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中文网
JJJ中文网 > 八零团宠:身为灾星的我每天醒来运气爆棚 > 第26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7节

 

虽然也不知道对方是真心的,还是这夸得多了,李大妮心里也有底气了。

而她和陈丽的穿着,也吸引了来买衣服的顾客。

不少人看他们的穿着打扮,虽然一开始有些别扭,觉得难为情,但是仔细看了又看,只有漂亮和喜欢。

很快的,就有人站出来挑选裙子。

裙子的颜色都很普通,都是一些比较暗沉的颜色,土黄色,藏蓝色,甚至是一些黑色之类的。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喜欢裙子的。

所以,在他们看见别人拿起裙子之后,也尝试着拿上一件。

于是,等到晚上关店的时候,李大妮这边一清点,发现一整天裙子卖去了十七条。

别看这十七条对比其他裤子衣服不算多,但是对于昨天只卖出一条裙子,今天真的算是多的了。

李大妮把这大好事告诉陈丽,“嫂子,咱们卖出去十七条裙子了,你看,你看。”

为了计算能不能卖出裙子,李大妮在客人还没来的时候,就已经算过究竟有多少条裙子了。

所以,现在少了多少条裙子她都记着呢。

陈丽笑道:“放心,以后还有更多呢,现在只是第一天。”

“对对对。”

李大妮越发崇拜面前的大嫂了,觉得她太厉害了。

而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还真如陈丽所说,他们穿着裙子去推销店铺里头的裙子,还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就连豆豆往那一站,都有不少女人进来买衣服的时候,会询问豆豆一句,问她裙子哪里买的,都想给家里 小孩买上一件。

不过,他们家的店铺里,都是成人的衣服,并没有小孩子的。

对比大城市里头,富裕的人家比较愿意给孩子买的好的,普通的小地方,孩子长的快,买太漂亮的衣服,那就是在浪费钱。

所以,大部分大人都不会给孩子买太多的衣服,有两身干净整洁的就行了。

要是孩子真没衣服穿,那就买稍微大点的,能穿好几年呢。

这样的习惯,老一辈人一直延续了几十年,到了二十世纪后,有些偏远贫困的地方,还在延续着呢。

所以,当有人询问豆豆这样的裙子哪里能买到的时候,陈丽还是有些意外的。

她解释说道:“咱们家暂时没孩子 裙子,不过,你们要是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进货的。”

陈丽也给大家解释了,之所以没儿童款的原因。

不过有那么多人来问孩子的服装,是有点出乎陈丽的意料。

她把这事情跟从省城回来的周东说了,周东也很快从省城那边运回来了女孩子的衣裙。

这些衣裙数量并不多,不过都是周东觉得适合女孩子穿的,他挑选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豆豆穿上后该多好看?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让何勇以及他媳妇陪同着,一起挑选的。

等到了县城后,这一批衣裙,居然真的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爱。

很快的,第一批小女孩的衣裙就卖了个干净。

因为数量不多,很多人因为没有抢到,心里着急不已,让陈丽这个老板娘赶紧多弄点。

别家孩子都有了,自家孩子没有,难免心里起了攀比的心思,想要一件。

陈丽只能一边答应,一边和丈夫商量,能不能再弄点,甚至还包括男孩子的衣服。

“现在咱们这周围的经济都好了不少,舍得花钱的人还真的多了不少。”陈丽跟丈夫说道。

周东点点头。

不过他最近忙着别的事情,像女孩子的裙子,因为不是和其他货品一起送到店里的,所以需要自己去拿。

他只能说道:“等我这阵忙完后吧,再给拿些回来。”

“嗯,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这样耽误了拿货的时间,让这些衣裙反而显得限量,最早的饥饿营销,无形之中诞生了。

而后来,周东也在拿了几次后发现,居然能起到好的效果,这就让周东知道了一点,饥饿营销,越是限量,越能挑动人买东西的欲望,显得稀少难得。

这也为他们家打下商业帝国形成了基础。

至于此刻,夫妻俩坐在屋子的椅子上,还在商量着事情呢。

生意工作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他们现在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就要开学了。

不只是小的几个要开学,大的也要准备去上大学了。

夫妻俩要操心的事情还挺多的。

北上首都

“到时候我送老大去首都,你就在家里忙着吧,店里的事情,我和老二老三都交代过了,他们也会处理好的。”周东说道。

陈丽点点头,“我知道。”

本来去北方上学,周孝青是打算自己一个人去的。

他觉得自己也不小了,根本不用爸妈陪同。

但是他是这么想的,周东夫妇俩却不这么想。

自家儿子从小到大,可能最远就是之前一家人去了省城,也没去过别的地方。

要说在乡下,老大这生存能力是够的,能自己养活自己,什么都会做。

但是去了城里,特别是祖国的首都,可不是在农村养猪喂草那么简单。

周东自己虽然也没去过,但是他觉得自己好歹是个大人,陪同着去会更方便。

夫妻俩商量后,第二天就把这事情跟老大说了。

周孝青刚开始还觉得多此一举,“没事,我自己能去的,到时候坐上火车,直接就到首都的火车站了,学校会有人接的。”

“那也不行,你一个人去那么远,我们不放心。”陈丽说道。

她劝了又劝自家儿子,最后,周孝青也在爸妈的劝说中,点头答应。

老大的事情这就算解决了,而剩下几个孩子的事情还要解决。

周东打算,把几个孩子上学的事情,从乡里那边,弄到县城来读书。

因为他们现在大人的主要方向也在这边,再在那边读书,一来不方便照顾,二来是县城的老师教育方面,会比那边更好。

并且,不只是周东这么想的,老二老三家也是这么想的。

做父母的,累一辈子,不就是想让儿孙过的轻松自在些。

以前说读书没什么用,反正读再多也要回到家里耕田。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高考恢复后,很多人家就靠着孩子考上大学彻底翻身的。

没有人不崇拜知识,特别是当自己拿到一本书,自己却不认字的时候,就会发现,这读书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然你连跟人吵架都说要讲究律法法律。

就算上街了解个新闻,你也得会看报纸,会看字。

所以,除了老四家孩子还小之外,不用上学,其他几家都准备把孩子从乡里的学校弄到县城里来。

特别是周东家的老二,现在也上高中了,很快也要步大哥的路,去参加高考,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学习。

大家一合计,都有这意思后,就回了趟家里,把这事情跟家里的老人说了一下。

毕竟孩子不在村里,老人家生活也寂寞的多,也怕他们担心。

而在家里的几个老人,听说要把孩子接到县城读书,都是以双手双脚的赞成。

周老爹说道:“这样好,你们方便照顾他们,他们也能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乡里的学校,怎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