 问鼎紫禁 > 七月雪.卷一 问鼎紫 章四 大饼(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七月雪.卷一 问鼎紫 章四 大饼(上)

 

隶之,直趋燕京。誓诸将勿杀不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谕官民以取残不杀之意,民大悦,窜匿山谷者争还乡里迎降。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乙酉,自成弃燕京西走,我军疾追之。

──《清史稿˙本纪四˙世祖本纪一》

李自成势力的覆灭,固然与清军入关脱离不了关系,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於他们自身的腐化、贪婪,忘记当初起义谋叛的初衷,若非如此,又怎会引来各地百姓的怨愤?又怎会因为兵败退守北京城後,就将吴三桂一家大小三十四口人,导致吴三桂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只能说凡事有因就有果,因果循环,种什麽因就会得什麽果,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就势必得要种下好的因由,可惜的是,人在野心慾念膨胀到极致时,脑子里是完全不会存有这样之概念的,应该说,他们在当时所能想到的,是如何让野心获得满足,所以,覆灭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最终结局。nu

晚明的局面有多麽地糟糕,这点光从史书记载中的只字片语来进行猜想,其实是很难完全想像得出来的,毕竟,文字记载的历史,有时会因为个人情绪、看法的不同,抑或者是避讳等因素,而出现夸大、捏造、轻描淡写、忽略不计,甚至是只记载片面局部的情况,特别是在皇权高涨的几个朝代,更是很有可能会因为皇帝本身的喜怒无常,导致史官不敢秉笔直书,再加上莫名原因的记载错误,结果导致真相有时候就被埋藏在一堆文字,包括正史、野史、诗文……等里面,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就势必得要从这些文字当中ch0u丝剥茧,将真相一点一滴的揣摩推敲出来。

按:尤其是人口和灾异,虽然中国历代赋税是以户口人丁作为徵收的单位,但实际上,因为疆域范围、天灾、战事等因素,还有惯於用户口统计人数的原因,导致各朝实际人口数的落差过大,特别是隐户、逃户以及部曲、奴婢等,往往亦不再统计的范围之内,因此,要说实际人口统计jg准的朝代,兴许只有清代和现代吧!

至於灾异,那就更不用说了,扣除掉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灾害,以及现代人所认为的正常现象,如双生子、三生子等,其他看似不正常的灾异现象,有的根本就是连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的,而且有没有水分存在,基本上也不能肯定,毕竟後来的正史,很多都是史官待在史馆里面,透过像是诏书、地方官员呈上的奏章、皇室的起居注……等文字记录编撰而成,这些纪录,尤其是奏章内容的真伪如何,我们无从得知,故若完全只看正史文字,而不究其含意的话,估计会被吓得够呛。

不过,不管怎麽说,晚明关内与关外情况之好坏,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扣除掉--关外除了皇太极si去後的那一阵子,因为皇位之争,使朝廷稍微混乱了一下外,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关内李自成的起义谋叛,以及大臣们不顾百姓与社稷的仓皇离去,可是使得崇祯皇帝心中郁结,大叹诸臣误朕,国君si社稷,孤人无力可回天,有负於百姓外,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这严重x可b那皇位之争差多了!──单就天灾方面,关内的情况也远b关外要来得严重。

关内与关外的天灾严重度之差异,当中固然有领土大小的因素存在,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国家即将灭亡时,就连老天有时也会来跟着添麻烦,虽然天灾并不是国灭的主因,但十有都会成为助因,有句名言人在倒楣时,就连喝水都会呛到,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当社会因人心而动乱不堪时,如果又添上了大型的天灾……很明显的,啥也别说了。

再者,过去墨子有言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另外,太史公亦曾於《史记》中提到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这两项的道理,刚巧也成了晚明五十年的应证,仔细想想,如若不是皇帝重用j佞之臣、排斥贤良、大好喜功……导致国库空虚,社会不安,一个国势强大富裕的国家,又怎麽会让乱臣贼子有机可乘?又怎麽可能会在百姓生活困顿时,没有办法改变局势?只能说,这一切的因果看似不大相g,实则环环相扣,就像李自成的起义谋叛,本来结果看起来相当不错,可却因为内部腐化,加之杀害了吴家上下三十四口,其手下又掳走了吴三桂的ai妾陈圆圆,於是乎,原本积聚在吴三桂心中的怨愤爆发,冲冠一怒为红颜,在其遣使与睿亲王多尔衮合谋,引清兵入关的情况下,不但李自成被灭了,明朝也彻底的亡了,关内关外的政权,亦正式合而为一。

有人说,顺治帝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好母亲将其一把推上了皇位,且在登基之後不久,就又遇上足以被称为天大馅饼的入关时机,转眼间便成了广大帝国的统治者,然而,他真的是幸运的吗?实际上,真要说的话,其实他是悲哀的,或者应该说,除了开国前两任的帝王,以及於成年後方继承皇位的帝王外,多数稚龄即位的皇帝,还有朝代即将灭亡前的那几任帝王,他们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有让人感到悲哀的成分存在,宁做富家翁,莫生帝王家,这或许正是他们心中最为深沉的慨叹。

大概会有不少人认为,身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帝王,有什麽好值得悲哀的地方?b起普通百姓那需要汲汲营营方可度日的生活,他们,包括那些皇室成员,哪一个不是手握无上权力,整日美食佳肴,妻妾成群,终日无所事事的?尤其是皇帝,哪一个不是坐拥後g0ng三千佳丽,掌握全国百姓生杀大权,各地贡物无数,任其挑选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翻开史书,仔细端详本纪记载和列传中的后妃内容後,又有谁能够如此肯定的说出身为皇帝没有什麽好悲哀的地方?只怕是没有了吧!

姑且不提太过遥远的朝代,光是近一千四百年内的各任帝王,不得善终的就有多少?包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继承权,而在那边争夺不休的又有多少?整日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被反叛人士,甚至是自己的儿子杀si者有多少?更有如雍正帝者,为国家大事、百姓社稷烦心,还与兄弟斗争,最终导致t弱早衰而暴毙的帝王,此又有何几?诚然也有不少茫茫然虚度一生的帝王,亦有因过於纵q1ngyu乐导致短命的帝王,但这些帝王在败坏社稷的同时,却也在损害自己的身t健康,一旦他们离世,所留下来的祸患,基本可让继任者焦头烂额,如果又遇上连续几任帝王都无任何作为……这後果自然可想而知。

顺治帝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其子康熙帝所遇到的问题,但自打其进入关内以後,或者说尚未入关之前,他所遇到的问题,就足以为他的後半生添上不少麻烦与风波,可惜的是,那些问题制造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给人添麻烦,相反的,他们还打着为了国家社稷与顺治帝好的名义,对顺治帝的决策不断g涉,甚至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心,结果致使顺治帝的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怨恨,大概也是因为如此,所以顺治帝於亲政之後所下的几道诏令,有些明显有着奇怪的地方,这些我们之後再谈。

顺治元年四月壬申日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壬申日,西元1644年4月20日~

「王爷,大明平西伯吴三桂遣使,自山海关来书一封。」

这日乃是顺治帝?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武英郡王、豫郡王及孔有德等将兵伐明,大军自盛京开拔後的来看,此内容为和硕睿亲王亲笔书写无误,但是,能够只从自己送过去的书信内容,就判断出自己目前的心态,老实说,他到现在都还是无法相信,就算事实已经被摆放到他的眼前,他也还是不愿相信自己的心思真的就这样被人给察觉了。

「这……」

站在主位之下的两人相互对望了一眼,苦笑的表情在不知不觉间,浮上了两人的面庞,而在看到那两人的表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